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7-06-25 19:36:11
6月初紐約時報的一篇有關福耀玻璃工廠在美遭遇工人抵制的報道將福耀在俄亥俄州莫瑞恩市的工廠推上了輿論風口。那么,福耀在美工廠到底遇上了什么樣的事兒?這事兒有多嚴重?到底是什么原因?能不能解決?來看央視記者從美國發回的報道。
《紐約時報》報道中提到,去年,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因安全違規向福耀集團開出22.6萬元美元的罰單,福耀集團隨后與管理局達成了和解,罰單金額減至10萬美元,工廠配合管理局做出整改。這個違規到底在美國有多嚴重?這件事能不能解決?又如何解決?
央視記者 曹卿云:我們看到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網站上,福耀從2015年到現在一共接收到不少書面通告,這些安全因素嚴重嗎?是美國同行業或者其他外資公司普遍會犯的錯誤嗎?
喬治華盛頓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前美國勞工部部長助理、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主管 戴維·邁克爾斯:這個22萬美元的罰款是一個很大金額的罰單。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的罰金一般來說都不高,因此超過20萬的罰款是很大的一個數字,這并不尋常。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罰金是建立在查出的危險,違反規定的情況下算出的。以我了解的情況,現在只有很少的企業,還被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開出這么大金額的罰單,因此這個安全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一個新工廠成立的時候,居然沒有安全管理體系,這令人震驚。我們很吃驚在一個新工廠里,發現這種性質的安全危險。一般來說老企業會有安全問題,機器老化壞損、維修沒做好,但是當你開一家新工廠的時候,安全管理應當就已經全建好了,但是這家俄亥俄的工廠卻沒有做到。
福耀的這份罰單始于去年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收到一封11名福耀玻璃工人聯名投訴信。在莫瑞恩市福耀工廠外不到100米,一年前,全美汽車工人協會來這里開設了一處辦公室,專門希望來尋找愿意加入它們的福耀工人。投訴的聯名信就是該工會協助的,在這里我們遇見了兩位福耀的美國員工。他們說,福耀與相關管理機構進入和解階段后,制定了一個相應的全面安全管理體系。福耀還同意將更好地聽取工人對安全問題的意見,加強安全管理。
工人 辛西婭:福耀工廠應當學會更好地傾聽員工,他們應當對建議保持開放態度,而不是知道了以后也什么都不做。我們已經有一年半時間,希望工廠能貼防火標識。如果你的員工已經提出這樣的建議,你也想改進,就要學會聽他們在說什么,你應當愿意進行改變。
戴維·邁克爾斯:福耀接受了這些罰款,并表示將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體系,因此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降低了罰金,這種做法很普遍。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希望通過降低罰金,鼓勵企業能作出更多法律規定之外的保證,因此福耀說他們將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工人們將能夠更好地跟企業溝通。他們同意定期和工人開會,了解工人對于安全問題的擔憂,回應他們的關切,并且承諾將更嚴肅對待安全問題。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式。
盡管福耀董事長曹德旺稱,福耀已經在美國市場20年,福耀也曾經并購過其他已經在運營的美國工廠,但是自己新建工廠并從頭開始招人管理卻是第一次。邁克爾斯認為,這次罰款對福耀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教訓,然而安全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未來福耀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全美汽車工人協會的辦公室里,每個星期三,一些工人都會來這里開會,討論共同關心的勞工話題。工人辛西婭說,除了工廠安全存在隱患,中美員工沒有一視同仁,部分管理規定不符合當地習慣、也有語言溝通障礙,他們希望能夠在工廠成立工會以爭取更大的權利。
工人 辛西婭:我看到一些美國員工因為沒有佩戴安全眼鏡,沒有關閉防煙門被開除。但是如果你看到中國員工,他們很多人不戴安全眼鏡,不戴防護設備,不穿安全鞋。如果有美國人因為這些原因被開除,那這些規定應當適用于所有人。我希望如果有一天我如果去醫院看病,我可以以這個理由去看病,而不是被記一個過。
記者:這是福耀必須要給的嗎?
工人 辛西婭:沒有必須,但是大部分美國公司都會給。
記者:但是這并沒有寫在法律里,福耀可以選擇是否要給出這樣的政策?
