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28 22:38:44
2021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6億元,同比增長34%;實現歸母凈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21%。晨光生活館(含九木雜物社)實現營業收入10.5億元,實現凈利潤約-0.21億元。其中,九木雜物社實現營業收入9.5億元,實現凈利潤約-0.23億元。
每經記者 趙李南 每經編輯 董興生
3月28日,晨光股份(603899.SH)發布2021年年報。2021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6億元,同比增長34%;實現歸母凈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2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以營業收入邊際增長貢獻看,科力普辦公業務為晨光股份貢獻了最多的營業收入增量。相較之下,零售大店業務(含九木雜物社)的收入雖然也呈現了高增長,但該業務的凈利潤仍然虧損。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于垚峰 攝(資料圖)
此外,晨光股份披露,2022年計劃實現營業收入209億元,同比增長19%。
以業務模式的角度看,2021年度,晨光股份的傳統核心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88.8億元,同比增加約13億元;科力普辦公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77.7億元,同比增加約27.7億元;零售大店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10.5億元,同比增加約4億元。
圖片來源:晨光股份2021年年報截圖
晨光股份稱,2021年,公司深耕傳統渠道,聚焦單店質量提升。截至2021年底,晨光股份在全國擁有36家一級合作伙伴、覆蓋1200個城市的二、三級合作伙伴和大客戶,超過8萬家使用“晨光文具”店招的零售終端。
2021年度,科力普辦公業務實現凈利潤2.4億元,同比增長68%。對于科力普,晨光股份稱,辦公直銷業務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具備了作為行業領先的辦公服務商的競爭優勢。
圖片來源:晨光股份2021年年報截圖
“央企客戶方面,入圍國家能源集團、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等項目;政府客戶方面,入圍江蘇省政府采購網上商城等項目;金融客戶方面,入圍農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項目;MRO方面,中標中國電建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等項目。”晨光股份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營業收入取得了增長,但晨光股份2021年度的毛利率有所下降,文教辦公用品制造業與銷售毛利率為32.84%,相較上年減少0.47個百分點;零售業毛利率為12.74%,相較上年減少1.08個百分點。
“成本隨銷售增加同步上升,其中其他產品和辦公直銷成本上升主要是九木雜物社和晨光科力普業務快速發展,銷售量增加所致。”晨光股份表示。
此外,其他收益同比增加、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的同比減少,也對晨光股份的凈利潤增長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2021年度,晨光生活館(含九木雜物社)實現營業收入10.5億元,實現凈利潤約-0.21億元。其中,九木雜物社實現營業收入9.5億元,實現凈利潤約-0.23億元。
截至報告期末,晨光股份在全國擁有523家零售大店,其中晨光生活館60家,九木雜物社463家(直營319家、加盟144家)。
圖片來源:晨光股份2021年年報截圖
對于2021年的零售大店業務,晨光股份表示,面對疫情反復干擾,零售大店業務收入取得增長,虧損顯著縮小。
2015年,晨光股份開始探索新業務,主要包括晨光生活館和晨光科力普。按照晨光股份的說法,晨光生活館是晨光股份直營旗艦大店,是“全品類一站式”文化時尚購物場所。
2016年,晨光股份新設子公司九木雜物社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九木雜物社定位于Shopping Mall為主的精品小百貨店鋪模式,涵蓋實用家居、美麗生活、精品文具、益智文娛、快樂旅行、舒適家紡、雜物收納、時尚數碼和進口食品等零售產品。
在一次回答機構投資者調研提問時,晨光股份曾表示,晨光生活館和九木雜物社都是承載著產品升級和渠道升級的橋頭堡,但各自的使命和定位不一樣,生活館是定位為渠道升級,為存量渠道來做升級為主;雜物社是零售新模式店面。
然而,相較于科力普的蓬勃發展,晨光股份的零售大店探索至今尚未盈利。2017年和2018年,晨光生活館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分別虧損4114.99萬元和3030.04萬元。2019年至2021年度,晨光生活館(含九木雜物社)分別虧損804.67萬元、5022.93萬元和2108.65萬元。
晨光股份表示,2021年度,通過門店陳列、營銷推廣和店員培訓提升門店經營效率,對關鍵零售指標及運營標準的執行情況分析與跟進,九木雜物社持續提升會員活躍度,已積累超過百萬級注冊會員。
展望未來,晨光股份稱,會持續發展零售大店業務,九木雜物社將和公司一起提升高端化產品在該渠道的銷售比例。晨光生活館方面,提高晨光品牌的銷售占比,提升店鋪運營能力,提升人效,實現存量店鋪的單店質量提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