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夜讀│自己過不好的生活,干嘛甩鍋給手機?

    LinkedIn 2018-08-19 21:28:55

    手機就像這個時代的鴉片,成癮、愉悅,但隨之而來的惡果也顯而易見。

    本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LinkedIn(ID:LinkedIn-China)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L早上起來梳頭發,一把青絲轟然掉落,對著鏡子一看,左邊頭頂居然一塊斑禿。

    L是一家教育培訓行業的夏令營老師,從6月開始她的工作就迎來了高峰期。

    每天電話、微信接不停,都是家長的報名、詢問、擔心,各種瑣碎問題。

    她最高記錄一天接了58通電話,微信語音和信息加起來超過千條。

    去公司樓下便利店買午飯時,她特意沒帶手機,回到工位一看,短短15分鐘時間,9位家長、87條信息和語音連番轟炸。

    電話和語音從早上她睜眼的那一刻開始就奪命連環call,直到凌晨一點她爬上床睡覺,還會有零星的微信提示音響起。

    L說,我還不到30,就要禿了。

    我沒房子、沒男友,好像全部家當就是個手機。

    我承認自己離不開它,但又真的好恨它。


    手機,這個時代最愛不釋手又燙手的“山芋”

    手機就像這個時代的鴉片,成癮、愉悅,但隨之而來的惡果也顯而易見。

    低頭族、頸椎病、視力下降這些是擺在明面上的;

    疏離的人際關系、自閉、沉溺虛擬世界、社交障礙,這些深入骨髓的傷害才致命。

    我們都怨它、怪它、甚至恨它,卻又都離不開它。

    高曉松曾在節目里提到過在北京三里屯賣花的李會蘭女士。

    20多年的賣花生涯,她見證了這片天地的人事變遷。

    李會蘭回憶20多年前沒手機那會兒:

    “不像早些年,大家都沒手機,人好像也沒那么緊張。

    姜文、姜武哥倆來喝酒,就坐那兒,聊一聊,跟周圍人碰個杯,就走了。

    ……

    現在經常是,一群人坐這兒,一人一個手機,玩兒手機都不抬頭,也不咋聊天兒,問他買不買花也聽不見。”

    節選自《我在三里屯賣花二十年,什么沒見過?》

    現在,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坐在你對面,你卻低頭玩手機。

    YouTube上有個近13萬贊的視頻Are You Lost In The World Like Me? 

    短短三分鐘的視頻,道盡了現代社會的原罪。

    驚悚寫實的畫面,描述了受手機“毒害”一代的標簽——

    冷漠、自私、呆滯,畫面的最后只顧低頭看手機的人都掉入萬丈懸崖,但卻不自知!

    我們總說時代發展下人心變遠、人情變淡,把這些歸結為手機惹的禍。

    但是果真如此嗎?

    懷念車馬都很慢的時代,因為生活活色生香?

    想想沒有手機的時代,我們在干嘛?

    我的文藝女青年好友發來下面這段話:

    那時候,“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現在,隨便刷個社交app都能讓你和好幾個人戀愛。

    那時候,參加同學聚會,大家都把盞言歡、看的清彼此的眉眼與上揚的嘴角;

    現在,老同學們只在朋友圈點贊,相顧無言,聚會忙著拍照、p圖、發朋友圈。

    那時候,下班有下班時間,做頓好飯、看部好劇、到點兒睡覺;

    現在,晚上十點前腳剛離開辦公室,后腳就收到老板發來的60秒語音。

    那時候,過年家人圍坐一團一起嗑瓜子、品年夜飯、嘮家常;

    現在,大家都忙著搖一搖、搶紅包,年夜飯冷了無人碰。

    好吧,上面這些都是事實。

    可它們顯得如此美好,是不是我們一廂情愿給事實加了濾鏡,一不小心把它們變成了動聽的懷舊故事?

    為什么我的回憶里也有無趣和蒼白的無手機時代,每天最多了解到半徑30米內的事情,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樣子;

    大人們過年過節團聚,圍爐閑話的少,更多的是喝酒、打麻將,煙氣酒味繚繞;

    鄰里之間所謂的情誼深厚也因為常聚但缺少話題,很快就進入家長里短的是非模式、吵架動武的不在少數。

    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跟著父母參加同學聚會,每次大家用10分鐘聊完近況,就迅速進入憶往昔崢嶸歲月的環節。

    那些故事我從小到大聽了無數遍,無奈因為是長輩不好嫌棄,只好每次都假裝像第一次聽那樣津津有味。

    沒有手機的時代,生活緩慢,卻未必有聲有色。

    不是對手機上癮,是對自由上癮

    為什么大家都稱贊無手機的時代?

