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P2P整改過渡期已過三分之一 2017年五大懸念揪心

    證券日報 2017-01-07 10:29:20

    通過詳實的數據、扎實的采訪、理性的分析,我們認為網貸行業五大拐點已經呈現。那么,度過風雨飄搖的2016年,2017年網貸行業將走向何處?今日本版推出備受業內及投資人關注的2017年網貸行業五大懸念。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編者按:《證券日報》2016年12月24日以整版的篇幅刊發了年終特別報道——網貸行業變局之年,本報互聯網金融報道組通過詳實的數據、扎實的采訪、理性的分析,認為網貸行業五大拐點已經呈現。那么,度過風雨飄搖的2016年,2017年網貸行業將走向何處?今日本版推出備受業內及投資人關注的2017年網貸行業五大懸念。

    一年過渡期已過三分之一

    P2P平臺整改進度恐要爽約

    自去年4月份國務院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以來,作為互聯網金融行業之一的網貸行業就成為監管重點整治的對象,因為不管是總的成交規模、用戶數量還是惡性事件的影響力,網貸行業都處在風口浪尖。

    此后,為進一步明確整治整改的操作細節,2016年8月份,銀監會等四部委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對網貸行業的規范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暫行辦法》作出了12個月過渡期的安排,要求平臺在過渡期內通過采取自查自糾、清理整頓、分類處置等措施,進一步凈化市場環境,促進機構規范發展。

    如今,整改期限過去三分之一,但是,對于大部分平臺能否如期完成整改,行業普遍認為并不樂觀。網貸天眼研究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網貸行業整改進度不容樂觀,如期完成整改難度很大。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廣州e貸董事長方頌也認為,《暫行辦法》提出了限額標準,平臺也在按照這個進行業務轉型,但是對于一些之前以大標項目為主營業務的平臺來說,轉型不是一下就能解決的,需要時間過渡。

    對于整改的內容,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對本報記者分析指出,根據監管新規,網貸行業整改包括資質獲取和業務整改兩部分內容,前者主要是地方金融辦備案、電信增值業務許可證和銀行存管,后者主要涉及到借款限額、信息披露等。“相對而言,業務整改的主動權在平臺手中,進展的快慢取決于平臺自身;資質的獲取則取決于第三方,尤其是銀行存管主動權在銀行手里,成為阻礙大多數平臺合規達標的一道門檻。”在薛洪言看來,影響平臺完成整改的主要障礙在于銀行存管等因素。

    捷越聯合創始人王曉婷也對本報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當前各家平臺對于網貸整改的要求,都在積極依據相關細則進行落實和調整。由于每家平臺原有的情況如定位、業務模式等不一樣,可能整改進度也不同。接入銀行資金存管這一項,目前整體狀況就不容樂觀,進展十分緩慢。一方面網貸平臺積極尋求銀行合作,而銀行作為存管機構卻不斷提高篩選機制標準。另一方面,與銀行簽訂資金存管協議之后,到最終上線時間非常長,往往都需要大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事實上,此前業內傳出《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已于去年12月初定稿,并有望在近期正式下發。有業內人士表示,此前銀監會已經就銀行存管問題征求過各家銀行的意見,后期一旦存管指引正式公布,銀行資金存管難的問題將有望得到緩解。

    除此之外,去年11月28日,銀監會還聯合工信部、工商總局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不過由于規定50個工作日才能知曉申請結果,目前尚未有備案成功的案例。

    “由于ICP許可證的申請方式以及信息披露的詳細要求等尚未公布,目前也沒有平臺能夠說是百分之百合規。”前述業內人士還表示。

    資金存管與備案制攔路

    淘汰后或僅剩千家左右平臺

    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備案制等合規要求無疑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一道硬性門檻。

    2016年11月28日銀監會聯合工信部、工商總局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要求已設立的網貸平臺,依據P2P網貸專項整治工作的安排,在各地完成分類處置后再行申請備案登記。這種備案制其實是代替了以往的牌照制。從數據來看,截至目前,通過備案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占比不足1%。

    隨著監管的趨嚴,達不到合規要求的網貸平臺無疑將面臨淘汰。“2017年,僅憑前述兩項合規要求就會將90%以上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淘汰出局。”91金融創始人、CEO許澤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零壹財經在其2016年網貸年報中也作出相關預測,“行業洗牌進入中后期,平臺數量將減少至1000家以下,在限額令要求下,多數平臺尋求轉型,主要方向為轉型小額業務或去P2P化。” 而據網貸天眼研究院預測,今年網貸行業最后剩下的平臺數量大概是300家-400家。

    今年網貸成交額將向大平臺集中,網利寶CEO趙潤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P2P行業成交量前100名的平臺成交量占到全行業成交量的75%,前200名的平臺成交量占比為85%,前300名的平臺成交量占比高達90%。以此推斷,2017年P2P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馬太效應將加劇,但距離寡頭壟斷尚遠。”

