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05 17:59:43
◎從8月以來已經公布7月份業績簡報的部分房企的情況看,業績下滑成為比較普遍的現象。
◎受房企貨量供應不足、部分城市市場調整、政策調控升級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今年二季度以來,百強房企單月業績增速呈放緩趨勢。
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魏文藝
進入8月份以來,房企陸續公布7月份業績快報。
受調控升級及供貨量不足影響,7月份房企整體業績表現不及上半年和歷史同期。尤其是百強房企,據克而瑞統計,7月單月銷售操盤金額環比降低33%,降幅較往年有所擴大,其中有不少房企的環比降幅超過35%,包括部分龍頭房企。
“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銷量已經大大超過去年同期,因而下半年銷量減少導致金額下滑。另一方面,‘兩道紅線’房貸新政也是影響7月成交量環比下降的一大因素。”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預計三季度房地產市場仍然會有多樣化表現,房企之間的分化也會不斷加劇。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從近日部分房企公布的業績簡報可見,7月單月房企業績下滑現象比較普遍。
克而瑞統計顯示,7月百強房企中絕大多數的單月業績出現了環比下降,僅少數幾家企業實現環比增長。克爾瑞表示,受房企貨量供應不足、部分城市樓市調整、政策調控升級等多方面因素影響,2021年二季度以來,百強房企單月業績增速呈放緩趨勢。
事實上,7月份全國房地產市場整體有所降溫??硕鹬攸c監測的29個城市7月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環比分別下降12%和11%,較2019年同期下降2%。而受較低供應量影響,近七成二三線城市成交同比轉降,其中不乏南京、武漢等熱點城市。
“現在的問題是貨供上了,房子也賣出去了,但錢回不來。如賣50億元的房子,只能回15億元的現金。哪怕把房子全賣光了,也周轉不起來。”一家頭部房企的營銷負責人黃華向記者直言,開發商的資金有三個水龍頭,即資本市場、銀行放款和銷售回款?,F在兩個水龍頭已經不出水了,只剩下銷售回款。通常情況下,銷售回款只能回30%,還有70%的問題要解決。
“上半年密集的調控政策,包括銀行的對貸款的審核趨嚴,反饋到客戶端也會影響和抑制一些購買行為,比如貸款比例、利率對于買房人會有一些影響。”另一家品牌房企位于華東的區域負責人向軍甚至用“悲觀”來形容7月的業績表現,“融資受限,企業拿地就受大影響,那就只能少賣房了,少賣房也是變相地增加貨值”。
數據來源:克而瑞
據貝殼研究院統計,2021年1-7月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累計約6428億元,較2020年同比下降13%,累計增速達2018年后低點,2021年1-7月發債規模占比2020年全年約53%。
張波表示,從7月房企的整體表現來看,銷量下滑最為明顯。一是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城市的銷售明顯遇阻,下半年市場整體開始發力,而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銷量已經大大超過去年同期。在此基礎上,下半年銷量減少導致金額產生下滑。二是“兩道紅線”房貸新政對市場影響明顯,尤其是個人房貸審核趨嚴、放款節奏變慢,也是影響到7月成交量下降的一大因素。
不過,從一線操盤端來說,7、8月份通常也不是供貨的高峰期。
“大熱天的,購房者也不愿意頂著太陽來看房。”向軍告訴記者,項目來訪量減少使得有些售樓處甚至通過做夜場活動來吸引購房人前來。受高溫氣候影響,大多數數盤也不會把開盤時間選在7、8月份。
“有些城市,比如浙江一些縣級市,容量本身受限,一個20億元貨值的項目可能要賣一整年。只要有一些調控壓力,就會直接反映到項目去化上,這些內生性市場的虹吸效應特別明顯。”黃華預計,接下來多數房企將留力備戰“金九銀十”,供貨節奏并不會明顯加快,8月成交較難實質性好轉。
從投資端看,今年以來“雙集中”供地過程中部分城市土拍熱度較高、競爭激烈,熱點地塊溢價率走高,加之通過投銷比將企業拿地和銷售規模掛鉤,也在一定程度上令中小規模房企的擴張增速受限。“通過對融資、投資行為的約束可以引導企業理性拿地,倒逼房企主動降桿桿、防范系統性風險。”張波表示。
下半年房企面臨完成年度目標的壓力,促銷力度會進一步加強。此外從房企的到位資金來看,金融機構的貸款占比不斷減少,而定金和預收款則是房企主要的資金來源,因此通過加快回款來保證現金流穩定,并不斷降低自身杠桿將成為房企的主要方式。
張波指出,二季度受天氣等眾多原因影響,市場熱度會有所下降,但預計三季度房產市場依然會有多樣化表現,房企的分化也會不斷加劇。此外,集中供地的22城下半年還將批量進行土地出讓。在此背景下,房企將加快出貨節奏,快速回籠資金以備拿地。(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黃華、向軍為化名)
(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