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09 20:09:58
未來,國有企業的工資總額預算方案將由其自主編制,按規定履行內部決策程序后,根據企業功能性質定位、行業特點并結合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程度,分別報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備案或核準后執行。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星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國企工資改革已全面鋪開。
1月9日,一位國資委國企改革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于去年正式出臺,并自今年1月1日起實施。
此次出臺的《辦法》有諸多亮點,包括完善分級管理體制、實行分類管理、健全決定機制、強化配套管理等。
除中央企業外,也有不少省份出臺了針對性的政策,以推動地方國企工資形成和分配制度改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國資委有關負責人曾明確表態,國資委將在2018年內適時出臺《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
2018年5月,時任國資委副主任的徐福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根據相關要求,國資委將在2018年適時出臺《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配套研究制定實施細則等操作性文件。各中央企業要按照國資委統一部署,認真梳理本企業制度建設、流程規范、責任落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盡快完善相關辦法,編制申報年度工資總額預算方案,確保改革工作順利實施落地。
記者注意到,這份《辦法》與去年5月25日對外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密切相關。
徐福順曾表示,《意見》有效構建起了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的分類決定機制,進一步完善了市場在工資分配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賦予企業更大的內部分配自主權,進一步完善市場決定與政府監管相結合的體制機制。
記者注意到,對于此次出現的“工資總額”這一概念,此前發布的《意見》解釋稱,工資總額,是指由企業在一個會計年度內直接支付給與本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而此次的《辦法》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對此,該人士表示,《辦法》有多個亮點:一是完善分級管理體制。對中央企業工資總額實行備案制的管理方式,并繼續探索周期制管理方式。二是實行分類管理。區分功能定位,確定差異化政策導向和管理方式;對接改革試點,探索一企一策;建立特殊事項清單管理制度,完善單列工資管理。
三是健全決定機制。建立“一適應、兩掛鉤”(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按功能定位,探索結構化管理;優化國資委工資調控方式;明確增人不增資減人不減資;探索以豐補歉。四是強化配套管理;強調企業是內部分配責任主體,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并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措施,確保權責對等監管到位。
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麗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讀稱,未來,國有企業的工資總額預算方案將由其自主編制,按規定履行內部決策程序后,根據企業功能性質定位、行業特點并結合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程度,分別報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備案或核準后執行。其中,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除特殊情況外,均采取工資總額備案制。
同時,國有企業在經備案或核準的工資總額預算內,依法依規自主決定內部工資分配;未來,將主要通過集體協商等形式合理確定不同崗位的工資水平,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崗位和緊缺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此外,加強全員績效考核,使職工工資收入預期工作業績和實際貢獻緊密掛鉤,切實做到能增能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除中央企業自今年起執行新的工資總額方案外,在地方層面,已經有不少?。ㄊ小^)出臺了針對性的政策,以推動地方國企工資形成和分配制度改革。
2018年12月2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實施意見》正式對外發布。文件強調,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可在不超過經濟效益增長幅度范圍內確定。嚴格清理規范工資外收入,將所有工資性收入一律納入工資總額管理,不得在工資總額之外以其他形式列支任何工資性支出,不得違規設立福利性項目。每年定期將企業工資總額和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等相關信息向社會披露,接受公眾監督。
而去年8月發布的《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實施意見》則提出,要建立工資總額激勵機制。其中明確,對引進的人才或技術團隊實行協議工資以及國有科技創新型企業實施的分紅激勵等經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同意實施的中長期激勵,所需工資性支出計入工資總額并據實單列,但不受當年本企業工資總額限制、不納入本企業工資總額基數。
此外,湖北、四川、內蒙古等省份均出臺了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相關文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