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1 01:07:4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記者 周程程
轉個身,有多痛?
這是前不久在北京召開的一次有關經濟形勢座談會的主題,與會者有地方政府的領導,看著背景板上打出這幾個字的時候,他們怔怔地盯了許久。
當前地方經濟的形勢,就處在“轉身”的過程中。
今年以來,不論是深處東北腹地的吉林,還是坐擁資源盛礦的山西,都在一次次地“掙扎”,尤其是季度數據發布的時候,更是面對各種質問。冷靜下來的思考是,如何在“新常態”下尋得經濟增長的后勁,還有未來的路到底在哪里?
這些問題擺上臺面的時候,轉身之中最為需要的是心態的調整,原有兩個輪子的順暢快跑出現“搖擺”時,地方政府的心態多少有些忐忑。這種患得患失的情緒,源自唯GDP考核的慣性。
好在延宕多年的這種考核終于去了“爪哇國”,對環保、地方債等因素的綜合考量,讓經濟的增長更加的實實在在,保證了轉身的從容。在今年一季度數據出來后,有省份就明確表示,不能僅看經濟增速,而是要看增速的質量。
因此,在上半年處在靠后位置的山西、吉林兩地,正在進行著內在調整,一個瞄向了文化金融,一個鎖定了傳統產業。
被冠以“金融省長”的蔣超良,空降吉林之后調研頻頻,當地與中央發展文化產業的思路同拍共振,開始探索文化與金融的最佳結合之路。
三期疊加之時,山西依傍于“黑金”之勢的發展業已走到了盡頭,那么如何轉身?傳統產業能不能就此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新形勢下,那些尋求轉身的地方都應該思考上述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