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13 09:57:01
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實習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相關公司:九芝堂(000989,SZ)
■市值:85億元(截至7月12日收盤)
■核心競爭力: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連續四年入選中國最有價值品牌500強;具有心腦血管等多領域的三百多個藥品批文;掌握較強的工藝技術,飲片炮制和丸劑生產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機構眼中的公司:中華老字號,國家重點中藥企業,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短期業績承壓,疏血通有望帶動業績回升,未來干細胞業務放量。
■所屬板塊:中藥,醫藥制造,互聯醫療,免疫治療。
李振國說,作為九芝堂(000989,SZ)的帶頭人,他有時候想問題想到睡不著覺,怕帶著這家300多年的中藥老字號在創新路上跑偏,但眼下,創新又是九芝堂必須完成的命題。
“你現在如果還只是做九芝堂那幾個老的東西,沒有新的一些手段和想法來做,想發展起來和超越別人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李振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現在九芝堂的利潤和規模已經比不上一些優秀同行,怎么在新時期快速趕上去,把距離縮小,真得需要點思考。
六年前,李振國帶領友搏藥業入主九芝堂,業績有所起色時核心品種卻面臨政策限制,營收腰斬,九芝堂再度陷入艱難時刻。李振國說,現在是九芝堂的換擋期,能否成功并不好說,但他必須去做,“只要九芝堂把自己做好了,真正的價值體現出來,市場會給九芝堂很好的預期”。
業績稍有起色遇上政策變化,現在是換擋期
2015年,隨著定增注入資產和大筆股權轉讓的同步落地,已有360多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九芝堂終于覓得新一代掌門人;而對于友搏藥業的董事長李振國而言,此次借殼九芝堂不僅達成自己的上市夙愿,還意味著一次將傳承和創新結合的機會。
擺在李振國面前的,并不是一個完美的百年老字號。多年來,九芝堂業績停滯不前,數據顯示,2012年~2014年,九芝堂營業收入分別為10.42億元、12.12億元和14.05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89億元、1.04億元和1.55億元。
從財務數字看,雙方整合初期比較順利。2015年~2017年,九芝堂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一改頹勢、增長迅速,其中營收分別為8.72億元、26.74億元和37.9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71億元、6.52億元和7.12億元,友搏藥業分別以101.29%、100.69%和101.66%的比例完成了業績承諾。
李振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那個階段他沒感覺有很大的管理壓力,主要是雙方把各自的長處和短處都能看得很清,取長補短。“大家在一起交流的時候也體現了這個思想和理念,所以按理說我們整合得比較順利。”
然而,業績承諾期一過,2018年和2019年,九芝堂業績大幅下滑,歸屬凈利潤分別為3.36億元和1.92億元,同比減少52.81%和42.86%。市場質疑聲四起,投資者也在股吧抱怨,認為友搏藥業管理層不作為。
李振國有苦難言,2017年《新版醫保目錄》明確限制26種中藥注射劑的使用,友搏藥業的明星產品“疏血通注射液”被列為“限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并有明確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使用。而重組后的九芝堂,“疏血通注射液”在上市公司營收的比重超過7成。
