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花3萬元買機票為啥不坐私人飛機?疫情帶熱公務機:二手飛機漲價幾千萬,還五六個人搶著買

    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29 09:58:24

    每經記者 可楊  楊煜    每經編輯 陳俊杰    

    6595796546719939584.jpeg

    5000萬美元,約合3.2億人民幣,許家印在今年10月賣掉了自己的兩架公務機。

    在恒大輝煌的日子里,許家印不僅乘坐公務機飛往世界各地,還毫不吝嗇地派它接送恒大足球俱樂部的球員們飛往客場比賽。

    公務機,被稱為行業興衰的晴雨表,陷入困境的富豪們賣掉飛機自救,風口上的富豪們正忙著挑選飛機。疫情中的公務機市場,有頂級機型訂單排到3年后,也有二手飛機入市就被搶著買。

    疫情沖擊下,整個航空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行業危機,但公務機市場卻迎來春天。隨著大批新需求、新訂單、新用戶的涌入,全球公務機市場被認為進入“前所未有的好日子”。

    私人飛機不再只是富豪們的玩具,中國公務機市場正在試圖撕掉高端奢侈品的標簽。一面是火熱的市場,一面是懸而未決的難題,中國公務機市場真的起飛了嗎?

    5715353605367892992.jpeg

    疫情來襲,民航入冬,公務機回春

    5715353605367892992.jpeg

    7900749478113902592.jpeg

    數據來源:亞翔航空

    新冠疫情來襲,航空運輸業迅速入冬。

    至今,民航業的旅客周轉量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據民航局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全行業共完成旅客運輸量3.53億人次,約為疫情前七成水平。

    禍兮福兮。民航業“寒冬”尚未離去,公務機產業“暖春”已至。

    公務機,是小型噴氣式飛機的俗稱,指在行政事務和商務活動中用作交通工具的飛機,一般為小型飛機,可乘4-10人。

    “現在全球公務航空市場可能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好。”廖學鋒篤定地說,“一架二手公務機出來,至少有五六個人來搶著買。”在中國賣公務機,廖學鋒已經干了20多年,現擔任中國公務航空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但事實上在疫情爆發初期,市場情緒并沒有這么樂觀。

    自2020年3月底起,中國開始執行嚴格的出入境管控政策。同民航定期航班一樣,公務機國際航班幾乎停滯。“你飛不了,公務機最重要的一個用途就沒了。”廖學鋒坦言,這甚至使得部分有公務機購買意愿的客戶放棄原本計劃。

    業內預期的逆轉,源于國內飛行航班的火爆。

    亞翔航空長期跟蹤大中華地區的飛機使用率變化。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越來越多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務機使用率正在上升。據華龍航空集團總裁劉暢介紹,在國際航班大幅減少的情況下,他們今年的整體飛行活動量已經超過了疫情前水平。

    一邊是民航運力的供大于求,另一邊是公務機買賣市場的繁榮。亞翔航空初步統計,中國內地的公務機數量已經從疫情前的332架增加到351架,凈增19架。在此之前,中國內地的公務機機隊已經連續兩年出現凈流失。

    劉暢說,不僅某些頂級公務機機型的訂單已經排到三年以后,二手公務機的售價也水漲船高。

    463224348743665664.jpeg

    數據來源:亞翔航空

    “遠期來看,公務機產業的蛋糕肯定會越做越大。”多位業內人士對中國公務機市場的未來發展做出一致判斷。這樣的底氣來自于國內高凈值人群的龐大規模。

    據胡潤研究院10月發布的《2021胡潤百富榜》,中國有2918位企業家財富超過20億元人民幣,上榜人數同比增加21.68%。劉暢認為,這些企業家全部具備消費公務機的實力。

    iFlyPlus愛飛嘉私人飛機平臺CEO周高潔認為目標群體還可以再大點,“年度可支配資產在500萬元以上的個人、家庭及公司,已完全有能力隨時選擇私人飛機出行。”

    5715353605367892992.jpeg

    從非典到新冠,公務機市場的翻盤時刻?

    5715353605367892992.jpeg

    當廖學鋒回到中國開拓公務機市場時,這個新鮮玩意兒并沒有受到太多歡迎。“大家一是沒概念,二是沒錢。”

    當年,廖學鋒好不容易說服國內一位老板包機試試看,結果這位老板跑到機場看一眼就走了,原因是公務機看起來太小。“他的頭腦里面有個固定的印象,判斷飛機好壞依靠飛機大小,小的東西肯定不舒服也不安全。”

    非典讓公務機來了一次“破圈”。2003年非典發生后,為了避免搭乘航班飛機的感染風險,民航出行遇冷。公務機由于減少了跟他人的接觸,順勢成為個人及企業滿足出行需求的最佳選擇。

    “2003年以前,國內公務機的客戶大都是國外的企業家,在中國出差用。2003年以后,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包租公務機。”廖學鋒回憶道。