工人 辛西婭:是的,他們可以選擇。
工人 辛西婭:還有語言障礙,如果我的主管是不會講英文的中國人,那你怎么管理我,我不明白。如果你都聽不懂我說話,聽不懂我現在碰到的問題,我經常需要跟我的不會說英語的中國主管交流,可是你連英語都不會說,不知道我在說什么,你怎么來監管我的工作。
工人 拉里·耶茨:為了跟中國員工交流,我不得不下載手機翻譯軟件,如果不是這樣,他們聽不懂我們在說什么,如果我去操作高溫爐或者玻璃粘合界面,操作界面是中文的,我看不懂中文,我得去叫中國人幫我調成英文,我才能看懂接下來該如何操作。
在工廠的休息室里,我們又聽到了同一個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工人:你問我是不是這里有文化沖突,是的,這里的確是有。我覺得這完全可以理解,因為我們來自于兩個不同的世界。中國和美國之間走到一起,希望共同能做好一件事。中國人有中國習慣的方式,美國人也有自己習慣的方式,所以我覺得肯定會有文化以及經營的摩擦和沖突。
工人:有時候哪怕是有中文翻譯在場,仍然會互相聽不懂,有時候需要用手勢,不過我部門的中國人,我想他們每天都在學英語,交流比去年剛開始的時候好很多了。
工人:我知道有一些做法在中國可以,但是在美國不可以。但是當公司發現這個問題之后,我覺得事情總是能夠得到很快解決。
根據美國勞動法規定,一個企業內如果要組建工會,必須有30%的工人同意提出申請,方可申請美國勞動關系委員會監督發動全廠員工投票決定是否組建工會。據當地的《代頓日報》稱,工會現在還并沒有征集到所需的30%投票。這也意味著大多數的福耀員工仍然愿意維持現狀。
記者:如果需要二選一的話,第一個選項是寧愿不歡迎福耀來俄亥俄,第二個是愿意和福耀一起解決現在出現的文化沖突問題,你們選哪個?
工人:選擇解決文化沖突。
工人:我也是,我會選擇共同解決問題,不是說我們不希望做現在的工作,我們希望福耀能夠成功,我們希望看到福耀在俄亥俄成長和繼續擴大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玻璃制造工廠。
福耀美國集團法務部律師 米卡爾:我們在這里做的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我們試圖把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融合在一起,一起經營企業。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玻璃單體生產廠,我們這一路會碰到一些障礙嗎?會碰到問題嗎?當然了,這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的目標是安全服務客戶,制造玻璃。
兩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但是所有人又都認同他們都是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前進。那到達目的地前進的道路到底是唯一的?還是可以尋找出中間道路,殊途同歸?這或許也是對所有像福耀集團這樣在美國經營的中國企業的管理智慧的考驗。
當地政府:福耀遇到的問題不鮮見
莫瑞恩市的城市經理依稀記得這座人口僅有6300人的小城昔日制造業的繁榮,而這里也是美國東北部衰退的制造業“鐵銹”地帶一個縮影。2014年5月,福耀集團投資10億美元在莫瑞恩市一座廢棄的通用汽車廠改造成一個占地面積十多萬平方米的現代廠房,給這座6300人的小城帶來了2000個工作崗位。2016年10月,福耀北美工廠正式竣工投產,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單體工廠,而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收到投訴也大多集中在這個時期。
莫瑞恩市城市經理 戴維·??怂梗何蚁胝f莫瑞恩市和俄亥俄州都非常歡迎福耀來這里,福耀現在碰到的問題有這幾個方面。現在的發展計劃比原先的計劃更大,他們最初只想要雇用600-800個工人,60萬-80萬平方英尺面積,但現在他們的面積超過了200萬平方英尺,雇用了超過2000人。在很短的時間里他們便實現建成投產,因此工廠里存在有一些流程,處理方面的問題,他們都需要很快去調整,而現在他們正在努力克服這個挑戰。這個階段的確會有一些小問題存在,另外還有勞工問題。工會的勢力在美國這些年一直在減小,他們的目標明確,就是想發展新會員,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隨便哪個公司都會有同樣的問題。
曹德旺:在美投資計劃不止步
盡管在美國市場面臨一些摩擦,福耀集團在美國的投資計劃卻并沒有止步。在底特律,央視記者采訪了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他當時正在籌劃在底特律繼續投資建一個新工廠。
記者:這些不利聲音有沒有影響您未來在美國的發展計劃?
福耀集團董事長 曹德旺:一點都沒有,你知道我這次來干什么嗎?我這次來又在布置選址,再次對美投資。我還有5億多美元的現金,馬上要在美國投資建廠,因為(美國)汽車廠告訴我不夠,你還要再來再投資,我說行,只要你肯把訂單拿給我我就跟你做。
專家:企業走出去需要學習過程
盡管走出去的過程遇到挫折,但是專家們認為,這是中國企業走向發達國家市場必經的學習步驟。不應當過分放大這件事的影響。
南卡招商局中國項目負責人 王魯:我個人認為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福耀首次在美建廠)沒有一手的勞工和管理法規經驗,可能一開始出現這些小挫折,這也算是正?,F象。說實話如果要看過去的投資歷史的話,來自日本、韓國、德國的公司也曾經發生過類似這樣的問題。這應該是中國企業來美國學習的一個必然過程。
中國駐美使館經商處公參 田德友:福耀現在的經歷當時很多中國企業都經歷過,像海爾、聯想、萬向,它們在美國的發展過程中都遇到過磨合期和低谷期,但是投資和貿易是不一樣的,貿易是一筆筆做的。投資更像是婚姻,新媳婦將嫁到外地的婆家,她要熟悉那的語言,那的文化和家庭的一些規矩。我們知道福耀在國內發展這么多年專業制造業,它有很強的開拓精神,隨著它在美國的不斷經營,積累經驗,它會渡過這個難關的。
根據榮鼎集團的一份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對美投資達到460億美元,增長迅速。未來預計還將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除了看得見的水電、土地、稅收等硬成本外,管理方式、文化沖突等軟成本也不應當被忽視。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福耀在美投資調查:多數員工愿維持現狀 投資計劃不會止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