接受記者采訪時,李振國直言這一政策變化直接把九芝堂帶入“很危急的時刻”——以前,“疏血通注射液”的主要渠道是全國2000多家三甲醫院,政策出來后等于一下就丟掉70%的市場,而二級以下的基層醫院覆蓋速度又跟不上,產品營收出現斷崖式下跌,十幾億元的收入化為泡影,而九芝堂自有品種又體量不夠,難以支撐業績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即便到2020年,“元氣大傷”的“疏血通注射液”依然是九芝堂最大的單品。數據顯示,2020年排名前三的產品——疏血通注射液、六味地黃丸和驢膠補血顆粒,分別貢獻營收8.97億元、3.35億元及2.55億元。
李振國也在反思,他覺得如果政策不變,九芝堂現在的收入應該能達到50億元以上,但現在還不到40億元,當初還是應該在三年內(2015年~2017年)把九芝堂的產品梳理得更清晰,這個工作直到最近兩年才開始推進。經過梳理后,九芝堂有30多個獨家品種,但所有產品中沒有一款產品收入邁過10億大關,還有些甚至沒有推廣。
“現在是(九芝堂的)換擋期,也是一個轉型期。哪家企業想要把戰略轉得很好都不容易,對困難心里要有預期,把你的戰略思路按照不同業務劃分,做好預案,仔細思考思考。”李振國對九芝堂的規劃是“兩條腿”走路。
他說,對于換擋期的九芝堂,首先是發展中藥品種的存量市場,新冠疫情后國家對中醫藥更加重視,傳統老字號品牌價值外溢對產品的拉動不容小覷,所以要利用好國家對產業布局和中醫中藥戰略性定位的契機,做好自己。另外要大力集中優勢資源和財力、物力,把新的創新性戰略培育出來,做到“新的抓緊點,老的做好升級”。
用“循證醫學”模式提升中藥產品臨床價值
近段時間,資本市場掀起“中藥熱”,九芝堂也在這波行情中最高漲幅超過30%,為近兩年高位。但在中藥板塊里,九芝堂的處境有些尷尬。一方面,九芝堂的市值不足百億,被片仔癀、同仁堂、廣譽遠等曾經齊名的中藥老字號遠遠甩在身后;另一方面,九芝堂不乏中藥獨家品種,但卻沒有一個能享譽全國的產品,最大規模年收入不到5億元。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截圖
“光做九芝堂那幾個老的產品,你沒有新的一些手段想法來做,想發展起來和超越別人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李振國非常清楚九芝堂的短板,九芝堂的創新動力弱,他最擔心的就是拿幾個事情慢慢悠悠地干。改革開放初期,九芝堂與同仁堂的體量相當,但現在銷售收入都比不上人家的利潤,怎么在新時期去追趕,這真的需要思考。
李振國也強調,這種思考不只是靠老板一個人,而是要靠全體員工的意識覺醒,大家一起想一件事情非常重要。“我以前在友搏管四五百人,現在五六千人,怎么管好?我用實際行動。有時候做出來叫大家看,去驗證是對或錯的選擇。”
從入主6年來的財務數據看,李振國似乎還沒給九芝堂帶來靈丹妙藥。但他清楚,如果還用廣告模式和以往的營銷思想,可能就會被淘汰。藥品還得講臨床價值,能給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療效,能解決實際問題。如果一個企業的產品不具備臨床價值,發展起來就很困難。
怎樣才能使得產品具備臨床價值?特別是對于眼下的九芝堂來說,李振國梳理出的產品包括驢膠補血沖劑、六味地黃丸、安宮牛黃丸等六七個傳統中藥品種,都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其中不乏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東方證券此前出具的研報指出,全國六味地黃丸的生產廠家眾多,九芝堂生產的六味地黃丸僅占2.74%。而在補血市場,九芝堂的驢膠補血顆粒僅為6.5%。
李振國也深知面臨的挑戰有多大,他對記者表示,疏血通注射液、天麻鉤藤顆粒等獨家且有確切療效的產品都具備臨床價值和基層用藥條件,如果進入基藥目錄,非常有希望沖擊幾十億營收。他想到的方法是用“循證醫學”的模式來提升產品的臨床價值。
九芝堂董事長李振國。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循證醫學研究是國際公認的評價藥物療效與安全性的科學方法,其主要特點是采用大樣本、多中心、隨機雙盲實驗來檢驗藥物療效和安全性。
