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29 09:10:53
每經記者 王海慜 陳晨 每經編輯 吳永久
自從2016年打新新規落地后,參與打新對于廣大投資者而言基本都是一種“只要中簽就穩賺不賠”的美好體驗。
然而,從10月22日以來的5個交易日里,上市新股達14只,以收盤價計算,已有6只新股在上市首日破發,還有2只新股在上市次日破發,10月28日福萊蒽特也破發,破發新股已達9只。尤其是10月28上市的新股成大生物首日表現更令人大跌眼鏡,截至收盤該公司以27.27%的全天跌幅位列A股跌幅榜第一。
看到這些,一些已經習慣了中簽如中獎的股民紛紛驚呼,“新股中簽躺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另有一些投資者不禁要問,為何已經持續了5年多時間的“新股不敗”神話會在最近戛然而止?如果未來不能再“一鍵打新”,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打新成功率?
而在一些老股民的記憶里,新股頻頻破發的現象出現,往往意味著市場正處于比較低迷的階段,那么轉機將何時到來?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不妨先從曾經的那段打新“蜜月期”談起。
2016年以來新股首日平均漲幅高達97%
這些年,隨著新股發行提速、打新機會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打新,博取“無風險”收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自2016年新股申購新規落地后至今年10月26日,共有約1770只新股上市,極大的豐富了新股容量,而新股首日一貫優異的表現,也使得打新被奉為穩賺不賠的利器。
以新股上市首日收盤漲跌幅計算,這約1770只新股首日平均漲幅高達96.57%。若進一步以發行制度來區分,2016年~2021年以來核準制(首日最大漲幅44%)下新股首日平均漲幅為43.70%;注冊制(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下新股首日平均漲幅為208.17%。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核準制下新股上市后出現連續一字板漲停頗為常見,甚至連續20多個交易日出現一字漲停的也不在少數。Wind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核準制下的新股中有近41%的新股上市后連續一字漲停板數量超過10個及以上,其中有28只新股連續漲停板數量超20個及以上,比如海天精工、萬泰生物和至純科技的一字板漲停天數分別達到29天、26天和26天。因此這些“超長”連續漲停的新股也不停攪動著股市。
同時,注冊制發行下,也出現了大批首日漲幅超3倍、5倍、10倍,甚至近20倍的新股。Wind數據統計顯示,注冊制下發行的新股中有近20%的新股上市首日漲幅超過300%,其中讀客文化、納微科技、力量鉆石和康泰醫學上市首日收盤漲幅分別達到1942.58%、1273.98%、1112.42%和1061.42%。
伴隨著新股上市火力全開的光環,中一簽上市首日即可賺超萬元的新股也比比皆是。記者統計到,截至10月26日,前述近1770只新股中,有近30%的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獲利超過1萬元,這其中甚至包含了13只上市當日即可賺10萬元以上的新股,如在科創板上市的極米科技、普冉股份和國盾量子造富效應格外顯著,投資者在上市首日即可分別獲利19.81萬元、16.81萬元和16.71萬元。
今年來上市新股破發比例超10%
既然近年來新股收益的數據如此出彩,那么打新真的就可以“無腦入手”了嗎?我們還是用數字來說話。
事實上,打新收益率在持續下滑而且風險也在增加?!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呓y計到,核準制發行下,2016年~2021年10月26日的各年份新股首日平均漲幅為44.00%、43.99%、44.00%、42.84%、43.30%和42.71%。如果說,首日平均漲跌幅不夠明顯,那么從上市后5日(上市第二至第六個交易日,下同)收盤漲跌幅看或許更為顯著,2016年~2021年以來各年份新股上市后5日平均漲幅分別為60.42%、57.14%、50.91%、46.43%、37.38%和28.38%。
另外,雖然注冊制發行下,2019年~2021年以來各年份新股首日平均漲幅在上移,即從2019年的115.06%到今年的237.41%,但從上市后5日(上市第二至第六個交易日)平均漲跌幅來看,卻頗為吃驚。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注冊制發行新股上市后5日平均跌幅分別為0.72%、7.48%和10.33%。這說明,如果投資者沒有在上市首日拋出手中的新股,選擇繼續持股的話,那么在之后的幾個交易日,你的收益很可能會縮水。
進一步來看,即便注冊制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漲幅達三位數,但也有一些新股讓中簽者吃套。Wind數據顯示,2019年12月在科創板上市的建龍微納上市首日收盤跌幅為2.15%,為注冊制下首只破發的新股。
而近期新股上市首日即破發的情況更是頻頻出現。2021年10月22日在科創板上市的中自科技,上市首日收盤跌幅為6.87%,成為A股今年來第一只上市即破發的新股,也是科創板開市以來第二只上市即破發新股。同時,還是今年9月18日證監會、滬深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業協會共同修訂完善注冊制下科創板、創業板新股報價規則后的第一只首日破發新股。
隨后,10月25日、10月26日在創業板上市的可孚醫療和在科創板上市的中科微至相繼上市即破發,首日收盤跌幅分別為4.43%和6.87%。與此同時,新股不敗的神話也開始顯得難以為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到,中科微至、中自科技、可孚醫療和建龍微納上市首日投資者的收益分別為-5695元、-2435元、-2060元和-465元。
若僅以2021年截至10月26日上市的397只新股來看,其中已有51只新股上市后的最低價跌破了發行價,即有51只新股年內曾發生過破發,破發比例達12.85%。即使截至10月26日,仍有42只新股的收盤價低于發行價(破發比例達10.57%),其中11只新股破發程度超過20%,尤其是達瑞電子、四方新材、深圳瑞捷和德必集團10月26日收盤價較發行價還低了51.92%、50.91%、44.28%和42.18%。
最近為何會頻現破發和超募?
