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09 01:02:32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著名的橫店影視城的母公司橫店集團除了影視業務,還擁有電子電氣、醫藥化學等業務。而影視業務也不只橫店影視城,還包括影視院線、影視制作,這其中的影視院線業務正在謀劃IPO,并于近日更新了招股書。但每經影視記者發現,更新后的招股書中2014年、2015年多處財務數據出現了前后不一的情況,甚至有一項數據竟相差7.64億元。橫店影視董秘表示,這是會計審核方法變更導致的。
每經編輯 每經影視記者 白蕓 每經影視編輯 杜蔚
每經影視記者 白蕓 每經影視編輯 杜蔚
由于橫店影視城“名聲在外”,自去年6月開始征戰IPO以來,橫店影視的IPO計劃一直備受關注。近日,橫店影視的IPO事宜有了新進展,向證監會提交了更新后的招股書(申報稿)。
提起橫店,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明星云集的橫店影視城。不過實際上,正在IPO的橫店影視的業務卻不包括橫店影視城和影視制作,主營業務是院線發行、電影放映和相關衍生業務。這也是橫店集團旗下第一個沖擊IPO的影視板塊公司。
通過對比去年6月的招股書(申報稿),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發現其在最新披露的招股書(申報稿)中,2014年、2015年的多處財務數據出現了前后不一的情況。
對此,橫店影視董秘潘鋒向每經影視記者表示,這是會計審核方法變更導致的,“由總額法變更為凈額法,所以有些收入下降。”
這份原本于8月2日發布在證監會官網上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目前在證監會官網上查找不到。每經影視記者向董秘詢問這份報告是否有效,董秘稱報告是有效的,之后會更新中報信息后再發出來。
自去年6月開始排隊等待IPO后,主業為院線發行、電影放映的橫店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橫店影視”),近日又有了新動作,在證監會網站上更新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新增披露2016年的經營情況。
據最新披露的招股書(申報稿),橫店影視2016年總營收為22.80億元,凈利潤3.56億元,其中電影放映業務營收為17.86億元,賣品業務營收2.38億元。截至2016年底,橫店影視擁有資產聯結型影城220家,2016年在全國院線中票房收入位列第8位,在影院投資公司票房收入中位列第3名,共有全資影院42家和參股影院2家。
隨著電影市場的發展,影院、院線似乎是旱澇保收的現金奶牛。但近兩年下游放映市場的事實是——日子沒那么好過了,很多城市影城已經多到近身肉搏甚至過剩的地步。再加上優質電影的供應量還跟不上市場發展速度,大量影院包括龍頭公司萬達在內,均出現銀幕產出下降的情況。還在IPO排隊的橫店影視的“打法”是什么?
從招股書(申報稿)中可以發現,橫店影視將以院線牌照為基礎,主要拓展資產聯結型影院、輔以簽約加盟為輔的影院,重點布局三四五線城市。
但“小鎮青年”的錢也沒那么好賺了。每經影視記者梳理發現,在42家全資影城公司中,有11家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情況。而且有的凈資產出現了負數,資不抵債。比如,新余橫店影視電影城有限公司,截止2016年年底,總資產539.9萬元,凈資產-1403.38萬元,去年虧損約224萬元;虧損最嚴重的發生在二線城市,青島橫店影視電影城有限公司,凈資產為-1982.9萬元,去年虧損約216萬元。
不過,在最新發布的招股書(申報稿)中,橫店影視則表示募資金額將減少1.23億元至23.63億元,對此,橫店影視解釋道:“公司根據實施情況,在原有投資總額范圍內對具體實施方案進行了調整,減少了原擬投資的10家影院。”
橫店影視僅于去年6月和今年8月披露過兩份招股書(申報稿),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仔細梳理后發現,兩份招股書(申報稿)中2014年、2015年的財務數據出現了大量不一致。