“很多傳統老藥很難拿出像西醫一樣規范的論證角度,或者說中醫的標準角度,做臨床的很少。這主要是因為兩點:第一,大家沒有意識;第二,對于這個投入值不值得,大家都在猶豫。就包括九芝堂的產品,也是缺乏有力的臨床證據來證明療效。”在李振國看來,循證醫學著眼于臨床療效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用嚴謹的方法進行驗證與分析做出客觀評價,能為中醫藥證明自身醫學價值。
實際上,友搏藥業的當家產品疏血通注射液就有循證醫學研究基礎,目前與北京天壇醫院開展的疏血通注射液SPACE循證醫學項目研究已經基本完成,揭盲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得到了包括張伯禮院士、天壇醫院王擁軍院長等業內專家的高度認可。李振國表示,盡管再評價研究已經進行了較大的投入,但還是會持續做下去。進入九芝堂以后,他對九芝堂的傳統重點品種也是按這個思路去做。
這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不少中藥企業多年前就在嘗試這樣的研究路徑,還有一些企業通過做臨床試驗推動中藥產品在海外上市。李振國堅信,這條路應該會成為未來中藥企業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他舉例稱,九芝堂有款獨家品種天麻鉤藤顆粒,治療高血壓療效很好。中藥治療高血壓療效比較確切的產品很少,因此該品種被上海高血壓研究所盲選選中,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表明,采用中國傳統藥物天麻鉤藤顆??捎行Ы档碗[匿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并在行業非常有影響力的國際期刊發表了學術論文。目前,公司也在圍繞這個品種做基礎研究,相信有好的療效做后盾,這個品種做到快速增長問題不大。
如果每個重點品種都需要做循證醫學,是否意味著研發投入會相應增加?而多年來,九芝堂每年的研發投入都遠低于銷售費用,這也是大部分中藥企業的“通病”。
對此,李振國回應稱,一家企業沒有科研做支撐,一定是一個曇花一現的企業,想把企業做好,如果不把科研作為一個主要問題去思考,這企業遇到大風大浪就很容易連根都蹶了。外界對醫藥企業研發費用投入有誤解,完全按比例去下結論不合理。藥企對研發的投入,還需要看產品和項目的機會及整體戰略,看研發的時間節點和推進過程。
緊抓干細胞擴增技術這個“牛鼻子”
對于九芝堂這樣的百年老字號企業,推陳出新是個大命題。友搏藥業入主后,一方面在挖掘九芝堂中藥產品的潛力,另一方面通過投資生物藥、布局日化領域等方式尋求轉型。但是,到目前為止,九芝堂似乎還在漫漫轉型路上探索。
李振國指出,老企業在傳承過程中都帶著時代的標簽,但也需要在不同時代有所創新。九芝堂在發展進程當中,引入不同的產品和技術,也帶著時代的痕跡。“不能因為我們現在開膛破肚就說顛覆了很多東西,時代不同一些想法都不一樣?,F在互聯網有很多東西,融入老的技術手段當中也都是創新,比如智能制造、遠程管理等技術手段,這些能不能跟傳統的東西融合到一起,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按照李振國對創新的詮釋,互聯網醫院就是九芝堂創新的典型例證。其中,中藥是傳統的東西,互聯網平臺是新的技術手段,二者融合減少了患者跑醫院的時間成本,也過濾出線上無法解決的重癥急癥,無形中與國家的分級診療方向不謀而合。
但是,九芝堂也有令人“摸不準脈”的創新項目,這就需要李振國一次次向別人闡釋自己的想法。干細胞項目就是這樣一種存在,當年剛一提出,公司內部就一片反對聲。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大眾印象里,中醫藥和干細胞乍看起來毫無相關點,談何融合,如何創新?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疑問,李振國再一次講出了他的思考。他認為,無論是膏藥,還是干細胞,能解決人的健康問題就是制藥企業的正業。從生態醫學的角度看,植物類中藥和動物類中藥都是生態,既然地球上有這個東西就一定是有用的;而從生命起源的角度看,干細胞可能在全世界做出突破性的東西。那何不“在生態醫學的大背景下,用中藥這一傳統醫學和干細胞這一精準醫學為健康提供服務”?