雖然拉長時間看,今年內先后已經破發的新股數量不在少數,但事實上,在最近一周新股連續出現首日破發之前,A股市場已經有將近兩年的時間沒有出現過新股上市首日即破發的情況。
在2019年,A股市場僅有兩例新股首日破發,分別為2019年1月18日中國外運破發,2019年12月4日建龍微納破發。而這兩個首日破發的案例之間間隔時間長達10個多月。把時間拉長至2016年~2020年這5年間,也僅有中國外運、建龍微納這兩只新股出現過首日破發的情況。
相比之下,在最近一周左右的時間,接連出現新股首日或者第2日就破發的情況在近年來實屬罕見。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破發的這些新股的初步詢價起始日均在此輪新股發行定價機制改革之后不久。
9月18日,證監會、滬深交易所、中證協同步發布了注冊制下發行承銷的一系列規則調整,改革新股發行定價機制,主要內容包括將最高報價剔除比例從“不低于10%”調整為“不超過3%”、取消定價突破“四數孰低值”(即網下投資者報價的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公募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的報價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四個值中的孰低值)時需延遲發行的要求。
以最近首日破發程度較高的中科微至(上市首日下跌12.63%)為例,其發行價產生過程就實踐了上述新規,即在初步詢價結束后,共剔除了117個配售對象,對應剔除的擬申購總量為73400萬股,僅占本次初步詢價剔除不符合要求投資者報價后擬申購數量總和的1.0008045%。
此外,其90.20元/股的發行價格,突破了網下投資者剔除最高報價部分后剩余報價的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以及公募基金、社?;?、養老金剩余報價的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的孰低值86.664元,超出幅度為4.08%。
而在新股發行定價機制改革之前,網下詢價的最高報價剔除比例要遠遠高于改革之后,且發行價格需不超過“四數孰低值”。
有業內人士指出,9月18日發布的科創、創業兩大注冊制板塊的詢價新規,新規實際上變相提高了新股發行報價(鼓勵機構按照合理的價值進行報價,不用再特意降低報價),這就導致新股發行估值明顯提升,相當于提前透支了上漲空間。
數據顯示,9月18日前兩個月發行的新股,發行市盈率平均值為30,發行市盈率中位數為20。而9月18日之后發行的新股,發行市盈率平均值為36,發行市盈率中位數為27。近期破發的新股凱爾達、中科微至,首發市盈率分別是60和61。
“目前新股發行,我覺著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打新的網下機構并沒有認真研究新股的價值,以至于在詢價環節沒有給出合理定價,大家只是按照規則來推測自己的中簽率,并根據所推測的最高中簽率來進行報價,而不是根據企業價值本身。”北京某券商投行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所以才會出現兩個極端現象,在新股定價機制改革之前,機構為了提高中簽率而紛紛報低價,在改革之后為提高中簽率,則紛紛報高價,以為只要中簽就可以穩賺不賠、萬事大吉了。”
截圖自:中科微至《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投資風險特別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在中科微至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投資風險特別公告》中注意到,公司其實已經提示了上市之后可能破發的風險。
在這份公告中明確指出,中科微至本次發行價格90.20元/股,對應的2020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攤薄后市盈率為61.31倍,高于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存在未來股價下跌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此外,公司61.31倍的靜態市盈率,也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靜態市盈率平均水平(45.21倍),因此存在未來股價下跌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風險。
而從網上申購中簽率(中科微至的網上申購中簽率為0.026%)的情況來看,大量投資者還是忽略了中科微至發布的風險提示。以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中一簽的投資者首日將浮虧5695元。而網下中簽的機構也將產生相同幅度的浮虧。
不過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從理順新股定價機制來看,近期新股的頻頻破發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上述投行人士認為,“破發我覺得是好事,這樣可以促使打新機構今后多研究公司基本面,而不是只想著如何提高中簽率。”
“最合適的新股發行定價規則應該是發行人能夠根據自身價值,發出合理的價格,投資人中簽還有一定的收益率,監管機構還能保證發行人不過度融資,被一級市場過度抽水。”他表示。