    這與本次疫情下公務機市場的興旺邏輯十分相似。

    新冠疫情爆發前,國內公務機市場正處于持續兩年的下行期。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及國內企業去杠桿的影響傳導至公務機市場。劉暢回憶,“當時很多客戶都處于觀望狀態,甚至有些企業由于去杠桿化給自己帶來不小的營運資金壓力,要么賣飛機、要么停止購買計劃。”

    據亞翔航空數據,2018年共有39架公務機離開中國內地公務機機隊,是2017年的兩倍多。2019年,中國內地公務機機隊規模繼續收縮。兩年內,中國內地凈流失了12架公務機。

    1117510681459811328.jpeg

    數據來源:亞翔航空

    疫情讓公務機市場打了“翻身仗”。

    2020年的3月讓周高潔印象深刻。“那個時候我們每5分鐘都會有一個新的(包機)咨詢,這個頻率在很多互聯網公司很常見,但是在一個公務航空的預定APP里是非常罕見的。”周高潔說,“它變成一個較為高頻又非常剛需的時期。”

    大批新用戶開始了解何為公務機。據iFlyPlus愛飛嘉數據,在2020年第?季度來電咨詢的用戶中,超過80%是過去從未接觸過私人飛機、公務機的客戶,其中有21%的客戶在完成私人飛機包機旅行后表示,未來有條件會考慮成為公務機常旅客。

    “疫情促使很多人意識到公務機出行的安全性。”劉暢表示。

    疫情之前,定期航班運輸已經足夠便利,即便很多老板具備購買公務機的實力,但對公務機出行也沒有特別強的需求。疫情期間,定期航班接觸人群較廣、程序繁瑣,出行的安全性受到挑戰。

    對公務機而言,“即便全部坐滿也只有十來個人,且互相熟悉,彼此安全系數是差不多的。”劉暢說。

    5715353605367892992.jpeg

    當富豪賣掉私人飛機,公務機市場成晴雨表

    5715353605367892992.jpeg

    每一波風口下催生的富豪們,一直在接力推動中國公務機市場的繁榮。

    公務機也被認為是經濟發展和行業興衰的晴雨表,行業風口在變,富豪在變,買飛機的群體也在改變。

    廖學鋒觀察到,原來中國內地購買公務飛機的多為房地產商;而這幾年,互聯網公司的老板、游戲行業的老板,以及一些高科技公司80后、90后的富豪,逐漸成為新的主力買家了。這批80后、90后精英代表著新一代的中國高凈值人群的崛起。

    從房地產到P2P再到互聯網新貴,沿著購買公務機的主力客戶,基本能夠概括出一部經濟風口變遷史,而公務機買賣群體的更替,也成為行業興衰的注腳。

    4210114638153908224.jpeg

    數據來源:亞翔航空

    房地產如日中天時,王健林曾乘坐自己的公務機前往美國,去收購美國最大的連鎖電影院運營商AMC;許家印也曾豪氣地用公務機接送廣州恒大球隊出國參賽。P2P迅速站上風口又突然暴雷,團貸網創始人唐軍被查封的資產中,也包括一架私人飛機。

    風口中的富豪熱鬧買飛機的背面,一些走入低谷的企業,選擇賣飛機自救。

    最近的例子來自房地產行業,為了緩解恒大的債務危機,許家印在今年10月出售了自己的兩架私人飛機,套現逾5000萬美元。房地產行業風頭正盛時,許老板購入了這兩架私人飛機。

    在《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中,恒大另外一架幾年前斥資逾2.2億美元買下的空中客車ACJ330寬體客機,同樣在等待買家。報道中還提及了這架飛機的內飾:一個高度定制化的VVIP客艙、淋浴設備、娛樂休息室和臥室。

    浸潤公務機市場二十年,廖學鋒覺得,公務機買賣是市場上很正常的情況,在企業需要急救、需要流動性的時候,公務機的確也可以成為一種資產。一架壽命在35年到40年的飛機,作為公務機在一個機主手里的時間平均只有5、6年,計算下來,它的全壽命中至少可以換手七次。

    許家印的做法或許不是個例,行業周期不斷輪轉,二手機市場開始火熱。亞翔航空數據顯示,疫情之后,直到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內地賣飛機都比買飛機的多。

    據中國公務航空集團數據,目前,中國買家購買二手飛機的比例已經占到60%~70%,超過了新飛機。2021年上半年的公務機買賣中,中國公務航空集團所經手的有超過75%都是二手機;而在2015年全年的公務機買賣中,只有10%左右是二手機。

    劉暢也有同樣的感受,尤其是美國市場。“二手公務機使用一兩年后,運行上的數據比較平穩,又折舊了一部分,所以性價比會比較高。今年有很多美國大企業都購買二手公務機,但二手公務機的市場存量特別少,反而把價格抬高了。”

    同樣,國內二手公務機交易價格也抬高了。廖學鋒稱,一架二手灣流G550,今年的價格已經比去年漲了1000萬美元。

    5715353605367892992.jpeg

    公務機去“奢侈品”化,誰能坐上私人飛機?

