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3-06 18:24:34
文/黃俊玲 發自北京
“希望大家耐心等待,我們將盡快出臺指導性意見,為人民群眾服好務。”3月5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如此回答記者關于“打車軟件”的提問。楊傳堂說,打車軟件在許多國家的使用效果都是比較好的。目前中國出現的打車軟件,總體來說發展也是好的。交通運輸部對打車軟件的研究和發展都有安排。
對于目前最火的兩款打車軟件——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筆者最初并不“感冒”。有一次,筆者在馬路邊打車,只看見一輛接一輛地空車開過去,就是沒有停車,在不得以的情況下,筆者下載了一款打車軟件,打到車后,筆者就問出租車司機:“難道今天下午有什么事情么?打了半天車,看見空的士一輛輛地過去,但就沒有人停車,這是怎么回事”。出租車司機回答說,現在出租車都裝了打車軟件,人家都預約了客戶,所以路上攔車很難攔下來。
于是筆者又問,裝了打車軟件之后,有效果嗎?出租司機表示,裝上打車軟件之后,空車率低了,再加打車軟件返的錢,比以前沒有打車軟件的時候一天要多賺200元左右,有時可能會更多。
前段時間,筆者打車,由于剛出地鐵的原因,手機信號不太好,所以直接在路上攔車,結果還很快打到車了。上車后,筆者問司機,您裝沒裝打車軟件,付錢是要用現金還是支付寶或者微信。出租司機說,他之前也裝過打車軟件,但是發現開車時老要去看手機,他擔心這樣會影響安全,而且一些老人不會用打車軟件,感覺還是能拉到客的,所以后來就不用打車軟件了。
其實,大家對打車軟件“快的”和“嘀嘀”最大的印象就是,為了爭奪市場,今年初開始這兩家打車軟件公司玩起了“砸金花”的游戲。與此同時,也導致了“拒載”、“信息泄露”、“打車難”等新問題,出租車司機邊開車邊用手機軟件搶單的行為更是帶來了安全隱患。
某互聯網公司的楊先生在與筆者交流時認為,現在這兩家打車軟件公司屬于“跑馬圈地”階段,他們補貼用戶的辦法,會讓一些小的打車軟件沒有辦法活下來,因為有補貼,所以大家自然會去用這兩家公司的軟件。
對于補貼一事,他認為,這是企業的行為,企業愿意,老百姓受益了,政府如果真要來規范的話,可以去規范這些公司亂用客戶信息的行為,當然政府也可以出臺文件,對這種打車軟件進行發牌照式的管理,如不發牌照等,但是如果不讓老百姓用打車軟件估計很難。
他坦言,政府若真想限制老百姓使用打車軟件,估計很難。因為現在下載打車軟件的都是的士司機個人和普通消費者,對于的士司機可以借助出租車公司來管理,但是對個人卻比較難。
楊先生認為,政府如果真要去管打車軟件的話,也可以,比如防止這些軟件公司未來亂用客戶信息的行為,或者防止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些打車軟件做一些違法的行為等,這些可以去規范。這或許才是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真正該干的事情,至于其他的,就讓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去干吧。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