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03 17:56:06
每經編輯 孫宇婷
每經記者 孫宇婷 每經編輯 高涵
周一(7月3日),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以下簡稱“債券通”)上線,這一標志性事件引發國際機構投資者的普遍看好,多數機構表示,未來國際債券指數或將紛紛納入中國債券市場。全球追蹤三大國際債券指數的資金高達4萬億美元,遠遠高于MSCI新興市場指數,在業內人士看來,債券市場的開放甚至比A股納入MSCI更具意義。
倫敦固定收益專家Stratton Street首席投資官安迪·希曼(Andy Seaman)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債券通是一個積極信號,為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提供了便利。“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屬全球第三大。從市場資本化角度來看,再考慮到中國的世界經濟地位,我認為大多數投資者嚴重低估了人民幣資產的價值。”
中國債市未來有望納入知名國際債券指數
周一(7月3日),海內外市場期待已久的“債券通”正式在中國香港啟動,此舉標志著內地香港兩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由股市進一步跨越至債市的新階段。
其中,“北向通”于今日上線試運行。“北向通”是指香港及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境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在交易、托管、結算等方面互聯互通的機制安排,投資于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
在這一最新的制度安排下,境外投資者可以通過中國香港,進入到中國內地超過9萬億美元的債券市場。在市場人士看來,這一舉動可能為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內地鋪平道路,也有利于中國信貸市場進入全球知名的固定收益指數。
“我認為,未來更多國際債券指數有望考慮納入中國債市,因為這些國際指數的考量標準之一就是進入中國債券市場便利性。”穆迪亞太副主管鐘汶權(Ivan Man Kuen Chung)向C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表示。
他預計,這種情況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內發生,尤其是中國向境外投資者開放資本市場的努力“發展十分迅速”。
債券通沿襲了股票互聯互通項目的模式,即2014年的“滬港通”和2016年的“深港通”。上述股票制度安排正是6月MSCI基準新興市場指數決定新增222只A股股票的關鍵所在。在過去三次審核中,A股都未能如愿所償。
總部設在倫敦的基金管理和咨詢公司Stratton Street首席投資官希曼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多數投資者忽略了中國債券市場是全球第三大規模的事實。MSCI最近剛宣布接納A股進入新興市場指數,因此人民幣資產被更廣泛納入全球主要指數的趨勢已經開始。”
人民幣計價資產逐漸受國際追捧
對于全球資產經理來說,債券通的出現或許意義更為重大。目前,僅1.6萬億美元的資金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而據渣打銀行估計,合計約有4萬億美元資金追蹤三大主要債券指數。
渣打銀行中國宏觀策略主管劉潔(Becky Liu)預計,摩根大通的政府債券指數——新興市場(GBI-EM)指數最早可能在2018年納入中國債券。“緊接著,中國債券可能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并在未來幾年內進入花旗銀行世界政府債券指數。”她在一份報告中稱。
據她預測,納入摩根大通指數帶來的初始被動投資資金量可能在200億美元,花旗和彭博-巴克萊指數則各自有望吸納1000億美元~1100億美元。
一些海外公司已經開始著手將中國債券納入其全球指數,今年3月,彭博發布了兩個固定收益指數,將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市納入其中?;ㄆ飚敃r表示,會考慮將中國債市納入其三大政府債券指數。
6月25日路透旗下的Tradeweb Markets宣布,其會是境外投資者投資債券通的主要交易平臺。根據公開信息,Tradeweb全球客戶數量超過了2000。
“如果想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那么,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必須對投資者開放。否則當投資者持有這一貨幣時,他們只能選擇持有現金。”穆迪鐘汶權進一步表示,“債券通才剛啟動,說不定會面臨一些待解決的未知交易問題。此外,如果人民幣貶值或者對美元沒有大幅走挺,那么海外投資者可能會傾向于不持有中國債券。”
倫敦固定收益專家希曼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和大多數國家一樣,中國將受益于允許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券市場,因為在其他因素不變的前提下,交易量增加將降低資金成本。目前境外投資者持有量不到中國債市的2%,考慮到中國的經濟重要性和債市規模,這一投資體量太小了。
“未來,債券指數提供商將會開始考慮持有遠比現在更多的人民幣資產。鑒于此,對于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認真思考最有效的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應是明智之舉。‘債券通’看起來似乎提供了一種便捷又低成本的方式。”希曼進一步表示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