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09 09:34:08
每經評論員 王珊
近日,永輝超市公布2021年前三季度財報,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98.35億元,同比減少3.9%;凈虧損21.78億元,同比下降207.37%,上年同期凈利潤20.28億元,由盈轉虧;扣非凈利潤虧損18.28億元,同比下降220.33%,引發業內外關注。
不同于以往賺得盆滿缽溢,今年是永輝超市上市11年來首次虧損,其中第三季度虧損10.95億元,超過上半年虧損總額。
眾所周知,這兩年的大型商超比以往都難一些,但如果給大型商超排列一個“波折榜”,永輝超市無疑會高居榜首。從年初關閉大多數超級物種門店、永輝mini,到多次食品抽檢不合格,再到前董秘張經儀離職、前CEO李國請辭,永輝這個曾經的資本市場“寵兒”,正在一步步“失寵”。需要指出,這并非永輝一家的困境,同樣深陷泥潭的,還有人人樂、沃爾瑪等大型商超。
從“盈”到“虧”,永輝既有內憂,也有外患。一方面,這家成立20年的大型商超已進入生鮮超市模式老化階段,加上產品成本持續上升、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內部管理人員變動頻繁,讓積累的各項“頑疾”集中爆發。另一方面,也是更為致命的一點,新零售正在以迅猛的姿態對傳統零售發起沖擊,而永輝還停留在傳統大賣場時期,業態發展和自身變革都明顯慢于市場和消費者腳步。
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互聯網巨頭紛紛下場社區團購,以低價補貼策略搶占零售市場,對大型商超的客流、銷售及毛利都造成了巨大沖擊。與生鮮電商搶灘IPO的高成長態勢不同,多家大型商超生存空間明顯被擠壓。
當然,大型商超也并非沒有“逆襲”的機會,社區團購還處于早期階段,服務、品控和效率還有巨大的優化空間,這也為大型商超“逆襲”創造了條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與其說是個別大型商超的“逆襲”,不如說是一次行業的“絕地求生”,倘若不抓住轉型機遇,或將有更多大型商超進入“至暗時刻”。
不得不說,大型商超破舊立新已到了關鍵時刻,破除傳統零售模式、渠道的限制,推動新零售業態快速落地已迫在眉睫,解決這一難題,最重要的是要有全產業鏈思維。
在現有基礎上,大型商超應延伸供應鏈,推動基地直采、產地倉、銷地倉、生鮮加工配送中心、門店線上線下銷售同步建立,既能有效打通上下游,修復曾經斷裂的產業鏈,為大型商超帶來新一輪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也能在降低采購成本、從源頭上把控生鮮品質的同時,滿足消費者品質和實惠的雙重需求。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大型商超也要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亂象,只有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補齊短板,做強特色,才能重新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寵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