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11 22:28:58
●我們當然樂見經濟向好,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今年是在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上前行,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
●今年我們要擴大門診費用跨省直接報銷的范圍,到明年年底前每個縣都要確定一個定點醫療機構,能夠直接報銷包括門診費在內的醫療費用,不能再讓這些老人為此煩心。
每經記者 張鐘尹 每經編輯 陳星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如何看待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
今年確定新增城鎮就業目標是1100萬人以上,如何應對就業壓力?
中國老齡人口已有兩億六千萬,對消費需求有哪些影響?
……
今年的總理記者會依舊干貨滿滿,到底有哪些你最關心的內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幫你梳理了GDP增長目標、老齡人口、就業目標、基礎研究投入以及市場主體數量等五組數據。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為各國帶來了巨大沖擊。但在2020年,我國頂住壓力,率先實現經濟逆勢增長,因此,今年中國的經濟發展目標格外引人注意。
有媒體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為6%以上,目前很多國際機構都認為中國2021年的經濟增長有可能達到8%左右。該如何看待我國經濟增長目標?
李克強表示,我們提出6%以上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實引起了多方面關注,有不少分析。有的認為是積極的,也有認為低于預期。我們當然樂見經濟向好,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今年是在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上前行,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而且世界經濟復蘇不確定性依然很大。
“我們說6%以上,6%不低了,現在我們的經濟總量達到100萬億元,增長6%就是6萬億元,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達到。而且我們說6%以上是開了口子的,實際過程中也可能會增長得更高一點。”李克強說。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財富創造的源頭活水。多年來,就業一直是黨和國家關注的重點民生問題。
李克強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我們的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4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909萬人,創歷史新高,還要保障退役軍人就業,還要為兩億七八千萬農民工提供打工的機會。所以今年我們在制定宏觀政策的時候,依然堅持就業優先的政策,我們繼續推動“六穩”,實現“六保”,還是把就業放在之首。
他指出,今年我們確定新增城鎮就業的目標是1100萬人以上,希望在實際執行中還可以更高一點。我們也很明確,就業還是要讓市場來唱主角,也就是繼續通過保市場主體來保就業。
當前,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一個現實問題。按照國家發改委的表述,“十四五”期間,預計中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老齡化對消費需求有哪些影響?李克強表示,中國的老齡人口已經有兩億六千萬,老齡產業也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朝陽產業,它帶來了多樣化的需求。正因為中國市場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這樣一個廣大的市場也必然會給外國企業的產品、服務乃至于投資創造更多機會,因為我們的市場是開放的。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很多老人在異地養老,或者到外地跟子女生活在一起,一旦生病,他們在門診看病開藥需要回原籍報銷,非常不便。
對此,李克強表示,今年我們要擴大門診費用跨省直接報銷的范圍,到明年年底前每個縣都要確定一個定點醫療機構,能夠直接報銷包括門診費在內的醫療費用,不能再讓這些老人為此煩心。
國家提出了要建設科技強國,但目前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上我們還存在短板,甚至出現了“卡脖子”的情況。推動科技創新方面還會有哪些新的舉措?
李克強援引一組數據表示,目前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還不高,尤其是基礎研究投入只占到研發投入的6%,而發達國家通常是15%到25%。我們下一步要加大基礎研究投入,還要繼續改革科技體制。讓科研人員有自主權,很重要的是要讓科研人員有經費使用的自主權,不能把科研人員寶貴的精力花在填表、評比等事務上,還是要讓他們心無旁騖去搞研究,厚積才能薄發。
他指出,創新還是要依靠市場力量。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十四五”期間政府會繼續加大科技投入,同時要更多地依靠社會力量來加大研發投入,所以要增加“全社會”這個口徑下的研發投入。這就需要采用一些機制。比如今年我們采取對制造業研發費用投入加計扣除100%的措施,這實際上是一個稅收優惠措施,就是想通過市場化普惠制的辦法,使企業投資研發有動力。
去年遭遇巨大沖擊,市場主體表現出堅強韌性,現在有一些市場主體反映,在生產經營、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等方面還有一些困難和障礙,將通過哪些改革舉措助企紓困?
李克強表示,“十三五”期間的五年,我們的市場主體增加了6000萬戶。去年在疫情沖擊下,后期快速恢復增長,現在市場主體總數已經達到一億三千萬多萬戶,而且去年個體工商戶又新增1000多萬戶,從8000多萬戶增加到9000多萬戶,帶動兩億多人就業。市場主體的活力激發了,活躍度提高了,這是政府推進改革的努力方向。
他強調,今年我們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還是要繼續圍著市場主體轉,這就需要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讓市場主體不僅生存,而且活躍。去年我們說留得青山就贏得未來,今年說留得市場主體的青山常在,就能夠生機盎然,使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充分體現。所以轉變政府職能很重要的是要把市場主體應有的權限給它們,讓它們去發揮。對于審批環節,我們要繼續減環節、減材料、減費用、減時限。一方面為市場主體減負,另一方面讓他們松綁,放開手腳去競爭。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