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08 16:18:23
兩位個人投資者在剛剛過去的2季度,豪擲8000萬元買入金信量化精選混合,累計持有的份額數量占基金總份額的比例接近90%。那么,這究竟是一只什么樣的基金能夠讓兩位大戶豪擲千萬?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葉峰
近日,金信量化精選混合公告變更基金經理,這本沒有什么稀奇,市場上類似的公告經常會有,不過當記者翻閱該基金過往的定期報告時發現,該基金不僅在單一持有人的信披數據方面讓人看不懂,而且在投資策略、倉位變化、持有人結構等方面,也有太多值得關注的地方。
比如兩位個人投資者在剛剛過去的2季度,豪擲8000萬元買入這只基金,累計持有的份額數量占基金總份額的比例接近90%。
那么,這究竟是一只什么樣基金?能夠讓兩位大戶豪擲千萬,接下來,我們就來慢慢了解一下這只"骨骼驚奇"的基金。
兩大戶豪擲8000萬元買入
最先引起記者注意的是,該基金2019年2季報顯示,基金的份額總額從期初的約1197萬份增至期末的約1.29億份,其中2季度期間總申購達到1.21億份。而這1.21億份中,約1.15億份來自于兩位自然人。
具體來看,序號為"2"的個人投資者和序號為"3"的個人投資者在6月21日-6月30日期間均大舉買入了約5747萬份,持有的份額數量均占到了期末基金份額的44.6%,而序號為"1"的個人投資者,其實是來自于基金經理的自購,也就是說,單單這幾個人,持有的份額數量占到了95.41%。
如果按照該基金6月21日的凈值0.696元估算的話,這兩位個人投資者共計投入約8000萬元,可謂是一擲千萬金。
對于這2位持有人為何選擇這個時點進來,而且如此大筆買入,金信基金相關人士表示:"涉及客戶信息,不能透露。"
有業內人士猜測是個人打新資金買入,但記者發現,該基金雖然可以參與科創板打新,但卻沒有任何獲配的記錄。如果真是打新資金進入,不僅沒有享受到打新的收益,而且持有到現在還有浮虧,這看上去真的是虧大了。
記者進一步翻閱基金定期報告后發現,該基金自成立以來,經常不缺大資金的"照顧",這種單一持有人占比非常高的情況在以往同樣存在過,而此前主要是機構投資者。
未完全披露單一持有人情況
據悉,該基金成立于2016年7月1日,由于是發起式基金,成立時的規模僅約為1002萬元,募集期有效認購總戶數為9戶。1000多萬的規模維持到了2016年末,進入到2017年1季度,該基金規??焖僭鲩L,單季度總申購份額達到了2.29億份,其中"機構1"申購約7498萬份,占基金份額的比例為31.33%。
但到了2017年2季報時,記者卻發現"機構1"持有的份額約為1.31億份,占基金份額的比例高達56.45%,有意思的不是來自于機構的變化或是份額的變化,而是季報中顯示"機構1"持有的份額在期初時就已經有了。
也就是說,投資者在該基金的2017年1季報中看到的期末數據與2017年2季報顯示的期初數據完全對不上。
對此,金信基金的解釋是:"由于4月1日、4月2日為周末,所以2017年3月31日發起的申購申請,份額登記系統于2017年4月3日進行確認,所以一季度末的基金份額與二季度期初的基金份額有可能會產生差異。"
如果是這樣的解釋,那么問題也來了,如果是4月3日確認的份額,那是不是應該算在2季度的申購里面,但2季度該基金總申購份額只有1萬份左右,顯然也是對不上。
即使退一步講,該基金把3月31日申購的份額提前確認在1季度里面,那么在1季度末的數據中,"機構1"的份額數據里面是不是也應該全部體現?
顯然,不管是1季度申購還是2季度確認,這兩份季報的披露至少有一份是存在沒完全披露單一持有人的持有情況或是沒完全披露總申購份額的情況。
倉位猶如"過山車"
如果說信披已經讓投資者看不懂了,那么該基金的投資策略、倉位變化更是讓人充滿了疑問。
首先,先來看一下該基金在各季報中對于投資策略的描述,該基金表示:"本基金將在投資決策委員會關于資產配置決議的允許范圍內,采取相對穩定的股票持倉比例控制措施,降低由于股票持倉比例波動過于頻繁影響到量化投資策略的效果。"
那么,該基金自成立以來的股票持倉比例變化是怎么樣的呢?記者將該基金各個季度末的股票持倉比例列示如下:
數據來源:記者統計
看到這樣的持倉比例變化,與上述季報的描述對比,其投資策略是否真的采取了"相對穩定的股票持倉比例"或是"降低由于股票持倉比例波動過于頻繁影響到量化投資策略的效果"?
如果說2016年3季度到4季度的倉位變化,可以看作是成立之后的加倉,那么2017年4季度到2018年1季度,以及2018年1季度到2018年2季度,2019年1季度到2019年2季度,這種倉位的快速上上下下,變化有如過山車,與"相對穩定"實在是相差甚遠。
截至二季報,該只基金僅持有6只個股:恒順醋業、中國平安、恒瑞醫藥、中國人保、貴州茅臺和益豐藥房。
有意思的是,這6只個股在2季度的漲幅大多都是正數,有的漲幅甚至超過了20%,這與基金凈值的表現反差也非常大,顯然這6只個股買入的時間也并非很理想。
業績大幅跑輸比較基準
如果說倉位的大幅變化,帶來的是業績的增長,那么對于投資者來說,或許還可以理解為基金經理對于市場的判斷總能快人一步。但事實并不是如此,記者再次統計了一下各個報告期該基金的業績表現與其業績比較基準的差異,大致如下:
數據來源:記者統計
從表格中,可以看到該基金在大多數的季度中,沒能跑贏業績比較基準,尤其是在最近的2019年2季度,更是以-18.04%的跌幅,遠遠跑輸業績比較基準。
金信基金表示:"二季度末有資金申購,所以季度報告顯示倉位低;但整體業績受前期業績不佳拖累,出現了倉位很低而業績差的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該基金為混合型基金,正如基金季度報告中所說:"本基金是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高于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但低于股票型基金。"
但該基金不管是成立以來的表現,還是今年以來上半年的整體表現,其呈現出來的風險與凈值跌幅,已經超過了很多普通股票型基金。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從這只基金來看,可以說量化的策略不太成功。"
而金信基金在回復記者采訪中也坦言:"業績不佳是由于該產品在一段時間以來,階段性的投資策略與市場風格不匹配所致。"
但就是這樣一只基金,再回頭看今年2季度持有人的變化,竟然能夠在2季度吸引到2位個人投資者豪擲8000萬元大舉買入,實在讓人感到驚訝。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