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14 13:34:51
以2018為原點,這是一個新的起點,中國新零售市場的咖啡紅利才剛剛開始爆發。
瑞幸咖啡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每經記者 李卓 實習編輯 王麗娜
一杯咖啡,僅一年估值就做到22億美元。12月12日,瑞幸咖啡再獲2億美元B輪融資的消息,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再次點燃整個咖啡新零售賽道。
除去資本寒冬論不說。相比瑞幸5個月前的2億美元A輪融資,中國咖啡賽道時局已然不同:星巴克不僅啟動了咖啡外賣,同時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新零售全面戰略合作;此后,瑞幸與騰訊結盟;飲料巨頭可口可樂也首次涉足咖啡連鎖餐飲領域,以大約347億元的大手筆收購了英國連鎖咖啡巨頭Costa。
這一切都發生在2018下半年。一方面,瑞幸、連咖啡的“鯰魚效應”,掀起了中國咖啡的新零售巨浪;巨頭的悉數入場,又助推了整條賽道的“水漲船高”。
站在2018年歲末,盡管這一年來,仍不斷爆出有咖啡館大面積虧損甚至倒閉的消息,就連巨頭星巴克也在不斷調整姿態,以應對中國市場的業績增長壓力。但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多位創業者及資深業內人士看來,以2018為原點,這是一個新的起點,中國新零售市場的咖啡紅利才剛剛開始爆發。
瑞幸一年估值22億美元
瑞幸咖啡總部位于廈門,由原神州租車COO錢治亞離職創立,于2018年1月試運營。繼7月A輪融資2億美元估值10億美元、刷新中國“獨角獸”最快養成記錄后,12月12日,瑞幸再次宣布完成2億美元B輪融資,投后估值22億美元。
短短5個月時間,估值再次翻番,這在當前資本收緊的大背景下,無疑是奪目的。據瑞幸方面公開的官方信息,愉悅資本、大鉦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中金公司等參與了本次融資。完成融資后,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伙人劉二海進入公司董事會。
事實上,自瑞幸成立以來,持續受到多家資本追捧。但在市場瘋狂營銷的瑞幸在資本市場卻保持住了出奇的低調和冷靜,以至更加名噪一時。
“綜合考慮到公司數據的保密性和有限的額度分配,我們選擇了這些對團隊和項目更了解和熟悉的投資機構。”對于本輪投資機構為何主要還是原來A輪融資時的投資人,瑞幸如此回應稱。據悉,在A輪融資時,其首要考慮的就是商業信息的保密性和融資的確定性。也正因如此,瑞幸的現有投資人基本都是神州租車的“老朋友”。
在業內人士看來,資本、巨頭的悉數入場,助推中國咖啡新零售賽道的“水漲船高”,是瑞幸估值持續快速翻番的重要因素。但瑞幸估值更多仍來自于其自身商業模式、創業團隊、以及資本對中國新零售咖啡市場未來前景的極度看好。
自入場之初,瑞幸就以大量補貼、咖啡外賣、瘋狂營銷等互聯網打法持續刷屏。但快速“線下開店”以及門店模式多樣化的“無限場景”仍是其獲取業界高度關注的焦點所在。
據瑞幸提供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最新數據,截至2018年11月底,瑞幸已在北上廣深等全國21大城市完成1700多家門店布局,在北京上海城市核心區實現了500米范圍內100%覆蓋,顧客步行5分鐘就能觸達。這一門店密度在部分核心城市甚至已經超過了星巴克。
瑞幸咖啡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而顯而易見的是,相比今年7月對外公開的809家門店數據,瑞幸下半年仍然保持了高速擴張。要知道,入華20年的星巴克2018年中國門店數才剛剛超過3000家。
關于本輪資金的使用,瑞幸表示將持續用于產品研發、科技創新和業務拓展。據稱,完成本輪融資后公司資金充足,瑞幸賬上還有4億多美元現金。
至于補貼,瑞幸表示,從目前數據來看老用戶留存率很高。瑞幸會堅持對用戶適度補貼,但具體補貼方式和補貼力度會視業務情況適當調整。
當然,互聯網“燒錢”的流量玩法或許并不新奇。快速開店的背后,如何持續保證咖啡品質的穩定性,以及基于線上線下一體化、門店的標準化和信息化,才是巨大挑戰。
正因如此,“數字化+低價格+廣泛的門店布局”曾被業界認為是瑞幸的“三板斧”。錢治亞卻認為,這其中還少說了一個就是“產品”,包括供應鏈上的投入。
據瑞幸方面表示,2018年12月,瑞幸咖啡的咖啡豆在意大利米蘭2018 IIAC國際咖啡品鑒大賽上斬獲金獎。這一堪稱國際咖啡豆比賽中奧斯卡級獎項的背后,正是瑞幸供應鏈能力的表征之一。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包括瑞幸合作的英國最大生鮮食品公司百卡佛,同時也正是星巴克沙拉、卷類和三明治的最大供應商。在供應商的爭奪方面,瑞幸一度遭到了星巴克的高壓遏制,這也是瑞幸期望通過快速開店和規模擴張,盡快提升和國際最頂尖供應商的談判能力、叫板星巴克的另一重要緣由。反過來,供應鏈“護城河”的快速構造,也將成為是瑞幸未來核心競爭力。
新零售咖啡賽道“百花齊放”
回顧2018,新零售咖啡賽道不得不提的另一家新零售品牌,就是連咖啡。
較瑞幸更早創業。2014年,深扎連鎖供應鏈領域多年的連續創業者張曉高和國內知名天使投資人王江(連長)共同創建了新型的咖啡品牌“Coffee Box連咖啡”,并出任CEO。公司第一年即獲戴軍的天使輪投資,以及李靜、那英、蔣雯麗等聯合發起的星創投基金的投資;2016年4月完成華策影視領投的5000萬元B輪融資;2018年3月宣布1.58億元B+輪融資。
