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03 11:27:39
每經編輯 孫志成
赴美上市僅僅5個月后,滴滴宣布要從紐交所退市了。
12月3日早間,據微博@滴滴出行消息稱,經認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啟動在紐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啟動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
今年6月30日,滴滴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 “DIDI”。本次IPO中,滴滴發行價定為14美元,位于13-14美元/ ADS的發行區間上限。滴滴發行3.17億股ADS,比原計劃的2.88億股多10%。
截至2日收盤,滴滴出行收跌0.13%,報7.8美元/股。
上市距今僅5個月,
是阿里之后中國公司在美規模最大的一次IPO
6月30日,滴滴正式登陸紐交所,股票代碼為"DIDI"。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華興資本、中金、中銀國際、交銀國際等機構擔任承銷商。
本次IPO,滴滴發行價定為14美元,位于13-14美元/ADS的發行區間上限。滴滴發行3.17億股ADS,比原計劃的2.88億股多10%。以14美元的發行價計算,滴滴此次至少募資44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創造了今年以來中國互聯網公司在美募資的最高紀錄,同時,也成為繼阿里巴巴之后,中國公司在美規模最大的一次IPO。
富時羅素此前曾發布報告稱,如果滴滴美股ADS首日上市收盤滿足相關門檻,將有望被快速納入富時羅素全球股票指數系列。
“2012年北京的那個冬夜,下著鵝毛大雪,我的外套根本擋不住寒風。我和好多人一起站在長長的隊伍里等出租車,渾身凍透,瑟瑟發抖,大家都越來越焦慮。”在股東信中,程維如此回憶創立滴滴的初衷。
當年,程維從阿里離職創業,手拿自己的10萬元和曾在阿里的領導王剛那里投資的70萬元,走上創業之路?;蛟S那時候沒有人會想到,這家誕生于中關村的打車軟件公司會成為日后的全球出行巨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2018年5月及8月兩起順風車安全事件開始,滴滴的發展開始不如以前一樣一路順風。
2018年5月-2019年11月,滴滴因安全事件招致輿論爭議,此后“無限期”下架順風車業務令其跌入低谷。經歷長達一年多的整改后,滴滴于2019年末重新上架順風車業務。但復蘇才開始沒多久,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再次讓滴滴面臨部分業務停擺的窘境。
也就是在這一年,滴滴開啟了艱難的多元化擴張之路——社區團購(橙心優選)、花小豬、貨運、跑腿等新業務相繼誕生。在大規模的補貼政策下,花小豬打車迅速攻城略地,并助力滴滴網約車業務重新回到巔峰時期。2020年8月,滴滴全球日訂單量首次突破5000萬單;同年11月,在滴滴創始人程維“投入不設上限”的口號下,滴滴旗下橙心優選日訂單突破1000萬,一度躍居行業第一。
今年7月App遭下架,七部門進駐開展網絡安全審查
今年7月,國家網信辦對滴滴出行啟動網絡安全審查。網信辦表示,經檢測核實,“滴滴企業版”等25款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隨后,滴滴出行以及相關的25款App被下架。
滴滴出行此后表示,正積極全面配合網絡安全審查,市場上關于公司管理層變動的傳言為不實信息。
據中國網信網,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7月16日發布消息,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按照網絡安全審查工作安排,7月16日,國家網信辦會同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進駐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網絡安全審查。
2021年9月1日上午,交通運輸部會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對T3出行、美團出行、曹操出行、高德、滴滴出行、首汽約車、嘀嗒出行、享道出行、如祺出行、陽光出行、萬順叫車等11家網約車平臺公司進行聯合約談。
約談指出,近期,部分平臺公司通過多種營銷手段,惡性競爭,并招募或誘導未取得許可的駕駛員和車輛“帶車加盟”,開展非法營運,擾亂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影響行業安全穩定,損害司乘人員合法權益。
約談要求,各平臺公司要檢視自身存在的問題,立即整改不合規行為,共同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共同營造網約車行業規范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截至目前,滴滴出行及部分相關App仍未上架。
網約車市場群雄逐鹿
在滴滴出行被下線后,網約車市場就迎來了新一輪的“廝殺”。
先是美團打車重新上線,隨后,曹操出行、T3出行等200多家二線網約車公司,也加強了推廣,在司機、乘客兩端投入大量資金補貼并加速進入其他城市,以期抓住網約車行業空窗期謀求更好發展。
就在7月,交通運輸部公布數據顯示,國內訂單量超過30萬單(注:交通運輸部每月以30萬單為標準對主要網約車平臺運行情況進行統計)的網約車平臺共有17家。與6月份相比,新增攜華出行、招招出行、伴個桔子、去哪兒專車、及時用車5家平臺。
圖片來源:交通運輸部微信公眾號
在這17家月訂單超過30萬單的平臺中,有14家平臺7月的訂單量環比有所增加。其中,招招出行、攜華出行、及時用車與陽光出行等4家平臺月訂單量增幅超過100%,實現翻倍增長。
“滴滴被下架后,新客戶無法注冊,只能靠原有客戶維系運營,且部分需要積累新客戶的業務也無法運行,這必然導致其原有的市場份額受到威脅。”一位業內觀察人士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網約車行業正面臨越來越強力的監管。
為增加盈利,網約車平臺往往一方面通過改變計費標準和分成公式的方法對司機提高抽成;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監測對乘客端進行動態調價,也就是用戶經常提到的“大數據殺熟”。
11月30日,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交通運輸新業態從業人員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方方面面再次為網約車發展定下了規矩。
為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保證司乘雙方權益,《意見》要求加強對交通運輸新業態企業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強化交通運輸新業態運行監測,及時預警壟斷風險,加大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力度。
同時,要防范資本在交通運輸新業態領域無序擴張,依法嚴厲查處低價傾銷、“大數據殺熟”、誘導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落實交通運輸新業態企業主體責任,引導企業自覺開展公平競爭,鼓勵企業主動向社會作出公平競爭信用承諾。
《意見》還督促網約車平臺企業合理設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公開發布。要求網約車平臺為符合勞動關系的網約車駕駛員參加社會保險,引導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網約車駕駛員參加相應的社會保險。
11月18日出臺的《綜合運輸服務“十四五”發展規劃》也要求,規范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收費規則,引導平臺經營者降低過高的不合理收費和抽成,提高各項收費標準、規則和抽成比例的透明度。
據交通運輸部微信公眾號介紹,針對網約車司機反映的平臺抽成高、派單規則不合理等問題,交通運輸部會同中央網信辦等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多次對滴滴出行、T3出行等多家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公司進行了聯合約談,督促各平臺公司落實主體責任,合理確定抽成比例和信息服務費水平,立即整改侵害從業人員權益的經營行為。同時,要求平臺公司完善投訴機制,暢通駕駛員利益訴求渠道,及時回應合理訴求與關切,不得敷衍推諉。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每經app、公開資料、北京商報、北京青年報等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