所以,李振國將化藥從九芝堂的發展格局中排除掉,把目光停留在突破性強、可能性多的干細胞藥物上。但是,這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賽道。
作為一種具有自動歸巢功能的“聰明”細胞,干細胞因為其能自動消滅炎性因子而備受市場關注,但因為其發揮效用的原理目前還沒有完全被研究清楚,以及人體組織來源所涉及的倫理問題,各國政府對其的態度各不相同。而我國衛健委在全面叫停干細胞療法6年后,直到2018年底才重新推動干細胞臨床研究機構備案和項目備案工作,后續又在《藥品管理法》中明確了將干細胞作為藥品進行管理,這意味著未來九芝堂的干細胞試驗如何開展、申請能否獲批、藥物如何商業化生產這些曾經的難題,答案已經在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中浮出水面,路徑開始變得清晰。
做事分主次,先抓牛鼻子。李振國認為,干細胞擴增技術既是規避倫理問題的解法,又是干細胞商品化的關鍵,正是那個“牛鼻子”。
“在全世界找,找擴增能力最好的。”以此為令,九芝堂在全球范圍內的干細胞公司搜索開始了,讓李振國感到幸運的是,團隊最后在美國找到一家做了十幾年干細胞的公司Stemedica,可以從一份人體原始組織來源,也就是少量的骨髓中提取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并能擴增出幾十萬人份的干細胞產品,在當時屬于世界領先水平。
而這一發現也成就了九芝堂在2018年成立九芝堂美科(北京)細胞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北京美科”),北京美科后來投資了Stemedica。如今,九芝堂在大興也有自己的干細胞生產研發基地了。
目前,經過對Stemedica技術的吸收與優化,北京美科對人骨髓間充質的擴增技術已經超過Stemedica,能夠從一份人體原始組織中提取數百萬人份的干細胞產品。與此同時,北京美科的缺血耐受人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試驗已于2021年1月正式啟動,九芝堂也與多家醫院合作開展干細胞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和精神類疾病的臨床前研究。
盡管目前政策面還有許多未知,但李振國對干細胞這一創新戰略的信心沒有動搖,先推動罕見病適應癥的干細胞藥物度過臨床試驗,再往大病種的慢病努力,就是李振國的具體策略。他表示,隨著干細胞項目和生物藥領域的臨床試驗不斷深入,九芝堂的研發投入將進入新的時間節點,從去年到今年可能陸續加大。
“睡不著覺,就怕跑偏。”短短八個字像是李振國對于自己這個九芝堂當家人的調侃,但細想下去也是肺腑之言。畢竟,九芝堂這個在歲月中沉浮了300多年的老企業,能否在疫情打開的窗口期完成平穩過渡進而華麗轉身,創新是最需要做的,也是最難做好的,此刻和未來能解決李振國在仰望星空時的迷茫的,只有一次次的嘗試。
記者手記丨傳統中藥企業轉型勢在必行
李振國接手九芝堂的6年,恰好是中國醫藥企業命運跌宕起伏的6年。在經歷了醫保改革、產品質疑和疫情洗牌等關鍵性事件后,九芝堂的業績一波三折。從投資者的角度,九芝堂的股價已從彼時的39.52元/股(前復權)的最高價跌去75%,似乎走向沒落了,但這卻是九芝堂等中藥企業在轉型期必須面臨的陣痛。
“人不是叫醒的,是嚇醒的。”正如李振國所說,新冠疫情讓全人類重新審視大健康的重要和中醫中藥的價值,也為中醫藥行業發展打開了窗口期,重畫了起跑線。這是九芝堂的機會,但要抹掉中藥企業自身存在的臨床價值待考、創新動力不足、無法與時俱進等問題,實現“振興中醫藥”“中藥國際化”等美好愿望,還需要傳統企業自身具有危機意識,不斷反思和創新。轉型之路一定常伴痛苦,但勢在必行。
記者:金喆 實習記者:林姿辰
編輯:張海妮
視覺:蔡沛君
視頻編輯:祝裕
排版:張海妮 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