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2 11:58:59
每經記者 陸言 每經編輯 劉琳
三年前,那部名為《東方帝王谷》的紀錄片經央視播出,一時轟動,似迎曙光。但紀錄片的弊端恰在于“一時”,轟動過后,便是沉寂。
同樣三年前,紀錄片播出數月后,習總書記與卡梅倫在英國鄉間酒吧小酌,掀起中英文化交流新潮。話說以歌劇院為題材背景的《歌劇魅影》,尚能全球狂攬56億票房(2015年數據),英國人的戲劇技術可否開啟“東方傳奇”?
這種情形下,一個是當代戲劇之都,一個是古代戲劇之都,倫敦與西安的“碰撞”是必然的。據悉,融入諸多秦漢文化、未來科技元素,“碰撞”的產物兩天后(10月28日)將揭開面紗……
都盯上了陜西IP
遙想當年,唐玄宗李隆基主持梨園,親自擔任崔公,更有賀知章、李白、公孫大娘、雷海青等大咖坐鎮——說長安是戲劇之都,沒有任何問題的。
直到2016年春晚,譚維維那一嗓子,把華陰老腔推向全國。國人震撼,但陜西人心里清楚,站在歷史維度上看,大可不必那么驚奇!我們有很多好東西,埋沒在歷史的塵埃里,等待發掘。
盯上陜西IP,薩頂頂并不比譚維維來得晚。
總書記2015年出訪英國,大家都記得曼城俱樂部元老孫繼海隨行亮相,但其實薩也在隨行團隊當中,當時作為表演嘉賓為兩國首腦獻唱。這是一位頗有想法的音樂人,很多人認識她,緣于那首《萬物生》。
總書記的出訪,開啟中英文化交流新潮。而薩頂頂頗具民族韻味的表演風格,亦得到總書記贊賞,并鼓勵她為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多做嘗試。
正是這樣一次契機,讓其萌生了用英國戲劇技術講述中國故事的念頭。仔細想想,不失為好主意——中國文化要走出去,自說自話是不行的,何不妨借助久經驗證的“世界文化語言”進行加持。
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是,什么故事能夠代表中國文化,同時引起世界人民的興趣?
為此,前幾年,薩頂頂團隊進行大量走訪和交流。野馬基金管理公司與西咸新區秦漢影視發展公司有深度合作,為開發秦漢文化,雙方此前還成立了文娛基金。在野馬基金的推薦下,薩頂頂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了秦漢新城。
雙方一拍即合!
秦漢文化,尤其秦皇漢武,以開放、包容、創新、敢為天下先,為世人稱道。秦漢新城那些神秘的帝王舊事,悠遠的絲路篇章,堪稱世界級文化IP寶藏,如作為音樂舞臺劇題材進行開發,推向世界,怎不令人神往!
專業的人來創作
2017年4月,秦漢影視、野馬基金等四家公司,聯合投資成立西咸新區秦漢新城聲博匯文化公司。由聲博匯作為音樂舞臺創意劇的出品方,薩頂頂則擔任總制片人、藝術總監。
此前的隨行出國訪問中,薩與吉納·費根結識,后者是英國著名制片人。因為接下來的創作,兩人再度聚首。
組建中英美意等國際藝術家班底,她們并未花去多少時間。
包括著名戲劇和電影導演阿德里安·諾布爾(連續14年出任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藝術總監)、英國著名設計師迪克·伯德、秦朝服裝特殊設計陳敏正(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首席造型設計、電視劇《甄嬛傳》《羋月傳》人物造型設計師)、視覺顧問顧志剛(四屆央視春節的視覺總監)……
文化輸出,特別是國際輸出,最擔心的就是閉門造車,自我感覺良好。
《歌劇魅影》當年在北京演出一個月,1600座的大劇院,每日上座率高達95%——英國的倫敦西區,美國的好萊塢、百老匯,其產業技術經過全球市場百年驗證,早已是成熟工業鏈。
從這方面來說,依托英國成熟戲劇技術,秦漢新城與薩頂頂團隊的合作,方向是比較正確的。
薩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有段話說的頗有誠意。
“首先一定要被中外主創團隊的藝術家所接受,符合他們對中國音樂的認知,要在有中國特色和被國際接受之間把握好度,做到恰到好處。繼而兩方團隊再互相切磋,提出想法和意見,不斷磨合……”
不能一演了之
官宣提及,該劇設定在未來的秦漢新城:生活在全智能時代的小男孩,偶遇因陳舊被淘汰的機器人,以及被遺失在垃圾中心的泥人,三個小家伙結伴同行,陰差陽錯誤入不同時空……
粉巷君掌握更多劇情,尚未首演,不便劇透。
但這里可以援引薩頂頂此一段公開描述——
為呈現秦王宮場景,舞美設計團隊手工制作了1∶50的模型……劇中秦王宮發生的一切,關于殘酷戰爭的描寫,以及對和平與未來美好撫平戰爭創傷的刻畫,將是全劇最有趣、富有情懷和感觸、讓人為之一振的亮點。劇中未來世界部分,會使用裸眼VR、無人機、機器人等……75分鐘內要完整呈現一個故事,節奏切得非常緊張,有很多分鏡頭的處理,而且幕與幕之間的轉換依靠視覺上的錯覺,就像是在觀看電影一般……
全劇用小男孩的視角串聯起來,于是有一個比較萌的名字,《我的小伙伴》。
作為中英文化交流“碰撞”的產物,從策劃到完成,該劇歷時一年。
今年5月份的絲博會上,《我的小伙伴》在英國館展出,頗受兩國官方重視。陜西省政府主要官員、英國國際貿易部國務大臣羅娜·費爾海德、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均前往見證。
出品方亦同步敲定了中英兩國巡演的戰略合作方,陜西廣電大劇院、英國Nyce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首演定在10月28日,陜廣大劇院。
除了票房上的考慮,出品方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IP研發也在推進,如出版物、研學旅,包括與凱知樂、樂高、歐應、雷虎機器人等,聯合開發制作的智能玩具、生活用品也會陸續推出……
見多了一演了之的劇目,這次秦漢文化IP開發的態度,或值得期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