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12 02:12:01
也有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遇到一些困惑和挑戰。未來哪些領域是“一帶一路”建設重點領域?“一帶一路”倡議給基礎設施投資企業帶來了哪些新機遇?中企海外投資的境況如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針對這些問題專訪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 旭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 旭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實現了從理論創想到創新實踐的重大跨越,進入全面推進務實合作的新階段。
“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中國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為維護國際經貿持續健康發展貢獻了大國智慧,也為中企對外投資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然而,也有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遇到一些困惑和挑戰。未來哪些領域是“一帶一路”建設重點領域?“一帶一路”倡議給基礎設施投資企業帶來了哪些新機遇?中企海外投資的境況如何……《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針對這些問題專訪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
基建領域是未來重點方向
NBD:2016年,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承包工程業務的發展情況怎樣?主要集中在哪些領域?
房秋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改善投資環境、優化能源結構等剛性需求較大,建設倡議得到了越來越多沿線國家積極響應,促進了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能源和產業園區合作,成為新時期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我國企業2016年在“一帶一路”沿線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8158份,新簽合同總額1260.3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總額的51.6%,同比增長36%;完成營業額759.7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47.7%,同比增長9.7%,業務占比進一步提升,增速也遠高于行業總體增速。
從合作業務領域來看,主要集中在電力工程、交通運輸建設、房屋建筑和石油化工、工業建設以及制造加工設施等領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基礎設施領域。
NBD:您認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房秋晨:未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依然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和重點方向。“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互聯互通水平較低,基礎設施不足與運營效率不高并存的現狀,決定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將優先帶動大批鐵路、公路、港口、能源等跨境項目的建設。
設施的聯通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極大改善了所在國人民的生活。
“一帶一路”建設給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經驗豐富,產品服務性價比高,可以與各國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盈。
未來重點推進項目落地工作
NBD:您剛剛提到了PPP模式的優越性和成功案例,但也有企業反映,海外投資即使簽訂合同,也并不代表項目能在當地生根發芽,企業對外投資過程當中還存在哪些掣肘?
房秋晨:企業對外投資的風險客觀是存在的。就以PPP模式為例,雖然優勢十分明顯,但風險同樣需要防范。
比如在政策層面,國內尚未就境外PPP投資業務專門立法保護,我國雖然與許多國家簽署了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的協定,但在實際操作中企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國家缺少有效手段保障企業的應得權益。
此外,目前國內大多數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支持對外投資項目方面采取相對謹慎的態度,在擔保要求和資金模式方面的創新力度不足。企業一直呼吁的“項目融資”的模式在實踐中應用甚少,相對于投資周期長的境外PPP項目,金融機構更傾向于資金回報率高的資源類項目或風險低、見效快的承包工程項目。
NBD:對于承包商會而言,未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保障“走出去”企業合法權益方面,今后工作的重點是什么?
房秋晨:首先是加強“一帶一路”政策建議和訴求反映工作,主動加強與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交通運輸部、外交部等相關政府部門的溝通和工作對接,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影響“一帶一路”相關政策的制定,淘汰落后產能、推舉創新企業、新能源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促進中國基建企業的優勝劣汰和可持續發展。
其次,密切配合政府部門“一帶一路”項目推進進程,做好重點企業推薦工作,重點關注“一帶一路”項目的開發和落地。我們會以融資財稅委員會為依托,與政策性銀行、金融機構及商業銀行建立緊密工作機制,推動金融機構先期介入項目開發,推動產融合作模式和金融產品的創新。
此外,未來我們還將搭建承包商會信息服務平臺,以海外市場安全預警、信息通訊、風險評估、安保網絡、保險保障等服務產品為基礎,開展重點市場和項目的安全管理咨詢。
精彩觀點
房秋晨:“走出去”企業要加強“一帶一路”政策建議和訴求反映工作,主動加強與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交通運輸部、外交部等相關政府部門的溝通和工作對接,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影響“一帶一路”相關政策的制定,淘汰落后產能、推舉創新企業、新能源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促進中國基建企業的優勝劣汰和可持續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