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20歲騰訊的中場戰事 | 產業互聯網戰事已起 騰訊啟動“B”計劃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1 16:42:16

    中國互聯網的歷史講述,離不開對騰訊的書寫。2018年是騰訊成立20周年,已成為C端流量巨人的騰訊業績增速開始下滑,似已覺察到互聯網C端紅利即將耗盡的騰訊開始啟動“B”計劃,主動擁抱產業互聯網,希望在強敵環伺的“To B”領域占領一席之地。

    每經記者 賈麗娟 許戀戀    每經實習編輯 梁梟    

    _____________1.thumb_head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互聯網最早的紅利,是用戶紅利,C端蜂擁而至的流量造就了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巨頭。但在2018年,產業互聯網成了馬化騰、馬云等互聯網大佬口中的時髦詞匯。

    “互聯網的發展進入下半場,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性大大加強。面對這種變化,騰訊調整了自己的組織架構,核心聚焦構建‘兩張網’:深耕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在11月初舉辦的騰訊第八次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闡述了騰訊的新戰略。

    11月9日,在每年例行的騰訊創始人與員工的Linktime交流環節中,馬化騰也表示,現在各個行業開始轉型升級,目前已進入產業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階段,對騰訊來說也是非常好的位置和機會,騰訊最優先的是聚焦在自己能做而且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2018年迎來20歲生日的騰訊受到不少非議,業績增速也開始下滑。如果說過往的騰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現在的騰訊則面臨著新的轉折。產業互聯網戰事已起,各路玩家厲兵秣馬?;ヂ摼W下半場的這場仗,騰訊準備怎么打?

    野蠻生長到流量巨頭

    中國互聯網的歷史講述,離不開對騰訊的書寫。

    1998年,騰訊成立于深圳華強北的一座老樓里,公司只有5個人。到2018年,騰訊已經成長為互聯網領域的巨頭,坐擁最多的用戶和最大的流量。在騰訊成長為巨人的過程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危機,但騰訊最終挺了過來,并變得愈發強大。那么,在20歲的“弱冠之年”,騰訊能否在產業互聯網領域續寫傳奇呢?

    在騰訊的歷史中,有三次轉折是廣為人知的。

    第一次是在做OICQ(即“QQ”的前身)之時,由于用戶增長過快卻找不到相應的盈利模式,公司現金流告急,馬化騰試圖以300萬的價格把騰訊賣掉,但幾乎沒有人愿意接手,直到遇到IDG和盈科。第二次是3Q大戰,觸角延伸到各個領域的騰訊被描述為“全民公敵”,業內對騰訊的不滿情緒在3Q大戰之時空前高漲,吳曉波在《騰訊傳》中這樣描述這一事件的結果:3Q大戰是里程碑式的事件……馬化騰開始重新思考騰訊的平臺戰略和公共屬性,在外部溝通上也漸漸變得柔軟和開放。第三次,則是微信的崛起。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騰訊為自己打開了另一片天地,朋友圈、微信公眾號、微信支付、小程序……

    騰訊在社交領域的巨額流量,正是其商業帝國的基礎。這個流量究竟有多大?騰訊控股2018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QQ的月活躍賬戶達8.03億個,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達10.58億個,此外,支付業務的活躍賬戶在6月末已經超過8億。

    在龐大的用戶基數基礎上,騰訊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1472.03億元,同比增長近39%;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411.57億元,同比增長近26%。

    乍看起來,公司業績增長率不錯,但若與騰訊前幾年增速相比,似乎能看出些問題。騰訊2013年至2017年的業績表現為:收入分別為604億元、789億元、1029億元、1519億元及2378億元,每一年的增長都頗為強勁;而凈利潤增幅更是驚艷,2013年至2017年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分別為155億元、238億元、288億元、411億元及715億元,即2016年凈利潤同比增長近43%、2017年凈利潤同比增長近74%!

    多年變化,中國的互聯網江湖,已漸成阿里和騰訊(AT)兩分天下之像。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后,公司的業績增速開始下滑,對騰訊來說,下一個機會在哪里?

    啟動“B計劃”

    憑借QQ打下社交江山的騰訊,一度被認為是封閉的,而在經歷了PC互聯網時代一次嚴峻的輿論危機后,騰訊逐步走向開放。從2011年騰訊確立“開放共享”的基調后,其已連續八年舉辦了“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但今年這一場主題為“開放·共生”的大會,似乎與以往的大會又有所不同。

    2018年9月30日,騰訊宣布啟動戰略升級,這也是時隔6年后,騰訊進行的新一輪組織結構優化調整。在原有七大事業群(BG)的基礎上,公司組織架構重組為:保留原有的企業發展事業群(CD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微信事業群(WXG);新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由此,七大事業群變為六大事業部。

    合作伙伴大會開始前兩日,馬化騰在給合作伙伴的公開信中表示,每隔六七年騰訊就可能進行一次大的組織架構調整,以順應外界變化帶來的戰略升級。

    而這次調整的背景,是“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馬化騰說,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騰訊一直說專注做連接,但如果大量的“物”與“服務”不能全面數字化升級,那么“人與物、人與服務的連接”就難以迭代。因此,沒有產業互聯網支撐的消費互聯網,只會是一個空中樓閣。接下來,騰訊將“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

    在南京的大會上,騰訊高層們也反復強調著這一點。從對外界透露的信息來看,“擁抱產業互聯網”會是騰訊在20歲生日來臨之際,又一次自內而外的改變。

    在以往,騰訊的基因更多地是“To C”,畢竟騰訊20年來并未誕生一個成熟的“To B”明星產品。但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互聯網巨頭以及科技巨頭都加緊了在以往慢熱的“To B”領域布局的腳步。那么,騰訊能夠像在“To C”領域一樣,在“To B”戰場占據有利地位嗎?

