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1 01:03:4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昆山
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昆山
上海地鐵11號線昆山花橋站目前已進入通車倒計時,地鐵開通后,也將真正實現上海與昆山的無縫對接。與此同時,上海自貿區掛牌運行后,被譽為上海后花園的昆山該如何承接“溢出效應”?又該如何謹防“虹吸效應”?
對接自貿區品牌和創新/
日前,記者從昆山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主題為“增創轉型新優勢,打造發展升級版”的2013昆山金秋經貿招商活動將于10月16日拉開帷幕,并持續至11月下旬。而今年的金秋經貿招商活動,昆山方面特別提出對接上海自貿區的品牌和創新舉措。
昆山市市長路軍透露,昆山的發展依托于上海,因此,自貿區對昆山而言是機遇大于挑戰,同時對昆山的下一步轉型升級也是重大機遇。據其透露,目前,昆山已開始考慮深化與上海制造業的價值鏈分工,適度調整服務業的未來重點,暫緩推進知識密集度高、對成本不敏感的高端生產性服務業,著力發展物流倉儲、服務外包和金融后臺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
目前長三角地區包括蘇州、寧波、南通等在內的城市群,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關鍵階段。而上海自貿區有可能對高端制造業、現代金融業、外貿業、物流業產生“虹吸”效應,這著實讓地方有些“緊張”。作為一個以制造業為主的城市,昆山方面最擔心的是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可能會削弱今年2月份剛剛獲得國務院正式批復的《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的意義。
“虹吸”可能性不大/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國務院方面賦予了昆山與臺灣產業合作領域8個方面的優惠,如在兩岸金融方面,臺灣金控企業可以與地方合資成立證券公司,花橋可以人民幣兌新臺幣結算,而隨著下一步上海自貿區在外資領域開放,尤其是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推開,昆山的優勢將不再明顯。
據上海一位對自貿區頗有研究的學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自貿區的建立將削弱昆山試驗區及昆山綜保區的政策優勢。因為自貿區的政策優勢可能會導致昆山大型企業中的一些功能性業務,如銷售、投融資、物流、結算向自貿區集中,從而固化昆山的生產制造地位,不利于產業結構升級與服務業轉型。
但上述觀點在昆山方面經過一番研究和評估后,得出了“自貿區對昆山的‘虹吸’轉移的可能性不大”的結論。
“從制造業角度而言,昆山的電子信息產業大多處于加工制造環節;另外,自貿區目前只涵蓋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共28.78平方公里,但目前自貿區內已注冊5萬多家企業,80%的面積已經飽和。由于自貿區內空間非常有限,所以對項目是優中選優,因此,下一步自貿區中至少有一部分有可能將往上海周邊轉移,從而對上海本地的部分制造業產生對外擠壓效應,比如上海的汽車零配件產業,有可能這部分優質的制造業會隨著未來的發展落地昆山。”昆山市副市長沈曉明透露,下一步如果自貿區有二期、三期的擴容計劃,昆山等首選周邊城市的工業園區都可能成為擴容方向。
對此,上海財經大學國際貿易系副主任、上海自由貿易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表示,上海自貿區設立的目的重在制度改革試驗與可復制性,不在于招商引資,所以對周邊開發區外資的吸入作用不會太大,地方不必過度擔憂。
會上,昆山方面還透露,下一步將盡快在上海自貿區設立對外開放窗口,對上海產業轉移開展定點招商,對接上??诎?,建立與自貿區互通的網絡平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