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3 01:34:5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鄧莉蘋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鄧莉蘋 發自深圳
在陸金所進入P2P行業的2012年,國內的網貸業雖然已有所發展,但整體上平臺數量并不算多,規模也較小。
不過,經過近兩年快速發展之后,如今的P2P平臺數量和規模已不可同日而語,而且,監管雛形日漸明朗。據媒體最新報道,近日,銀監會普惠金融部已召集各地相關監管部門和P2P企業代表開會,并出具了一個初步監管文件征求意見,內容包括門檻限制等。
雖然業內公認P2P網貸進入中國的時間是2007年,但其真正得到快速發展卻是最近幾年。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P2P網貸平臺大概有50家,而至去年底,P2P平臺達1575家。早期進入P2P行業的,更多是一些互聯網行業的從業人士及民間資本,注冊資本也不高,而當初這個群體面對更多的問題是,網貸是否合規。因此,當背靠大型綜合金融集團的陸金所進入時,曾引發業界熱議。
如今,隨著行業快速發展,大型機構進入P2P行業越來越多,其中包括不少銀行和上市公司。較早涉足這塊業務是招行,此后,包括民生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都開展了類似業務。
上市公司也不甘落人后。目前,有部分上市公司選擇一些此前已經有一定規模的P2P平臺進行控股或參股。與此同時,雖然有觀點認為,在監管政策未出之前,P2P平臺上市仍然渺茫,但仍有多家P2P平臺希望爭取在幾年內上市。
因為門檻低、監管缺乏,行業魚龍混雜,監管層對P2P的關注明顯增多,監管雛形日漸清晰。
今年1月,銀監會宣布進行組織架構改革,專設普惠金融部,對小微等薄弱環節服務及網貸等非持牌機構監管協調。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央行副行長潘功勝透露,關于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有一個意見”,將會很快出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