2013-05-23 01:39:5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鄢銀嬋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鄢銀嬋 發自成都
從1982年起家,通過鵪鶉養殖賺下第一桶金,再依托四川這一養豬大省,轉行飼料生產,叫板當時的龍頭——正大飼料,如今,劉永好創立的新希望集團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農業企業,上市公司去年營業收入達到732億元。
劉永好即將把新希望(000876,SZ)這一龐然大物移交給下一代接班人,引發業界對企業接班人的討論。
“企業傳承,最難的地方在于最具個性的企業家精神很難傳遞,中國很多民營企業家的個人魅力對企業影響較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市場的懷疑。”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鵪鶉個體戶起家
從養鵪鶉的個體戶到中國飼料大王的距離有多遠?劉永好給出的答案是13年。
在川渝地區,劉永好兄弟姐妹4人的創業故事并非什么秘密。廣為流傳的版本是:1982年,劉永好發現市場上鵪鶉蛋很好賣,便尋思搞鵪鶉養殖,一邊賣蛋一邊賣鵪鶉。他敢想敢做,馬上就在自家陽臺上養鵪鶉做試驗,市場反響還不錯;后來4人決定大搞一場,讓老三陳育新(劉永美)辦了“停薪留職”,到新津古家村辦了鵪鶉養殖場,以養殖小雞和鵪鶉為主,兼營蔬菜種植。
這一版本在2011年劉永好接受記者采訪時得到了證實,不過這個生意劉家兄弟并沒做太久。
1987年,劉永好發現了另一個商機。四川是養豬大省,增肥的豬飼料特別好銷,這個市場無疑更加廣闊。隨后,他便以“希望飼料公司”為平臺,將養殖鵪鶉賺到的1000萬元全部投入到豬飼料的研究當中。1989年,“希望牌”1號乳豬飼料推向市場,由于價格低廉且有一定效果,銷量同當時的飼料王牌“正大”飼料不相上下。
至于如何擊敗競爭對手,一舉壟斷成都飼料市場,劉永好多年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只用了三個字:價格戰。“希望飼料是小公司,又是四川本地的企業,耗得起。”
1992年,在希望飼料公司的基礎上,希望集團組建成功,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第一個經工商局批準設立的民營企業集團,具有不可代替的標簽作用。到了1994年,希望集團已經在全國建立起27家分公司,產品正式面向全國銷售。
作為家族企業,劉永好在早年間便頗為關注其存在的管理弊端。公開報道顯示,1995年5月,劉氏4人開始明晰產權并進行資產重組,劉永言任大陸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任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美任華西希望集團董事長,而劉永好則組建了新希望集團并任董事長,完成了中國飼料大王的蛻變。
全產業鏈下的“新希望”
如今,距離劉永好創業已有31年。在這31年間,劉永好這位當初響譽全國的飼料大王已悄悄繪制出一張精彩紛呈的產業版圖,包括肉、蛋、奶3條產業鏈,涉及飼養、飼料、獸藥、屠宰、加工等等諸多環節的數10家企業、近千家農戶。
“專注農業”,劉永好此前在接受《價值中國》記者采訪時,曾以此回應新希望穩健發展的原因。
2011年記者與劉永好短暫交流中也深感他對農業的執著,基本三句話不離老本行。
不過,除了傳統農業領域,劉永好主導下的新希望的觸角還延伸到了金融、地產、化工等多個領域。備受矚目的便是他1996年出任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并在此后3年間陸續出資1.86億元,收購民生銀行部分股權,成為民生銀行的第一大股東。
其后,劉永好著手跨界擴展并規劃新希望上市。1996年,他在越南、菲律賓等地建設工廠,擴展版圖,并于1998年成功登陸證券市場。新希望由此走上了在房地產、乳業等領域橫沖直闖、大舉擴張的道路。
2002年至2009年期間,它先后收購了四川華西、陽平乳業、安徽合肥白帝乳業、河北保定天香乳業、杭州雙峰乳業、青島琴牌乳業、云南蝶泉乳業、昆明雪蘭乳業等十幾家地方龍頭乳企,并參股重慶天友乳業,形成了分布于西南、華東、華北等地的乳業企業聯合體。
此外,在房地產、化工板塊,新希望同樣胃口不小??刹樽C的資料顯示,上述領域的投資為新希望帶來了巨額利潤,甚至高過飼料主業。
就在市場紛紛猜測新希望的跨界動作時,2010年9月,新希望公布了資產整合方案,置入78億元農牧資產,同時剝離乳業和房地產資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一整合方案的背后,潛藏著新希望打造農牧業全產業鏈的野心:以飼料為原點,在產業鏈最上游圍繞農戶、農村市場,打造“保姆式”農業服務網絡;在下游,通過不斷向終端靠近,打通通向消費者的“最后一公里”。
為了布局全產業鏈,劉永好從2005年開始便從股權著手,聯合山東六和、北京千喜鶴、陜西石羊、山西大象等行業和區域性的龍頭企業,并同四川省樂山市人民政府等形成戰略合作,以代養和加盟兩種方式打造生豬產業鏈。
可以預見的是,劉永好對新希望的規劃是最終要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牧王國,然而這一目標能否實現,就要看他接班人的表現。
中國企業傳承之惑
除了劉永好退任新希望董事長一職,今年以來,備受矚目的還有現年64歲的招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突然“退休”;現年49歲的馬云宣布辭去阿里巴巴CEO。
市場傳遞的種種信號顯示,中國商界第一代企業家們,已迎來第一波淡出中心舞臺的潮流。“這不僅僅是兩個群體之間的傳承,更關系到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中國企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周建成說。
事實上,對于多數企業而言,接班人的選擇一直是一大難題?!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吡私獾?,今年以來,青島海爾、招商銀行、阿里巴巴等企業的“家長”均有變動。
“交接班是企業面向未來最為關鍵的一步,其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都不為過。”中歐國際商學院教師王高表示,劉永好卸任新希望董事長一職,其股價便下挫1.49%,這是市場對“后劉永好時代”擔憂的表現。
“同以往相比,現在企業傳承的眼光相對比較長遠。”王高說,比如由企業家后輩掌握公司股權,確保公司的所有權不致旁落,同時在企業經營上則交給職業經理人去打理,然后再引入監督力量,形成所有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分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