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28 23:29:23
12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昆山市有關方面獲悉,上述停產令目前已被暫緩實施。一位昆山市政府內部知情人員向記者表示,未實施的原因主要是從企業的角度考慮,年底有生產任務,“我們希望與企業達到一個良性的互動,一方面保護企業的利益,另外也要保護環境,兩方面找一個平衡?!?/p>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吳凡
每經記者 吳凡 每經實習編輯 任芷霓
12月24日,江蘇省昆山市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昆山市“263”辦公室)發出的一則的緊急通知,讓昆山市的270家企業驚出了一身冷汗。
根據這份通知,昆山市為了保證該市河流的國省考斷面的水質達到國家下達的2018年度考核要求,決定對該市范圍內的270家企業實施全面停產,涉及的企業中包括了富士康等在內的眾多知名公司。
12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昆山市有關方面獲悉,上述停產令目前已被暫緩實施。一位昆山市政府內部知情人員向記者表示,未實施的原因主要是從企業的角度考慮,年底有生產任務,“我們希望與企業達到一個良性的互動,一方面保護企業的利益,另外也要保護環境,兩方面找一個平衡。”
昆山市“263”辦公室發出的《關于對吳淞江趙屯(石浦)等3個斷面所屬流域工業企業實施全面停產的緊急通知》顯示,根據近期昆山市自動監測數據,昆山市國省考斷面水質較差,達標形勢嚴峻,尤其是趙屯斷面(劣V類)、振東渡口斷面(劣V類)、千燈浦口斷面(V類)均無法達到國省考要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所謂“斷面”,是指為了監視和測定水質狀況,在水體中采樣的一種方法。國家“水十條”出臺后,江蘇有104個地表水斷面要接受國家環保部的考核。
華東師范大學環境資源學院教授徐長樂12月27日向記者表示,斷面劣V級是相對來說是比較重的污染了,而且治理難度也比較大,“因為地下水被污染的話,整個水系統就出現了比較大的紊亂,會影響地表水質”。
根據江蘇新聞廣播的報道,在2016年年初,環保部和江蘇省政府簽訂了“十三五”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為了完成這一目標,江蘇省啟動了史上最嚴的考核機制,將列入國家考核的104個河流斷面所在區域的黨政主要負責人設定為該斷面的斷面長。
根據江蘇省環委會辦公室《關于2016年1~3月份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狀況的通報》,昆山市吳淞江趙屯斷面水質為劣V類,未達到考核目標要求。
記者了解到,按照江蘇省政府的考核機制,如果該斷面連續3次監測考核不達標,就要對該斷面所在的區域實施區域限批,這就意味著該地區任何新的項目都不能立項。
為此,早在2016年,昆山就開展了對吳淞江水環境綜合整治,其中包括自2016年6月開始,對184家企業實施減排,廢水排放量在2015年排放基礎上再減排20%。后續減排量視6月份水質監測結果進行調整等措施。
而此次通知較昆山市2016年對吳淞江的環境整治措施更為嚴格,該份通知書顯示,為確保該市國省考斷面達到國家下達2018年度考核目標要求,決定對吳淞江趙屯(石浦)等3個斷面所屬流域工業企業(270家)自2017年12月25日起至2018年1月10日期間實施全面停產,到期視水質情況,決定是否延期。
12月27日,昆山開發區安環局的一位內部人員向記者表示,確已接到昆山市“263”辦公室發出的通知,但安環局作為執行單位,不清楚具體情況,對于通知中所列企業是否已停產,其表示并不清楚。
此前,昆山高新區安環局副局長周國華曾向媒體證實了通知的真實性,但表示工廠并非全面停產,只是要求產生廢水的工序減少排放。12月27日,記者來到副局長辦公室時,辦公室工作稱周國華外出巡查企業,對于有關通知的具體事項,目前不方便對外透露。
12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昆山市政府了解相關情況,一位知情的內部人員向記者表示,之前是有下發了通知,“但是我們從企業的角度考慮,年底可能有一些生產任務,所以這個通知目前是暫緩實行的。”該知情人士稱。
此外,在國臺辦12月27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表示,經向昆山方面了解,“相關通知未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虛驚一場”的事件中,部分企業也做出了回應,臺郡稱,他們的主要濕制程生產以臺灣高雄為主,昆山廠區為后段模組作業,并無大量用水或導致排污的問題,當地廠區未停工、營運不受影響;嘉聯益則回應,昆山廠未停工。
安峰山表示,當地政府下一步將加強相關排污企業監測,要求企業嚴格落實排污單位主體責任,加強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營運管理,落實治污減排和環境風險防范等責任。
徐長樂認為,因為以前過度追求產值,企業把本應該承擔的一些責任和成本轉嫁給社會,通過環境的惡化來抵消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隨著現在對環境的越來越嚴格,“關停并轉”這是對部分的重污染企業一個必然的過程。
“政府希望的根本的目的是,既能夠企業產生經濟效益,又能達到水質考核的標準。”徐長樂稱。
上述內部知情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希望與企業達到一個良性互動,一方面保護企業的利益,同時也要保護環境,兩方面找一個平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