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2019-10-15 08:46:10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孫桐桐 攝(資料圖)
“買新不買舊”是多數中國人的購車理念。與發達國家消費者熱衷購買二手車不同,中國二手車市場發展滯后。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釋放汽車消費潛力,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支持購置新能源汽車,促進二手車流通。專家表示,良好的市場秩序是促進二手車市場發展的關鍵,必須構建數據共享、政企聯動機制,加強車況透明化,大力推動二手車品牌化經營及交易誠信體系的建立。
與新車產銷放緩相比,當前我國二手車市場十分活躍。數據顯示,從2001年至今,中國二手車交易量已經連續18年持續增長,全國交易量從37萬輛增長至1382萬輛,增長了37倍。
不過,在二手車交易呈現蓬勃發展勢頭的同時,我國二手車市場也充斥了大量“黑車商”,“野蠻生長”后的諸多亂象與弊端也愈發凸顯。比如,隱性收費、銷售事故車、里程數據造假、惡意賺取暴利、服務承諾難以兌現等,嚴重阻礙了我國二手車市場的快速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了解到,“一車一況”“一車一價”是二手車與生俱來的非標品特質,由于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黑車商”通過混淆車況、隱瞞車況等手段低買高賣賺取差價,使得二手車市場劣幣驅逐良幣,長此以往,不僅嚴重影響交易信任,也會使市場逐步萎縮,影響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傳統二手車市場亂象由來已久,由于傳統車商大部分起家于街邊攬客賺取差價模式,加之入行門檻低,導致大量閑散人員進入,為賺取快錢,滋生了非法經營、不正當競爭、有損消費者利益的“黑車商”。
目前,“黑車商”不法行為被曝光較少,有業內人士透露,這是因為“黑車商”多為分散的個體經營者或小商戶,缺乏經營資質,加之買賣雙方被騙金額較低或舉證困難,導致警方或工商部門受理困難。買家無奈只能向法院、消協等部門投訴“黑車商”,但大多用戶因勢單力薄,承擔不起時間成本和起訴費用,只能放棄維權。
數據顯示,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共審結因購買二手車引起的消費者維權案件25件,從2018年以來的情況看,此類案件呈較快增長態勢。
就成熟二手車市場而言,早期的美國也存在“黑車商”亂象,后來經過美國政府和汽車經銷商的共同努力,以及《二手車保護法》、“檸檬法”等措施陸續出臺,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舊車認證、置換、拍賣、收購和銷售體制,這使得成熟的二手車市場保護了購車者的權益,美國的二手車交易市場開始邁入有序經營時代。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曉軍表示,我國二手車交易市場中存在著較為普遍且嚴重的侵害消費者權益現象,主要原因在于車況信息不透明。消費者作為二手車的買方,享有消費知情權,依法有權了解車輛出廠后產生的維修、保養、碰撞、事故記錄,信息生成及保存部門應當無條件公開及提供。
業內專家呼吁,應建立車商準入制度和“黑車商”信息曝光制度,讓黑車商無處遁形。同時,展開更大范圍針對黑車商的二手車集中專項整治行動,依法嚴厲打擊黑惡勢力違法犯罪,并加強行業監管,完善管理辦法;認可品牌化、連鎖化經營的二手車經紀企業,從根源扼制黑惡勢力滋生蔓延,構建健康規范的良好營商環境,為消費者營造更為安全安心的二手車交易環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