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08 18:08:23
進入7月,科創板網上打新如火如荼,根據各發行人此前公布的消息,目前網上打新中簽率已經超過A股其他板塊。據記者了解,公募和私募都在積極地布局打新。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圍繞公募、私募的打新熱,讓已布局科創板企業的PE/VC界開始感到“募資寒冬”里的暖意。動輒千億資本蓄勢待發,幾乎沒有漲跌限制的科創板公司似乎要被“熱錢”輪番洗禮。
有投資界人士表示,打新熱潮擬為發行人在一級市場的估值托底,部分GP或受益于此得到更多LP資本青睞,特別在減稅政策加持下,未來募資難的困境有望借勢破冰。
進入7月,科創板網上打新如火如荼,根據各發行人此前公布的消息,目前網上打新中簽率已經超過A股其他板塊。其中,睿創微納中簽率排在前列,為0.0603%;天準科技中簽率靠后,為0.055%。
根據申萬宏源研報測算,若發行后總股本小于4億股,則科創板網上打新中簽率約為0.044%~0.082%,較A股其他板塊提升約91%~75%;若發行后總股本大于4億股,則科創板網上打新中簽率約為0.064%~0.12%,較A股其他板塊提升約39%~16%。
這意味著,具有小規模股本總量的科創板個股正在被各路打新機構強勢圍觀。Wind統計顯示,截至7月8,已發行、已審批待發行及待審批的擬參與科創板的公募基金達到112只。有公募基金公司品宣告訴記者,公司正在對部分面臨清盤的“殼基金”進行改制,屆時也會將投資策略調整為科創板打新。
此外,記者此前在同部分私募界人士交流時發現,他們也在積極布局打新。有私募基金經理坦言,全市場實際運作發行中的產品不下百只,大概有上千億的規模。“公募產品的投放會參照市場整體的容量,會與科創板上市企業的實際融資規模動態平衡;但私募募資更為靈活,僅我們一家機構的打新儲備就已超過千億。”他表示,如果投放市場,以目前企業的擬融資規模來看,很有可能出現“一票難求”的狀況。
固利資本投決委員會主席黃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科創板未來還會吸引包括險資在內的多方資金,因此在二級市場上的籌碼流通應該不成問題,“以目前放開漲跌限制來看,打新收益或將成為部分基金公司全年沖業績的關鍵。”此前有基金公司曾測算,科創板打新年化收益率大約為3%;部分在配置上具有增厚策略的基金打新收益可能會超過10%。
從擬在二級市場上搶籌的機構資本熱情來看,短期內助推科創板企業估值再上新臺階可能性極大。正因如此,原本在一級市場上翹首以盼的大佬坐不住了,開始思索新形勢下的一二級市場估值重塑問題。
記者采訪發現,由于二級市場“子彈”充裕,一級市場的部分GP喜出望外,原因是估值有望再續一級市場上的高點。他們中多數認為,如果首批公司能順利上市且估值穩定,接下來的募資工作也就有了全新的招徠話術。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一級市場的融資難題普遍集中在“資產荒”下的退出難問題,單純解決退的問題還不足以讓GP活下去,“必須有可持續的資金補充才能讓機構再次尋找新的‘688’。未來科創板上市的增值前景如果樂觀,由估值倒掛影響的一級市場募資困境就有望得到進一步緩解。”
欣慰的是,首批擬上科創板企業大比例出現超募,原因是市場詢價機制下的市盈率突破了原有的23倍。黃平指出,高市盈率給公司帶來超募的可能性,“雖然對部分PE/VC來說不能馬上兌現收益,但至少看得見的估值抬升和資金充沛前景,有助于提振一級市場投資人的信心。”
由于此前備受估值倒掛困擾,創投行業的基金募資受到極大困擾。據清科數據統計,去年前11個月,市場募集的人民幣基金3971只,總金額超9108億;外幣基金100只,總金額超2370億,同比上升超130%。投資方面,前11個月,人民幣基金投資案例8641起,投資金額5800億元;外幣基金投資案例1132起,投資金額超4400億元。
可見,在去年港股和美股IPO數量同比大幅提升的背景下,人民幣基金卻出現了斷崖式下降。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管理合伙人閻焱此前就曾公開表示過,在整個募資環境承壓的態勢下,中國很多PE/VC即將面臨泡沫破碎,并稱很可能在今后有一些風投機構會因此受到較大影響。
好在科創正式板落地后,二級市場上火熱的搶籌愿景正在為上市標的的估值生長再添新機遇。不僅如此,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洪磊在5月31日公開表示,建議加快研究推進《增值稅法》,優化金融產品稅制和征管機制,在基金產品層面取消增值稅。消息一出,引發創投界熱議。輿論普遍認為,稅收降費能消解部分投資壓力,如果未來科創板企業的市值經得住考驗,勢必能讓當前的募資困境迎來轉機。
當然,高價發行的背后也是風險的放大。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戴康認為,若首批上市企業高價發行,未來可能引起破發率攀升。因此,二級市場對打新科創板的火熱僅僅是風險偏好的一個反映,是否能夠眾望所歸還需市場給予驗證。
更多創投新聞,請關注外光錐創投(微信ID:waiguangzhui)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