    馬東在一期《奇葩大會》上解惑道:

    因為有人覺得受到了社交羞辱。

    一方看手機、一方被冷落,被冷落的那一方覺得彼此關系夠好,所以不愿意怪在對方或自己身上,于是手機就成了替罪羊。

    但你是真的想看手機啊,因為我們從來就沒有這樣一個東西能讓我們超出自己的自然社交圈看到更多的世界。

    沒有手機時,我們被限定在那一畝三分地里、只能和周圍的幾個人在一起。

    因為沒有選擇的自由,了解不到更廣闊、豐富的世界,所以你只能說:

    “那時沒有手機,我和爸媽、朋友的關系好極了。”

    可內心的荒涼只有自己清楚。

    在我看來,手機并沒有稀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而是提供了多一種選擇,只是這個新選項恰好更豐富、更有趣。

    更不用提,先進的技術智能手機為生活創造了360°無死角的便捷。

    就像三里屯賣花的李阿姨說的:

    沒有手機又不行。昨天我忘帶手機了,有個小伙子買花,20塊錢,但沒現金啊,找了4個人,都沒人給他刷。

    手機從來都不該為無趣的現實生活和疏遠的人際關系背鍋。

    如果非要找替罪羊,只能“怪”我們對交流、自由和樂趣的欲望與向往正在逐漸消失。

    其實由手機引起的所謂“社交障礙”和“社交羞辱”,說到底也不過是對面坐的那人沒有手里這個小盒子有趣罷了。

    我有位學藝術的朋友對此感受頗深。她回國后在一家藝術沙龍工作,被父母安排相親。

    和坐在對面的男士聊天氣,他只會說“空氣質量好差”;

    聊工作,他只會說“國企嘛,我那個崗位不忙”;

    聊美食,他只會說“我還是更吃得慣小楊生煎”;

    聊藝術,他只會說“我小時候學了5年的素描”。

    氣得好友向我們抱怨:“你說我還和他耗什么呀,還不如查百度百科有趣呢。”

    若你非要說手機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另一位身在美國的朋友會堅決反對。

    他在美國3年,一直沒機會回國,就連孩子出生都沒回國見過親人。

    上個月孩子的姥爺姥姥來美國團聚,朋友之前還擔心孩子認生、不適應,沒想到不到2歲的孩子1小時內就和姥姥姥爺們親密的形影不離。

    多虧之前手機視頻做好的鋪墊——姥姥愛孫心切,每天都要和孫子視頻,沒想到小孩子居然認人了。

    我從不擔心手機會將人類的情感和生活變得更糟。

    和曾經的摯友失去共同話題是難免的。

    每個人走上不同的生活軌道后,故事的情節和主角自然也要切換,手機無法從中作祟。

    和伴侶不怎么聊天、只會各自抱著手機玩。

    這只能說明你們無法在現實生活里找樂子,要么是能力有限不會,要么是懶得為這段感情動彈。

    至于和父母,代際隔閡產生的交流障礙是一直都存在的。

    沒有手機的時代,我們也更愿意跟著游戲機跑而不是和他們敞開心扉聊天。

    向來不愛閱讀和鍛煉的你,也許更應該感謝手機。

    至少讓你有了碎片化閱讀的那幾分鐘、和在朋友圈斷斷續續打卡的堅持。

    至于得出“手機讓人們迷失自我”這種論斷更是可笑。

    “我是誰?”

    此等天問,從千百年前,智人首次抬頭仰望天空陷入短暫的沉思時就有了,手機不過是把我們和這個形而上問題的距離拉近了而已。

    與其怪罪手機,不如想想如何讓自己變得更有趣、更吸引人,愿意讓別人放下手機想和你交流;

    而你喜歡手機多于喜歡人也沒什么羞恥的,因為它真的比大多數人有趣又有料。


    (本文圖片均來自攝圖網,文章已獲授權,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思小妞

     


    責編 湯亞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手機 甩鍋 生活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