由于獲得高價發行,中科微至此次IPO實現了大幅度超募。根據《中科微至智能制造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招股意向書》中披露的募集資金需求金額為13.4億元,而本次發行價格90.20元/股對應融資規模為29.8億元,高于前述募集資金需求金額近16億元。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0月28日,自今年10月以來, A股市場完成發行的25只新股中,有多達14只新股的實際募資金額超過了預計募資金額。其中,可孚醫療、華蘭股份、戎美股份、爭光股份、凱爾達、瑞納智能、成大生物7只新股的超募比例都超過100%,占比高達28%。值得一提的是,可孚醫療、成大生物、戎美股份均是上市首日即破發,凱爾達上市第2天也告破發,其余幾只新股目前還未上市。
而在今年1~9月,這種大幅超募現象還較為罕見。Choice數據統計顯示,1~9月A股市場完成發行的總共375只新股中,有75只新股的實際募資金額超過了預計募資金額,其中只有8只新股的超募比例都超過100%,占比僅為2.13%。
而對于打新機構如何看待和應對當前新股市場發生的變化?
華泰證券固收團隊日前發布觀點認為,機構打新參與問題不大,但需調整報價策略和上市預期。新股報價新規落地后,低價剔除數量大幅提高、上市破發等現象均顯示,投資者仍需時間適應新的報價規則。注冊制大環境下新股數量仍多,一二級合理價差依舊存在,首日賣出策略性價比最高。但新股間質地分化或將不能忽略,詢價策略上,“賺到錢”比多入圍更重要,也更考驗新股研究定價能力。具體而言:1、報價向新股內在價值收斂,為提高入圍過度壓價和抬價均不可取。顯然,過低價格難入圍,高估存在破發風險。對投資者而言,適當“放棄”部分低資質小票好于承擔破發風險,收益率和入圍率需均衡;2、一二級價差空間降低,破發可能+高中簽,提高勝率必要性增強。
“新股不敗”的時代是否已經結束?
在10月22日到10月28日的短短5個交易日內,每天都有新股上市首日在盤中破發,而以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期間總共有6只新股在登陸A股頭一天破發。
尤其是10月28日上市的新股成大生物首日表現更是令人大跌眼鏡,截至收盤,該公司竟然以27.27%的全天跌幅位列A股跌幅榜第一。原本不少投資者以為這只醫藥行業的科創板新股會成為一只“大肉簽”,而現實是,如果中簽的投資者在上市首日沒有賣出,那么將會大幅虧損1.5萬元。
一些中簽的股民不禁驚呼,“新股中簽躺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對于打新收益率的展望,東亞前海首席策略分析師易斌接受記者采訪表示,現行制度下,打新無風險收益率將呈現下降態勢,IPO破發與上漲概率將并存。2021年9月18日,證監會、上交所、深交所和證券業協會同步發布關于注冊制板塊承銷規則修訂及網下投資者管理的文件。文件進一步對優化了報價制度,旨在促進買賣雙方博弈更加均衡,新規調整了高價剔除比例,放開“四個值”孰低要求,加強了新股定價的市場化。這將逐步打破 “新股不敗”的神話,在遏制炒新行為同時,促使新股收益回歸理性。
一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未來新股破發的頻率或將明顯提高的背景下,投資者恐怕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盲目的“一鍵打新”,適當的對各個新股的估值水平、行業特征和市場發展空間加以甄別將成為投資者在打新前有必要做的功課。
記者注意到,截至10月28日,10月以來,以收盤價計算,在上市首日破發的6只新股,和次日破發的2只新股中,有6只新股的首發市盈率高于其上市前一天所屬證監會行業市盈率。
另一方面,10月以來,上市首日漲幅排名前5的新股的首發市盈率均低于其上市前一天所屬證監會行業市盈率。
由此來看,最近,首發市盈率水平的高低將在相當程度上決定新股上市后短期的表現。
另外,從近一周左右的情況來看,即便新股的發行價格不超過“四數孰低值”,且首發市盈率低于中證指數公司發布的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靜態市盈率,但只要首發市盈率超過30倍,短期內仍存在較大的破發風險。據Choice數據統計,今年10月22日以來,總共有8只新股的首發市盈率超過了30倍,其中有7只新股在上市首日或次日破發。
例如,在10月27日上市的5只新股中,唯一一只破發的新股新銳股份的首發市盈率為52.52倍,雖然這一首發市盈率低于中證指數公司發布的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也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靜態市盈率,卻明顯高出其他幾只新股。截至10月27日收盤,新銳股份上市首日大跌14%。
此外,10月28日上市新股的成大生物,其110元/股的發行價格低于“四數孰低值”,且對應的2020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攤薄后市盈率為54.24 倍,低于行業可比公司扣非后靜態市盈率平均水平,但在上市首日仍然沒有逃脫大幅破發的命運。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5日,北交所設立之后首個掛牌的精選層新股錦好醫療正式掛牌,上市首日超40%的漲幅跑贏了近期的多只A股新股。那么,隨著北交所的正式運營,今后北交所的打新收益會超過A股嗎?