    對于P2P平臺大面積關閉潮的發生時間,薛洪言分析或將有兩個節點。“從資金流向和監管節點兩個因素來看,第一輪的關閉潮應該出現在春節前后,春節期間是現金需求旺季,人們傾向于贖回理財產品,對平臺而言會有一定的流動性壓力。同時,春節前后也是整改結束前的重要時間節點,合規無望的平臺應該會提前考慮主動退出。第二波關閉潮可能出現在4月份、5月份,對于未主動退出的不合規平臺,監管機構可能會加大檢查力度,加速市場出清。”

    “經過行業大洗牌的局面之后,留下的平臺首先是符合監管各項合規要求的,這是最基礎的要素。其次,在業務創新與優化、優質資產開發、風控水平提升等方面具備一定的核心競爭實力”,捷越聯合創始人王曉婷對《證券日報》記者談道,“可以預見,未來行業在趨向規范化、理性化發展的同時,將主要靠實力說話。”

    信而富CFO沈筠卿對本報記者表示,行業集中度提升和機構投資者增加,會是未來網貸行業的發展趨勢。中國許多行業都經歷了參與者由多到少的集中過程。以互聯網行業為例,從最早的電商到第三方支付、團購網站到現在的網約車都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從美國網貸發展趨勢來看,最終投資主力是機構投資人。像Lending Club的投資者包括美國的富國銀行、黑石等機構,出資單位都以10億美元的倍數起??赡苓@與目前中國主流的小微投資者模式不同,但這樣的模式具備更大的發展空間。

    你我貸創始人、嘉銀金科董事長嚴定貴則認為,平臺專業化的經驗可以彌補規模的不足。在類似醫美分期等細分領域,平臺長時間的耕耘可以更好地獲取客戶。不過,他對本報記者指出,在政策尚未完全落地之前,大平臺不會輕易兼并收購小平臺,因為擔心存在合規風險,未來平臺之間強強聯合的機會比較多,但強弱結合的可能性不大。

    網貸行業壞賬超千億元

    不良率還將延續攀升趨勢

    一直以來,壞賬都是網貸平臺“不能說的秘密”。 

    “壞賬率是考核網貸平臺質量的重要標準,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出一家平臺企業的風控做得好不好。而國內這方面現在的數據是不透明的,所以真正的壞賬率多少,只有平臺企業自己清楚。”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但是,避而不談并不能抹去壞賬的存在。據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6)》顯示,截至2015年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1.96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94%。其中,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2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319億元,已連續17個季度反彈。銀行所掌握的貸款項目優于網貸行業,銀行不良率尚且如此,更遑論網貸行業。

    據本報記者從網貸天眼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網貸行業壞賬規模已超1000億元,壞賬形成的主因為平臺非法集資、詐騙。薛洪言也認同這一數據結果。“截止到2016年年末,網貸行業貸款余額8300多億元,按照10%的不良率計算,對應壞賬830億元;再考慮到已結清貸款遺留不良資產,行業總壞賬超過1000億元應該還是個保守的數據。”

    方頌對本報記者表示,壞賬出現的原因還在于,網貸平臺一般做的是用高收益覆蓋高風險的資產,不少大額標是銀行不做的次級資產。行業風險在不斷暴露,暴露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監管到來使得平臺越來越難隱藏不良率和壞賬;二是新常態下的經濟形勢不樂觀。

    對于今年的行業壞賬、不良情況,各方有不同的看法。網貸天眼研究院認為,“今年不合規平臺淘汰加劇,良性退出平臺增多,壞賬率會保持在低水平,預計壞賬率小于5%。”

    “客觀來說,今年網貸行業的壞賬會有所增加”,方頌則認為,因為監管要求信息披露,平臺真實不良和壞賬會逐步暴露出來,而之前不少平臺的不良和壞賬都有修飾。

    薛洪言認為,相比2015年,包括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在內的整個貸款行業2016年的不良率都呈現出繼續攀升的態勢,網貸行業也是如此。從數據趨勢看,拐點仍未出現,2017年行業不良率水平還將進一步上升。“對網貸行業而言,不良資產將直接侵蝕利潤,對實力雄厚的平臺而言,會進一步延后其開始盈利時間;對于實力一般的中小平臺而言,持續的壞賬暴露可能會引發項目逾期,進而引發項目擠兌,影響平臺的生存能力。”

    “對網貸平臺而言,今年的重中之重依然是風控。在強監管、優勝劣汰的行業環境中,不但要保證資產質量,風控要比以前做得更加完備”,前述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同時他認為,網貸行業的不良資產也為不良資產處置市場拓展了空間。“網貸不良資產的催收一直都是難題,有了專門的處置機構也能讓催收更加陽光化。”

    資金存管整體“加速度”

    七成平臺或將被銀行拒之門外

    日前,網貸天眼發布的《網貸行業2016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份,實現銀行資金存管的網貸平臺為133家,占比6.84%。而在2016年1月份,實現銀行資金存管的網貸平臺還只有11家,占比不足0.04%。