在市場打法上雖然沒有瑞幸咖啡的高歌猛進,但過去三年,連咖啡基于微信生態探索出了一套圍繞咖啡庫、咖啡福袋、成長咖啡等工具型產品的全新玩法,打破了零售行業流量窘境。更引人關注的是,發展至2017年12月單日銷量近40萬杯時,連咖啡宣布實現全面盈利。
連咖啡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憑借系列創新社交玩法,連咖啡同樣引爆2018新零售咖啡賽道:4月初,連咖啡推出的拼團小程序上線,3小時內即完成10萬人拼團下單,當天即創造了近300萬PV的成績,同時,拼團小程序的上線也為其服務號引流近20萬消費用戶;8月,連咖啡的口袋咖啡館正式上線,首周開出100萬家線上咖啡館,日配送突破25萬杯。
此外,截至2018年10月,Coffee Box連咖啡已經在北上廣深開設300余家“Coffee station”,覆蓋一線城市核心商業區。
連咖啡合伙人&CMO張洪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感嘆,行業變熱鬧了,不同選手沖進來,本質上大家的進步都很快,連咖啡的產品表現也超出預期。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特點,這是更有價值的,咖啡市場每個玩家都有不同的特征。市場一定是百花齊放的。”張洪基說。
可以看到的是,最近兩年新零售賽道上,不只連咖啡、瑞幸,自助咖啡新零售品牌萊杯咖啡等,也頻獲資本青睞。此外還有一眾品牌如咖啡零點吧、小咖、友飲等紛紛融資。新零售業態儼然成為咖啡突出重圍的重要機會,并形成了咖啡終端零售、咖啡線下門店、咖啡外賣的行業“三足鼎立”之勢。
市場未來5年仍將不飽和
無論如何,瑞幸、連咖啡的“鯰魚效應”,成功攪動了一池春水,在2018年中國咖啡新零售市場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表面看,巨頭的悉數入場,似乎讓咖啡新零售賽道變得更為劍拔弩張。僅瑞幸叫板星巴克、還有騰訊和阿里在新零售領域的歷來態勢,似乎都足以上演激烈對仗。
12月14日最新消息顯示,阿里巴巴和星巴克的會員體系將在本月內全面打通。這意味著:你在星巴克店里喝咖啡,既可以用星巴克App,也可以用支付寶、淘寶一次掃碼付款+星享卡積分。
在記者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新零售市場的咖啡紅利才剛剛開始爆發。
煮咖啡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整個中國咖啡市場正在從以前的‘兩車道’變成‘四車道’。整個互聯網以及新零售,讓整個咖啡市場容量不斷擴大,給進入行業的巨頭提供更大發展空間。”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表示。
被朱丹蓬強調的是,無論從產業端、到資本端,再到消費端,整個中國咖啡市場的蛋糕都足夠大。隨著整個新生代人口紅利的不斷疊加,新零售咖啡在未來5年之內都屬于不飽和市場,大家在不同平臺、不同品牌、不同模式下,都會得到整個行業擴容帶來的紅利。至于未來,5年之內將是“大魚吃小魚”;5年后,就是“大魚快魚吃慢魚”了。
據一項統計,國內目前人均年咖啡消費量僅為5~6杯,遠低于歐洲每年人均消費咖啡734杯的水平,近鄰日本、韓國等國,每年人均消費約為300杯。國內像北京、上海、廣州等超一線城市,每年人均咖啡消費數量也僅在20杯上下,市場尚處于初級階段。有機構預測,中國咖啡市場規模2020年有望達到3000億元,到2025年或超10000億元。
包括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談及競爭,也不止一次提到更看重中國咖啡的增量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另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互聯網咖啡創業公司近年來,融資近20億人民幣,背后涉及VC/PE約30家。這其中包括了連咖啡今年3月份完成1.58億元B+輪融資、瑞幸咖啡今年7月份2億美元的A輪融資等。僅2018年,融資額就占據了近年咖啡賽道融資額度的半壁江山。
為什么會是2018年?據稱,早在2010年,瑞幸的投資人、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伙人劉二海在美國出差,恰巧瑞幸的天使投資人、也是瑞幸當前的非執行董事長陸正耀在加拿大,兩人約在美加邊境的尼亞加拉瀑布見面,當時陸正耀拿著一杯咖啡就曾對劉二海說:“咖啡是個不錯的生意,我將來一定要做這個。”歷經多年,以瑞幸為代表的咖啡新零售何以在2018年才得以爆發?
新零售浪潮背景下,這似乎存在著一定的偶然性、又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如果用劉二海最近接受媒體采訪說過的話來解釋,又似乎有著更佳的注腳:咖啡這件事早5年不一定能成,支付不普及、物流不普及,做一個同樣的也只能是與星巴克沒區別,“Costa、Zoo、漫咖啡等我都研究了很久,發展也ok,但是沒有模式創新。再加上如果成本結構跟別人也類似,你憑什么贏別人?”
站在2018年歲末,可以肯定的是,以2018為新原點,中國咖啡新零售市場大戲才剛剛開場。
也正如張洪基所言:萬米賽跑開始了,就像奧運會的萬米決賽,獎杯非常耀眼,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關鍵是你在賽場外道還是內道。究其本質,新零售咖啡依然看重誰對未來用戶體驗更敏感,更接近用戶的真正需求,創新是最大驅動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