對此,易斌向記者指出,投資人對于精選層新發公司高度的熱情為北交所打新收益奠定了基礎。北交所致力于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有助于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上市公司,相關定位吸引眾多資金的目光。今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北交所設立信號的釋放,新三板上市節奏加速。9月北交所正式設立以來已累計過審12家公司,相關新股有效申購戶數與認購倍數均明顯躍升,投資者的打新熱情不斷增長。
不過他也認為,投資者仍然需要理性看待近期精選層的打新熱,“北交所沿用精選層上市制度,有利于盤活新三板存量企業,精選層企業將直接受益,而基礎層、創新層企業的吸引力也將增強,但整體數量有限。長期來看,伴隨北交所制度逐漸完善,市場打新熱情或逐步趨于理性,投資者將更多關注個股質地。從建設北交所的思路來看,北交所以現有的新三板精選層為基礎,除了精選層企業平移,未來市場依舊按照‘基礎層-創新層-精選層’的遞進關系實現北交所上市,同步試點證券發行注冊制。因此企業在創新層掛牌期間的交易價格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信息,打新情緒有望逐步趨于理性。”
錦好醫療10月25日掛牌精選層之后,股價在經歷首日的高光時刻后,便陷入持續調整。截至10月28日收盤,公司股價已較掛牌首日的最高價跌去了28%。
回顧史上破發潮,預示行情將現轉機?
在一些老股民的印象里,新股頻頻破發的現象出現,往往對應著市場處于相對比較低迷的階段。
例如,據Choice數據統計,在2010年至2012年,以上市首日收盤價計算,總共有超140只新股在上市首日破發。而與這輪破發潮相應的是,A股市場,尤其是創業板在2010年至2012年陷入了為期3年的調整期,不少創業板個股在這段時間內出現了大幅下跌。不過從2013年起,創業板率先觸底反轉,進入了一輪為期近3年的牛市。
那么,根據以往經驗,此輪新股頻頻破發是否意味著一輪調整行情接近尾聲?
據東亞前海證券策略團隊統計,2020年7月以來,A股已連續16個月,月度新股5日破發數超10只。10月以來,已有6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且都發生在最近一周左右的時間內。
此外,回顧歷史,結合當日破發數、5日破發數、20日破發數以及40日破發數觀察2000年以來新股破發情況可以發現,形成一定規模并得以延續的“破發潮”大致發生了4次,分別為2004年3~8月(月均20日破發數11只),2007年8月~2008年9月(月均5日破發數7只);2009年10月~2012年7月(月均5日破發數15只);2020年7月~至今(2021年10月)(月均5日破發數24只)。
對此,易斌分析指出,“從歷史上看,新股破發的多少對于市場中期行情的指示意義并不明顯,但是大范圍破發后的IPO發審節奏值得關注。歷史上看,導致新股大范圍破發的主要原因多來自新股發行的加速。2004年中小板創立,2009年創業板開板,2019年科創板開板,此后伴隨IPO過審數量的快速增加,破發個股也逐漸增多。而在大規模破發后,IPO節奏往往會逐步趨緩,市場資金壓力階段性減弱,從而推動短期市場情緒回升。”
他進一步表示,本輪破發潮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在注冊制的背景下,上市初期溢價較高,破發頻頻則主要是投資者對于公司質地的判斷越來越及時與成熟。對于市場而言,后續需要關注IPO節奏是否出現階段性趨緩,若后續IPO節奏趨緩,則市場行情仍然可期。
從2020年以來各月完成網上發行新股數量來看,2021年10月完成網上發行的新股數量為26只,為今年來新股網上發行量第二少的月份。自今年7月份以來,各月完成網上發行的新股數量也呈現逐月遞減的態勢。
不過從今年1~10月新股累計發行的數量來看仍然要多于去年同期。據Choice數據,今年1~10月累計完成網上發行的新股數量為401只,而去年同期為324只,今年1~10月新股發行的數量同比增長了23.8%。
記者:王海慜 陳晨
編輯:吳永久
視覺:鄒利
排版:吳永久 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