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05 20:56:49
而隨著諸多網紅的知名度擴散,以及“張大奕們”催生的依靠網紅帶貨敲響納斯達克鐘聲的如涵上市,越來越多人看到,在電商網紅直播帶貨的熱潮背后,是一條從個體網紅到MCN機構、再到電商平臺乃至上游工廠生產的產業鏈條。
每經記者 陳克遠 王星平 每經編輯 王麗娜
直播中的李佳琦
圖片來源:淘寶直播截圖
“68號色再加2000支”“這支顏色才是適合年輕女生的顏色”“Oh My God買它”……
在“網紅一哥”李佳琦的淘寶直播間中,李佳琦以特有的聲色向網友們推薦著一款款口紅,而這也引來粉絲們熱情的回應,"XX網友正在買"的提示消息不斷在直播頁面中彈出。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佳琦說一聲“Oh My God”。被譽為“口紅一哥”的李佳琦憑借超級帶貨能力正在成為一種現象級存在。在包括淘寶直播、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內容平臺上,類似的直播網紅還有“淘寶一姐”薇婭,以及更早被外界所熟知的支撐“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赴美上市的超級網紅張大奕等。
也正由此,早在2016年前后就盛極一時的電商直播,如今掀起新一輪造星狂潮。就在最近不到一個月時間里,淘寶直播發布專門針對明星入駐的“啟明星計劃”;京東不惜投資10億元力推紅人孵化計劃;就連淘寶直播機構“納斯”也剛剛宣布獲得千萬元融資;跨境電商網易考拉也宣布開通直播功能。而本就以直播為特色的垂直時尚電商蘑菇街(NYSE:MOGU),也在聞風而動,稱將孵化100個千萬級電商主播……
流量加持、資金涌入,在成就不知凡幾的網紅大咖的同時,電商平臺似乎也在摸索新流量的突破口。
而隨著諸多網紅的知名度擴散,以及“張大奕們”催生的依靠網紅帶貨敲響納斯達克鐘聲的如涵上市,越來越多人看到,在電商網紅直播帶貨的熱潮背后,是一條從個體網紅到MCN機構、再到電商平臺乃至上游工廠生產的產業鏈條。
談及李佳琦、薇婭,都是當前電商直播炙手可熱的人物。原因無他,兩者強大的帶貨能力讓品牌商和電商平臺都為之側目。
就以李佳琦為例,公開資料顯示,他曾創下5個半小時帶貨535萬、5分鐘內售罄15000支口紅的戰績,也因此被粉絲們稱為“口紅一哥”。而從粉絲量來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當前李佳琦的的淘寶直播賬號的粉絲量為596.5萬,每個回放視頻的瀏覽量少則100多萬,多則500萬、600萬。
同樣,有著“淘寶一姐”之稱的薇婭,其淘寶直播間粉絲量達到625.53萬。另據公開報道顯示,薇婭在2018全年的銷售額高達27億元,并曾在2018年“雙11”實現兩小時直播銷售2.67億元的成績。
《2019淘寶直播生態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8年淘寶直播平臺帶貨量超千億,同比增速近400%。而區別于傳統電商賣貨模式,直播電商可以與消費者建立粘性更高、互動性更強的關聯,核心直播用戶在淘寶直播的日均停留時間近1個小時。
顯然,網紅的帶貨能力價值與電商平臺的流量運營相輔相成,也正是在此背景下,當網購消費者不再滿足于頁面中枯燥的圖文商品形式,當越來越多的網紅知名度擴散并收獲信任與認可,新一波由電商驅動的“造星”運動由此而起。
對于平臺而言,孵化、扶持網紅的目的不言而喻。蘑菇街方面就曾表示,在資源和政策的雙向扶持之下,蘑菇街的主播將有機會進行更多商品和內容的曝光,除了能促進平臺獲得更多的銷售額之外,同樣也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多購物選擇。
京東方面也向記者表示,京東聯合MCN機構的內部紅人孵化計劃,目的是基于粉絲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優質的MCN機構、網絡紅人提供更大的發展平臺,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消費場景。
通過塑造、扶持網紅拉動流量,這儼然成為電商流量變現的又一趨勢所在。這也正如多份證券研究報告中所說,盡管電商直播形式早已有之,但網紅帶貨至今方興未艾。直播能帶動電商產業鏈轉型,重構線上的“人貨場”,幫助商家更有效的轉化流量,提高用戶粘性。同時,作為新型零售方式之一,電商直播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變革的支持下,加速融合線上線下資源,提升營銷精準化的同時也撬動了更廣闊的專業市場。
目睹著幾分鐘、幾小時就能產生成千上萬銷量的戰績,哪家平臺都希望能有幾個類似于李佳琦、薇婭、張大奕這樣的網紅標桿。但理想看似豐滿,頭號網紅的難以復制卻也是不少MCN機構都不得不承認的現實。
“大家都想多塑造幾個類似于張大奕、李佳琦這樣的人物出來,但這樣的頭部網紅幾乎是無法復制的。”如涵控股董事長助理程文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根據市場分析機構克勞銳此前發布的《2019中國MCN行業發展白皮書》,國內MCN在2017年經歷了爆發式增長,數量則從2015年的150家發展到2018年的超5000家,且90%的頭部紅人都已被MCN收入囊中。
