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4-04-01 08:45:34
本報記者徐科
作為直接融資的重要方式,近年來債券市場的發展成為政策的著力點之一。國務院近期提出的資本市場改革“國六條”就針對債市發展提出相應要求:規范發展債券市場,發展適合不同投資者群體的多樣化債券品種,促進債券跨市場順暢流轉,強化信用監管。
“國務院提出促進債券跨市場順暢流轉,強化信用監管,這意味著債券市場建設中一直推進,但進展不明顯的互通互聯以及債務信用評級的規范發展或將提上日程,為后續更詳細規則的出臺提供了想象空間。”針對“國六條”提出的債市方面內容,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債券市場已經一躍成為中國比較重要的資本市場。根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的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末,全國債券市場總托管量達到29.48萬億元,債券托管總只數為7075只。2013年當年完成債券發行8.70萬億元,發行只數為3481只。近十年債券托管量增長10倍,發行量增長7倍,交易量增長17倍。
但相對于股票市場,債券融資的發展與市場期望仍有較大差距。來自申銀萬國的研究觀點認為,參考成熟市場的經驗,國內市場過去數年的快速擴容,或只是債市快速發展期的一個開端。
目前,債券市場上適合小微企業進行直接融資的只有中小企業私募債,品種比較單一。“目前我國債券市場絕大多數債券品種還是為上市公司或大企業量身打造的,還需要進行制度創新,來擴大債券的品種,為整個市場的債權融資提供條件。”董登新表示。
中債資信研究開發部分析師朱雯杰認為,國務院提出“發展適合不同投資者群體的多樣化債券品種”,這意味著債券市場以后可能會出現不同風險類型、不同風險水平的債券產品,信用風險的分化將更加明顯,對信用風險評估監測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在此情形下,評級機構作為專業信用評估機構,其對信用風險的揭示作用將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因此強化信用監管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中國的債券市場被形容成為“五龍治水”,因為這一市場非常多元化,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等多頭管理導致市場的割裂。對此,尹中立呼吁,應盡快統一監管機構,簡化監管程序,這樣能使監管力量“握成拳頭”,更有利于債市健康快速發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