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10 01:57:35
今年國慶節期間出臺限購政策的20多個城市中,至少有3個今年初或年中已開始實施限購。它們分別是深圳、蘇州和南京。其中,南京的限購政策是在9月26日頒布實施的,為何僅僅過了10天時間,限購力度就要進一步加大?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羚強
◎每經記者 楊羚強
今年國慶期間以及節后,各地出臺了房地產調控政策。一方面強調保護自住需求,通過限購限貸等措施,重點打擊投機需求,抑制投資需求;另一方面增加住房及用地供給,緩解供求矛盾,滿足合理需求。
在限購令密集發布之后,房價再次反彈的可能性正變得日趨微弱。2011年,全國第一次限購政策發布后,樓市的往事還歷歷在目。
與此前一輪樓市調控政策一步到位、全國一刀切不同,本次調控呈現出一城一策、連續加碼等新特點。那么,對蘇州、深圳等地,連續加碼調控政策力度,這其中原因何在?
今年國慶節期間出臺限購政策的20多個城市中,至少有3個今年初或年中已開始實施限購。它們分別是深圳、蘇州和南京。其中,南京的限購政策是在9月26日頒布實施的,為何僅僅過了10天時間,限購力度就要進一步加大?
“因為之前的調控效果不夠好,房價地價仍然上漲,地方政府必須表明加碼調控限制房價、地價上漲的態度。”易居(中國)企業集團首席執行官丁祖昱這樣認為。
公眾號“歐陽先聲”的運營者、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也認為,主要是地方政府前期的政策相對溫柔,這次是全國統一部署,政策力度自然要加碼。
飆升的地價影響了調控效果
根據10月1日公布的9月百城房價,深圳9月的樣本平均價格已經達到55001元/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上漲41.88%。很難想象,這個城市今年3月剛剛頒布過史上最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
3月25日深夜,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在其官網上發布《關于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通過限貸、升級限購,嚴禁互聯網金融企業、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從事首付貸、眾籌購房、過橋貸等金融杠桿配資業務等方式,限制房價的快速上漲。
但這些措施,顯然并沒有能夠抑制飆升的房價,和3月相比,深圳的百城房價樣本平均價格已經由48963元/平方米漲到9月份的55001元/平方米,上漲幅度達到12%。
事實上,深圳在今年3月已經出現了房價向下調整的苗頭。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深圳4月新房價格漲幅收窄,二手房價更是出現回落,環比下跌0.4%。
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公布的統計數據也顯示,4月份,深圳一手住宅價格49876元/平方米,較3月跌了113元/平方米;成交下跌,僅有2340套,環比跌幅47.5%,也是深圳這一輪上漲以來的首次下跌。
當時深圳有部分專家認為,經過近一年的房價快速上漲,深圳樓市將進入調整期,房價本就已經有了下行壓力。
為何幾個月之后,市場預期卻發生了巨大變化。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數據顯示,深圳新房成交2618套,環比增加13.2%,同比減少35.5%;成交均價為61600元/平方米。土地價格的飆升,也許可以為這一波深圳房價在短期內的迅速回調找到原因。
6月2日,電建地產和廣州方榮最終以82.9億元拍得龍華上塘的一宗商住地A816-0060地塊,樓面地價5.6萬元/平方米,(除去幼兒園可售面積13.7萬平方米,樓面價6萬元/平方米)。有業內人士預測,要賣到8.5萬~9萬元/平方米才能賺錢。
一周之后,龍光地產以樓面價每平方米27623元,總價140.6億元奪得光明商住地,成為深圳新的“總價地王”。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宇嘉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6月深圳兩宗地塊價格非常夸張,一個創造了全國總價地王,一個創造了單價地王,這對深圳樓市影響很大。‘3·25新政’過后,深圳樓市處于調整態勢,6月市場反彈一度比較明顯,很大程度是因為‘地王’影響。”
8月底,招商蛇口和華僑城聯合體以310億元總價拍得深圳新會展中心(一期)配套商業用地,新全國總價“地王”誕生。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數據顯示,此后一周(8.29~9.04)新房成交均價曾達到70025元/平方米,環比上漲54.5%。
限購令密集公布:房價見頂時
有跡象表明,在限購令密集發布之后,房價再次反彈的可能性正變得日趨微弱。
翻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1年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也即限購令密集發布的那個月份),與1月份相比,2月份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個數增加了5個,價格上漲的城市個數減少了4個。
在新房市場,當月環比漲幅超過1.0%的城市有7個,比1月份減少12個;環比價格漲幅比1月份縮小的城市有44個。與上一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與1月份相比,2月份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個數增加5個,價格上漲的城市個數減少4個。2月份環比漲幅超過1%的城市有7個,比1月份減少12個。與上一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同比價格下降的有1個城市,同比漲幅回落的有31個城市。
在二手房市場,環比價格下降的有4個城市,持平的有16個城市。與1月份相比,環比價格持平和下降的城市個數增加了10個,價格上漲的城市個數減少了10個。與上一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同比價格下降的有3個城市,漲幅回落的有22個城市。
而在一年之后,多數城市都出現了房價下跌。70個大中城市中,當時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27個,比1月份增加了12個。2月份,同比漲幅比1月份回落的城市有32個,漲幅均未超過2.7%。
根據《2012年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當時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5個,持平的城市有21個,上漲的城市有4個。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中,漲幅均未超過0.1%。
二手房價格也出現了大幅回落,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5個,持平的城市有14個,上漲的城市有11個。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中,漲幅均未超過0.4%。
與上一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4個,比1月份增加了7個。2月份,同比漲幅比1月份回落的城市有23個,漲幅均未超過3.3%。
地產業新一輪洗牌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一輪限購令之后,整個房地產行業進行了一輪大的洗牌。無論是國資企業,還是外資企業,在這一輪洗牌中,都減少了規模,只有民營企業在這一輪調控中,實現逆勢快速增長。
其中,最明顯的莫過于國資地產企業的大規模退出。2011年,國有房企總數達3427家,占地產行業企業總數量的3.88%。3年過后,這類企業總數就只有1476家,占行業比例不到1.57%。
同樣,外資房企數量也在那幾年減少,由2011年的2052家,下滑至2014年的1565家。
但行業企業總數量,在這幾年仍在增長。2011年全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總量是88419家,3年后的2014年達到了94197家。
開發資金由2011年的72944.04億元,3年間升至121991.48億元,市場整體銷售規模在3年間由原來的5.8萬億元,上升至7.6萬億元。
所有房地產開發企業所有者權益由2011年的不足7萬億元,擴增至3年后的11.47萬億元。
新擴展的市場份額和規模,很大程度被市場化的民營房企占領。而從今年的趨勢看,房地產行業的洗牌會繼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