    一位熟悉騰訊的互聯網資深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底層架構看,目前騰訊云的市場份額不如阿里云,這和騰訊相關業務起步確實較晚有關,騰訊是在“To C”的基礎上去做“To B”,而且做產業互聯網,目前不是你死我活的白熱化狀態,這個市場需要BAT一起去開發、做大。

    以云業務和人工智能為例,騰訊云市場份額不如阿里云,但隨著“數字中國”概念的提出以及傳統企業上云,云服務行業下一步發展的重心逐步由互聯網行業轉向金融、制造、醫療、政務等傳統行業。而在這方面,騰訊C端優勢明顯:騰訊的微信和QQ兩大社交產品擁有廣泛的用戶基礎,是連接消費者與商業服務的天然橋梁。

    而人工智能更是被互聯網大佬廣泛看好,騰訊、百度、阿里你追我趕,百度高喊All in AI,騰訊高喊AI in All,阿里則建起了達摩院,在投入上不遺余力。而在應用端,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發展日益成熟,騰訊則推出了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醫療領域的產品“騰訊覓影”。

    CSIG強敵環伺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今年10月23日,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在知乎上提了一個問題:“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短短幾天,已經吸引了3000多個回答,近10萬人關注。

    B端這場仗,馬化騰決定讓CSIG來沖鋒陷陣,選擇的掌舵人是曾經領導社交網絡事業群的湯道生。目前CSIG整合了騰訊云、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LBS等行業解決方案。

    和PCG的融合進度相比,CSIG的排兵布陣已經清晰。據《財新》報道,目前CSIG事業群的六位副總裁級高管均已到位。其中,鐘翔平、丁珂、王慧星、邱躍鵬、姚星、林璟驊將分別主管騰訊的出行、醫療、金融和工業、騰訊云、AI以及智慧零售業務。

    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馬化騰也直言,騰訊兩個新成立的事業群,分別承擔著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生態融合、社交與內容生態創新的重要探索。

    產業互聯網的仗怎么打?騰訊表示,將為各行各業進入“數字世界”提供最豐富的“數字接口”以及最完備的“數字工具”,同時也將為各行各業提供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激發參與者進行數字創新,與各領域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數字生態共同體”。馬化騰后來的表達則更為直接和謙遜,他將此前騰訊一直強調的為產業“賦能”,變為成為產業的數字化助手。

    不過,“沒有‘To B’基因”的批評之聲也一直伴隨著騰訊的轉變,梳理騰訊的“To B”產品矩陣可以發現,包括企業微信、AI、財付通、騰訊云、微信支付等在內的產品,似乎沒有一個處于產業的絕對頭部位置。

    輿論普遍認為騰訊B端能力比較弱,但CSIG事業群掌舵人湯道生對此并不接受。他解釋了騰訊的邏輯:產業互聯網不僅僅是“To B”、“To G”的,歸根結底也是“To C”的。騰訊將利用服務C端用戶的經驗,幫助B端伙伴實現生產制造與消費服務的價值鏈打通,以獨特的“C2B”方式連接智能產業,既服務產業,也服務人。

    也就是說,CSIG的邏輯是建立在連接消費互聯網的基礎上,也就是用C2B的思路去做產業互聯網的業務,而C端多年積累的數據和技術能幫助其更好地打磨B端產品。一位接近騰訊的人士表示,以此前SNG事業群的優圖實驗室為例,實驗室的人臉識別技術在天天P圖和微視燈產品廣泛應用,后端機器學習能從算法層面提升優圖實驗室的技術水平。

    在馬化騰的設想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基礎科學。就在11月9日,騰訊宣布投入10億元啟動資金,與楊振寧等數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科學探索獎”,企業投入,公益運作,不求商業回報。馬化騰認為,基礎性研究的突破,對人類所在的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影響是極其重大的。改變不會憑空發生,必須要有這些突破,后續的東西才會按步就班地接踵而至。

    馬化騰和李彥宏的烏鎮交流則更是讓人窺探到這兩個理工科出身的企業家關于基礎科學認知的相同點。不過不難看出,在應用領域,馬化騰和李彥宏會成為對手,而在產業互聯網戰事里,騰訊的對手也遠不止百度一個。

    或許已經意識到這場仗難打,11月9日騰訊在內部交流中宣布“青年英才計劃”,要把20%的晉升機會給年輕人。

    更讓人關注的是,CSIG能否成為騰訊新的現金流業務?就此湯道生在接受《界面》專訪時直接回應:“中短期都是投入期,需要投入成本。但幸運的是,我們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支持孵化各個產業有價值的業務,支撐這個階段的投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騰訊 產業互聯網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