首先,在兩份招股書(申報稿)的“合并利潤表”中,2014年、2015年的總收入均有出入。據2016年6月的招股書(申報稿)顯示,2014年、2015年公司總營收為12.21億元、21.85億元,而在最新招股書(申報稿)中,2014年、2015年公司總營收為11.81億元、21.13億元。
由此可見,最新公布的招股書(申報稿)中,2015年總營收比前一份招股書(申報稿)減少了約7200萬元。
而奇特的是,按電影放映業務、賣品業務等產品劃分的主營業收入來計算,兩份招股書(申報稿)中,2014年、2015年的總營收又與以上兩者不同。在“按產品劃分的主營業務收入”中,最新招股書(申報稿)中2014年、2015年主營收合計分別為11.76億元、20.80億元;而在去年的招股書(申報稿)中,這兩年主營收合計分別為12.15億元、21.53億元。
實際上,在橫店影視兩份招股書(申報稿)的“分部信息”中,記者也發現了“打架”數據。
最新招股書(申報稿)顯示,2014年、2015年電影放映業務成本分別為8.59億元、14.36億元;而去年招股書(申報稿)卻顯示,此兩項數據分別為8.87億元、15.00億元。
同樣地,在按華東、華中、華南、華北、東北、西北地區計算的主營業務收入中,最新招股書(申報稿)顯示,2014年、2015年華東地區營收分別為5.23億元、8.48億元,而在去年的招股書(申報稿)中,此兩項數據為9.37億元、16.20億元,營收數據增長近一倍。
與此同時,在按地區計算的主營業務成本中,此類“打架”數據更是大量出現。兩份招股書(申報稿)中,七大地區2014年、2015年的對應數據均不一致。
尤其是華東地區主營業務成本變化巨大,在2017年更新版的招股書(申報稿)上,華東地區2015年的主營業務成本為5.57億元,但此地區在去年的招股書(申報稿)上,主營業務成本則為13.21億元,前后兩個報告對此同一數據竟相差7.64億元。其余各地區也均有微調。
對此,橫店影視董秘潘鋒于8月6日向每經影視記者表示,“當時審核的時候,證監會要求會計審核方法變更一下,由總額法變更為凈額法,所以有些收入下降、減少,收入和成本同比例減少,也是為了和其他公司有可比性。”
不過,每經影視記者注意到,雖然華東地區主營業務成本減少7.64億元,但其余各地區的主營業務成本卻并未出現同樣的大幅下降情況,反而均出現60~300多萬元不等的小幅度微增。對此,每經影視記者于次日欲就上述問題進一步向董秘求證,但電話并未接通。
從1996年為拍攝《鴉片戰爭》開始建設到現在,橫店影視城已經成為全國最大影視拍攝基地。在這里,人們可以穿越古今、橫貫南北,也可以偶遇各路明星,以至于一提起橫店,人們往往會想到橫店影視城。
實際上,橫店影視城的背后站著橫跨醫藥、化工、電子、金融的龐大集團——橫店控股集團。而橫店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屬性非常有意思——股東為兩個社團法人,橫店社團經濟企業聯合會出資14億元持股70%,東陽市影視旅游促進會出資6億元持股30%。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橫店集團總資產為347.4億元,影視文化產業只占其總產出的10%。橫店影視是繼橫店東磁(002056,SZ)、普洛藥業(000739,SZ)、英洛華(000795,SZ)、得邦照明(603303,SH)、南華期貨之后,橫店集團旗下第六個進軍資本市場的控股子公司,也是其影視板塊中的IPO頭炮。
也就是說,這個總資產數百億的大型跨行業、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橫店集團,實際控制人均為社團法人性質的“橫店社團經濟企業聯合會”。
《南方周末》曾對這種集體所有制的“橫店王國”做過報道稱:市場化浪潮中,大量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革,以量化厘清私人與集體的股權。橫店集團卻反其道行之,用自己獨有的“市場型公有制”或稱“橫店式共有制”。而這種“橫店模式”則帶來公司治理的隱憂,比如名義上集團勞動的員工都“共同擁有”股份,但卻因為沒有被量化,社團每個人也不可能從企業獲得股份等收入。“如果要量化沒有初始契約的企業資產,麻煩可能大到足以攪亂企業的正常營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