在數千家的MCN中,以成功赴美上市的如涵為例,根據其今年6月發布的2019財年業績報告,截至2019年3月31日,如涵簽約網紅數量為128個。其中,一年創造GMV超1億元的頭部網紅僅為3人,一年創造GMV在3千萬元到1億元的成長性網紅為8人,一年創造GMV少于3千萬元的新興網紅為117人。
圖片來源:如涵2019財年年報截圖
盡管新興網紅數量居多,但若從如涵旗下網紅在公司整體GMV中的占比來看,如涵在過去一年整體實現GMV28.6億元,而頭部的三位網紅貢獻了15.3億元,占比達到53.5%,而這一數據比過去兩年的60.68%、65.03%已經有所下降。
頭部網紅難塑造的的原因,一方面在于IP形象的打造,尤其是在當前直播電商、短視頻平臺爆發的情況下,網紅數量激增,帶貨形式同質化問題凸顯,很難再有兩三年前的“天時地利”。另一方面,也在于網紅塑造的成本投入。
仍以如涵為例,在2019財年全年業績公告中,營業費用中最大的支出項在于銷售和市場費用,2017—2019年,該項支出費用分別為0.98億元、1.46億元、2.06億元。如涵在財報中表示,2019年銷售和市場費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KOL培育、培養、內容制作和培訓費用增加,以支持增加公司的KOL銷售和廣告業務活動。
“網紅電商確實如人們通常所說的一樣,省去了從淘寶、京東等平臺購買流量的成本,但是為了打造網紅、維持網紅的知名度和熱度需要花費一筆不菲的網紅維護費,其實就是變相的流量購買費用。”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曾如此向記者表示。
這樣的投資到底值不值?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以《網紅經濟: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千億紅利市場》一書中提供的一個盈利模型為例:國內網紅經濟的運用模式基本是股份制,假如投資一家網紅服裝電商,利益分配包括40%的毛利潤率和30%的凈利潤率,另外10%的費用包括運營費用、行政費用和流量營銷費用,最后的利潤用于和網紅平分及股權分紅。
或許從外部引進已有的粉絲可以讓MCN機構或是電商平臺在初創期就能收獲客觀的成交轉換,但相應的網紅也將占有更大的分紅議價權,由此拉長機構和平臺的投資回報期;而若是MCN機構或是電商平臺“從零起步”孵化或扶持的網紅,或許在與網紅利益分配時平臺可占據更大話語權,但前期的資金和流量支持卻同樣需要自身承擔。此外,MCN機構和電商平臺也要應對網紅流失、過氣等潛在風險。
不過,即便如此,不只是電商平臺在斥重金打造網紅,MCN機構似乎也并沒有收縮在網紅打造方面的投入。
“我們在KOL領域的投入成本不會減少,反而會越來越大。”程文強表示,未來社交電商獲取流量的成本只會越來越大,如涵如果在打造網紅的價格洼地拿下更多的KOL,之后或許流量成本也就很小,從而建筑起的行業壁壘也就更高一些。在他看來,更多投入是值得的。
實際上,在2018年,電商直播已經呈現交易規模化趨勢。據淘寶直播此前公布的數據,彼時淘寶81名主播年引導銷售額過億元,進入淘寶直播億元俱樂部。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相較于去年的發力點,今年各大電商平臺紛紛開啟的“造星”運動,儼然是要通過批量培養出更多“李佳琦”進一步做大市場蛋糕。同時,電商平臺在網紅直播這一領域的爭奪,也已經從C端的消費者市場,蔓延至上游供應鏈。
相較于其他產業,電商平臺這一轉變不可謂不快。在業內人士看來,背后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電商平臺對流量的焦慮和渴望。
近幾年,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已進入一個瓶頸期,這是行業共識。在此背景下,整個電商行業用戶獲取成本愈發高漲。而目前看來,“網紅帶貨”似乎是一種能夠幫助電商平臺相對以較低成本實現高轉化的“拉新促活”。
在程文強看來,雖然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消失,但內容紅利依然存在。而在網紅電商的比拼上,MCN們比拼的是KOL這一人才,電商平臺則會在供應鏈端進行角逐。
“供應鏈在電商競爭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尤其是柔性供應鏈的反應能力,因為網紅說不定什么時候就爆發了。如果爆發了,供應鏈端供應不過來也沒有用。”程文強如是說。
這一點,電商平臺也看得很清楚,所以也都在不斷加大對網紅直播供應鏈端的支持。不過,在與MCN們交流采訪中,記者也不難感受到其在對于電商平臺的選擇上雖然有各種想法,但對于具有先發優勢的淘寶直播平臺,依然是他們當下認為的主要陣地。
尤其歷經3年,淘寶直播正在進化成淘寶直播產業帶。在這一產業帶上,淘寶直播不僅幫主播搭建好直播平臺,還會幫主播提供商品后端的生產企業與物流配送企業。
事實上,對于電商平臺而言,網紅入駐平臺直播必然會讓平臺流量聚集。但不能忽視的是,如果平臺不自己培養KOL,平臺與網紅之間還隔著MCN機構。所以類似淘寶直播產業帶的建立,會讓除主播與淘寶之外的參與方也變成利益與風險的主體,從而減小各自之間的利益矛盾。程文強坦言,這正是大多數主播與MCN們愿意與淘寶直播長期合作的重要原因。
而可以看到的是,這也正是包括阿里、京東、蘑菇街們新一輪電商“造星”的新趨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