    “過去一年來,網貸行業資金存管進度明顯加快,主要得益于監管不斷完善,資金存管有法可依,特別是明確了銀行在其中的責任和義務,將銀行從網貸風險中隔離開來,極大調動了銀行的積極性。”理財范CEO申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網貸之家創始人、盈燦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徐紅偉也指出,銀行在開展資金存管方面有諸多顧慮,特別是網貸平臺的道德風險、經營風險,以及后期處置機制缺失,都可能給銀行造成額外的風險或名譽損失。

    2015年12月份,銀監會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銀行在網貸資金存管中“不承擔融資項目及借貸交易信息真實性的實質審核責任。”2016年8月份,網絡流傳的《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征求意見稿)》,進一步明確銀行不為融資信息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不提供增信,不提供兜底。前者已于2016年8月份發布,后者據傳也已于2016年12月份定稿。

    在此背景下,不僅網貸平臺接入銀行存管的案例迅速增加,還有統計顯示,已經有34家銀行推出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比年初的20家增長70%。

    申磊還透露,除了已經接入的100多家,還有很多與銀行簽訂協議的網貸平臺正在推進,預計今年落地資金存管的平臺會更多,但考慮到銀行對資金存管業務較高的準入要求,絕大部分平臺仍將不能接入銀行存管。

    一位不愿具名的銀行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銀行對接入平臺普遍設置一定門檻,包括注冊資本金、從業背景、風控模式等,以注冊資本金為例,最低要求從1000萬元到5000萬元不等,很多中小平臺因此被直接排除在外。

    即使能夠接入資金存管,網貸平臺也將面臨一筆不小的資金成本壓力,分為保證金和費率兩部分,都與平臺實力有關,信譽越好、規模越大,保證金和費率越低,反之,則越高。

    鑒于這些因素,網貸天眼在上述報告中預計,在《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12個月整改期過后,即今年8月份,仍將有超過七成平臺不能接入資金存管。

    申磊認為,整體來看,最后能夠接入銀行存管的不但是合規平臺,更是實力平臺,這會不可避免地將一部分中小平臺淘汰,但可以推動網貸行業結構優化升級,促使互聯網金融更加健康發展、規范發展。

    追逐金融科技新風口

    成色幾何尚待市場檢驗

    金融科技(FinTech)是一種運用高科技來促使金融服務更富效率的商業模式,其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一系列技術創新,正全面應用于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六大金融領域。

    2016年,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智能投顧等概念大熱,受政策扶持,金融科技成為資本爭相追逐的新風口。目前,包括阿里、京東、百度、騰訊等新金融巨頭在內,業內許多互金平臺都將自身定位為金融科技公司。正如當初“互聯網金融”概念被瘋狂追捧一樣,2016年金融科技的“非理性”火爆,一方面顯示出其已成為眾多公司在新金融領域的最新布局點,另一方面再次暴露出行業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發展弊病。

    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在金融科技領域有些平臺布局較早,致力于通過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推動金融服務變革,并將技術輸出作為鏈接更多企業、構建更大生態的重要“工具”。但也有非常多的平臺根本沒有技術突破,只是從互金平臺改稱為金融科技平臺,大有“強抱”金融科技“大腿”的嫌疑。

    對此,許澤瑋認為,“這些平臺一方面希望借此概念炒作自身,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擺脫P2P的標簽”。但也有從業者持不同觀點,他們認為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互金企業強調金融科技,其實是希望緩解監管壓力。

    盡管業內有不少“渾水摸魚”的攪局者,但不可否認,當互聯網金融行業進入行業洗牌期之時,科技顯然已經成為平臺的戰略核心。金融科技的落腳點在科技,因此許多真正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充分挖掘技術的力量,推動傳統金融業的變革。

    基于“金融+科技”的深層次融合,行業將2016年定義為金融科技元年。這一年中,大數據征信得到了互金平臺的廣泛應用,阿里、京東、騰訊的海量交易數據、社交數據,成為央行征信體系的有益補充。京東云、阿里云也形成了包含基礎設施、運算平臺乃至整套管理、軟件解決方案的服務體系,正在為政務、電商、物流提供解決方案。人工智能方面,招商銀行的“摩羯智投”、宜信推出“投米RA”等引領著智能投顧的發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虛擬貨幣、跨境支付與結算、票據與供應鏈金融、證券發行與交易及客戶征信與反詐欺等多維度被深入應用。

    展望未來金融科技發展形勢,業內普遍認為2017年金融科技將有突破性發展。紫馬財行CEO唐學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2017年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服務將從“概念”階段進一步落實到互金平臺的日常運營層面。不僅能針對平臺的資產獲取、風險控制、信息披露、貸后管理、逾期催收等運營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智能解決方案,也將有效解決大數據風控難題,全面降低互金信貸集中風險,進一步提高互金產品質量及服務效率。

    責編 姚祥云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P2P整改過渡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