    5715353605367892992.jpeg

    即使是二手公務機,也動輒售價上億元人民幣,在絕大多數人眼中,是實打實的高端奢侈品。但市場繁榮的期待,被寄予在去“奢侈品”化上。

    “奢侈品”意味著受眾少,但公務機包機的“滴滴”模式已經應運而生。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一些代理平臺提供公務機拼機服務,將從前包機只能包整架飛機的方式再分割,開始提供價格更低的拼機。

    假設包一架10座公務機的費用在30萬元,人均3萬元,價格甚至可能逼近春節期間北京到三亞的往返頭等艙機票。

    “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公務機的人均座位價比民航航班機票還要便宜。當這種情況出現次數更多的時候,大家當然會轉頭選擇公務機的出行。”周高潔反問道,“為什么要花3萬元買張機票而不去坐私人飛機?”

    她認為,疫情之后,想要追求較好出行品質的人群將是非常大的市場。“這些人群其實不滿足于單一的頭等艙,就像平時吃慣了小店,偶爾吃個米其林,不一定要天天去,但是值得嘗試一次。”

    根據周高潔2016年時的調研,當時國內坐過私人飛機的人數在3000人左右。現在,她判斷私人飛機的服務人群可以擴大到百萬級別。

    不過,通過整合資源降本增效也好拼機也罷,并沒有把決定公務機市場價格的“硬骨頭”啃下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就算能夠通過拼機的方式體驗一次,要真正擁有這架能夠更加便捷出行的“時間機器”仍舊遙不可及。

    劉暢認為,去“奢侈品”化的核心還是要降低運營成本。

    3789960753460896768.jpeg

    數據來源:亞翔航空

    簡單拆解,一架公務機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維護保養、飛機保險、停場費等屬于飛與不飛都存在的固定成本;起降費、燃油費等屬于變動成本。不過,據記者了解,由于不同機型、不同運行管理方式、不同使用情況等,飛機運營成本可能差異很大。有的公務機年運營成本在百萬級別,有的年運營成本可達數千萬元人民幣。

    在私人飛機市場最成熟的美國,則是另一番景象。在華盛頓,廖學鋒的一位朋友跟人合伙買了一架飛機,只花了4萬美元,一年的停機費只需260美元。

    劉暢認為,公務機要在中國更親民、更普遍,需要在現有的成本基礎上下降百分之三四十。但公務機的運營成本復雜,拆分到每個環節,維修、航油、機場、機組等,任何一個環節要降低成本都不容易。

    以飛行員為例,由于民航客機和公務機的運營體系存在極大差異,國內公務機企業早期需要花高薪從國外聘請公務機飛行員,同時花費高昂成本培養本土飛行員。駕駛技術、操控不同機型的熟悉程度,以及對機主的服務意識,“這些都需要時間的沉淀、磨合。”劉暢說道。

    最大的難題還是來自基礎設施的制約。根據民航局公布的數據,目前全國共有通用機場357座,而美國機場的數量已經上萬。伴隨著機場資源緊張而來的問題是,機場托管費、起降費也很難降低,每天近萬元的托管費,以及同樣上萬的起降費,都在推高公務機的運營成本。

    劉暢坦言,通過降低成本,才能讓使用公務機的人越來越多。但緊張的機場資源遇上小眾的市場,讓公務機需要必須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分享機場資源。

    劉暢建議,需要市場、政策、地方政府的共同力量才能推動公務航空的發展。“我國現在對通航企業的發展意識是很強的,也意識到了需要構建城市立體交通的必要性。我相信未來有關利好政策會相繼出臺。”

    盡管從業者們已經不滿足于讓公務機只做行業風口變遷的注腳,但想飛入尋常百姓家,仍舊有一些“云團”尚待穿越。

    5540484554995752960.png

    記者手記丨公務機市場真正“起飛”還需時日

    疫情正在催生市場對于公務機的更多需求,包括從前認為購買公務機太過高調的富豪們,出于自身健康與安全考慮,決定購入公務機。

    卓美亞航空CEO徐卓回憶,自己認識的一位客戶從前一直認為公務機太高調不愿意購買,出行基本通過民航飛機。國外疫情爆發時,這名客戶正身處國外,出于安全考慮,他通過徐卓包機回國,并立刻決定購買公務機,而此時正好國內一家風投機構由于項目問題需要資金,其CEO決定出售自己僅使用400小時的私人飛機,于是這名富豪最終花4500萬美元買下了這架原價7000多萬美元的灣流G650。

    在大多數人眼中,私人飛機常常被視為是富豪奢華的玩物和標簽,在公務機從業者眼里,公務機卻更像是提高效率、保障安全的“時間機器”。

    但中國的公務機市場要真正實現起飛,僅僅靠市場并不夠,人才資源、運營成本、基礎設施這些自市場萌芽之初就在制約其發展的難題,如今依舊存在,需要依靠企業、政府等多方協同解決。當行業愿意付出成本培養本土公務機人才,當越來越多的機場能夠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務機市場才能真正繁榮,其便捷、高效的作用才能真正顯現。

    現在,雖有“東風”助推,但我國公務機市場要真正“起飛”還需時日。

    記者:可楊 實習記者:楊煜

    編輯:陳俊杰

    視覺:劉陽

    排版:陳俊杰 王蜀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3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