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30 01:14:27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球ETF管理的資產規模已達近3萬億美元,并且首次超過對沖基金。眾所周知,ETF追蹤的多為股票和債券指數,其規模暴增無疑與全球資本市場的整體走牛密切相關,同時其資金流向又反作用于資本市場。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黃修眉
◎每經實習記者 黃修眉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球ETF管理的資產規模已達近3萬億美元,并且首次超過對沖基金。眾所周知,ETF追蹤的多為股票和債券指數,其規模暴增無疑與全球資本市場的整體走牛密切相關,同時其資金流向又反作用于資本市場。
那么,在A股陷入反復震蕩的當下,其背后有無外資ETF的蹤影?在美聯儲加息腳步臨近的情況下,主要ETF供應商又有著怎樣的應對策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史上首次,全球ETF(交易所交易基金) 資產規模超越了對沖基金(Hedge Funds)。來自行業研究機構ETFGI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總共5823只ETF,包括較小產品類別——交易所交易產品(ETP),資產規模達到2.971萬億美元,首次超過全球對沖基金規模。
記者注意到,ETF/ETP主要追蹤股票和債券指數。近年來,受益于多國央行實施寬松貨幣政策,全球資本市場整體走牛,這是ETF受熱捧的主要動力。不過,也有評論指出,ETF與對沖基金的目標人群有很大區別,雖然ETF爆炸式增長,但不能忽視對沖基金的地位和作用。
ETF規模近3萬億美元
ETFGI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總共5823只ETF,包括較小產品類別——交易所交易產品(ETP),資產規模已達2.971萬億美元,比3月底高出450億美元。
與此同時,對沖基金研究院(Hedge Fund Research)數據顯示,全球第二季度對沖基金的規模僅增加了300億美元至2.969萬億美元,比ETF/ETP規模少20億美元。從上半年總規模來看,全球ETF/ETP凈流入達1523億美元,而同時期對沖基金凈流入只有397億美元。
“由于成本低廉和定價透明,ETF近年來可謂人氣飆升。”ETFGI管理合伙人黛博拉·富爾在相關報告中指出,“全球ETF市場正以每年20%的速度強勁增長。”
黛博拉·富爾稱,通過專業能力和主動型策略進行投資的對沖基金,一方面要收取高昂的管理費,另一方面卻屢屢跑輸大盤指數,受到不少投資者質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標普500指數去年的年回報率為13.69%。相比之下,對沖基金研究院用以追蹤全球對沖基金表現的HFRX全球對沖基金指數同期回報率僅為3.3%。
“對沖基金不提供日常流動性和透明度,一般也比較昂貴。”黛博拉·富爾指出,其平均費率為管理資產的1.5%加上收益的18%;而ETF只收取管理資產0.31%的費用。
不過,彭博社撰文指出,ETF與對沖基金的目標人群有很大區別,人人都可購買ETF,而對沖基金卻有不低的門檻。ETF規模超對沖基金,凸顯的是金融危機后投資策略靈活的ETF爆炸式增長,但不能忽視對沖基金的地位和作用。
三分之一央行推寬松政策
黛博拉·富爾表示,ETF和其他被動型基金之所以有如此良好的表現,除了費率透明等基本因素外,最主要原因還是近幾年來,全球多家央行實施量化寬松的宏觀背景所致。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的政策不僅推升了全球資產價格,也讓全球主要股指走出了一波牛市。追蹤股指的ETF獲得了可觀的回報,從而迅速崛起?!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剑刂?月23日,在全球央行信息網追蹤的93個國家和地區央行中,共有33家央行作出降息決定。雖然他們在數量上只占到全球央行數量的三分之一,但所代表的經濟總量卻幾乎占據了全球經濟總量的50%。
記者注意到,去年底至今,寬松的市場環境促使美國、歐洲和亞洲股市全線上漲。
受益于金融危機后美聯儲的多輪量化寬松政策,美國三大股指從2009年起就進入牛市階段。尤其是去年10月中旬以來,美國三大股指更是在一輪急跌后迎來強勢反彈。2014年10月16日至2015年7月28日(美國東部時間),納斯達克指數漲幅為20.73%;標普500指數至2093.25點,漲幅為12.39%;道瓊斯平均工業指數同期則反彈了9.22%。歐洲市場,英國富時100指數在4月27日盤中一度走到7122.74點的金融危機以來歷史新高。
牛冠全球的亞洲市場,A股從去年下半年起走出了一波波瀾壯闊的牛市,即便經過今年6月以來的深度調整,2014年10月16日至2015年7月29日(北京時間),滬指仍有59.63%的漲幅。此外,日經225指數也6月24日達到20952.71點,創15年來新高;韓國KOSPI指數上半年也有約8%的漲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