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0 01:01:54
◎在北京最大就醫掛號平臺“京醫通”傳出即將停運的消息后,北京市衛健委、北京銀行先后發聲回應,表示將依法理性解決糾紛,確?;颊哒>歪t。怡合春天在4月20日凌晨發聲,表示在雙方協商期間,公司將保證京醫通線上系統的正常運行。
◎每經記者探訪京醫通運營方怡合春天的營業場所以及工商信息顯示的注冊地址,均未發現該公司身影。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廖藏宜表示,對于像京醫通這類帶有公共服務或公共事業屬性的互聯網醫療產品,應當讓財政、醫院和企業公益方等多方主體協作,各自承擔相應運營成本,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每經記者 林姿辰 張壽林 每經編輯 魏官紅
4月19日早間,在北京最大就醫掛號平臺“京醫通”傳出即將停運的消息后,北京市衛健委、北京銀行(601169.SH)先后發聲回應,表示將依法理性解決糾紛,確?;颊哒>歪t。
由此,北京銀行與“京醫通”運營方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怡合春天)的糾紛浮出水面。作為“停運”消息的源頭,怡合春天在4月20日凌晨發聲,表示在雙方協商期間,公司將保證京醫通線上系統的正常運行,這意味著停運一事或迎來轉機。
4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先后到達公開信息中怡合春天位于朝陽區僑福芳草地的營業場所,以及工商信息顯示的注冊地址,均被告知當地不存在該公司。
作為擁有官方背書且面向活躍市場的知名互聯網醫療平臺,“京醫通”掌握大量用戶個人信息、醫療數據以及資金結算等關鍵內容,其盈利能力缺失究竟是模式問題還是運營能力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廖藏宜表示,目前互聯網醫療在國內的發展面臨市場熱情高漲、民眾需求迫切,但沒有找到有效盈利模式的窘境,對于像京醫通這類帶有公共服務或公共事業屬性的互聯網醫療產品,應當讓多方主體協作,各自承擔相應運營成本,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我司獨立負擔這個公益項目數億元成本長達七年之久,目前我司已不堪重負、彈盡糧絕。”4月18日晚間,蓋有怡合春天印章、落款時間為4月13日的《停運通知》在網絡中流傳開來,怡合春天方面表示因無力承擔高昂的運營成本,京醫通線上系統將于4月20日9時起正式停運。
這份《停運通知》引起軒然大波。4月19日,北京市衛健委、北京銀行緊急回應。北京市衛健委稱,怡合春天作為京醫通線上系統的運營方,與出資建設方北京銀行產生糾紛,北京市衛健委和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前期已關注到此事并指導當事方積極解決糾紛,“已緊急通知雙方,將進一步督促指導雙方從維護公眾利益出發,依法理性解決糾紛,使廣大群眾能夠繼續獲得便利的線上預約服務”。
圖片來源:北京市衛健委官網截圖
北京銀行方面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已收到怡合春天關于“京醫通”停運的通知,“一直以來我行高度重視‘京醫通’的安全運行工作,我行將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繼續與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積極溝通,以理性的態度,加強各方協同,確保患者正常就醫”。
4月20日凌晨,本木醫療微信公眾號發布落款為“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告,稱在北京市衛健委、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等相關部門的積極協調下,公司與北京銀行進行了溝通。后續在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指導下,雙方將以理性的態度對京醫通線上系統的歷史投入和未來運營經費等相關問題進行協商,以推進所有問題的最終解決。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截圖
公告還表示在雙方協商期間,公司將保障京醫通線上系統的正常運行”。這意味著“京醫通停運”一事迎來轉機。
自2011年起,京醫通卡相繼在北京市屬醫院和部屬醫院上線。作為官方網上掛號平臺,不少一號難求的北京熱門醫院都可以在該平臺上進行網上預約。
根據北京市醫管局發布的《2018京醫通就醫數據報告》,通過京醫通自助機和微信掛號已成為市屬醫院患者就醫掛號的首選,占比超八成,外地患者總掛號量占比27.14%,北京患者則占72.86%。截至2018年底,京醫通智能防黃牛系統共限制倒號者20835人次。
北京銀行2020年社會責任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末,“京醫通”項目已覆蓋北京27家三級甲等醫院、34個院部,累計發卡1895萬張,社??ń壎?66萬次,已成為北京地區最主要的預約掛號渠道,成為百姓身邊的診療服務管家。
“京醫通”微博賬號顯示,其認證主體為北京銀行,簡介稱京醫通是原北京市衛計委、北京市醫管局聯合北京銀行共同發起的一項惠民工程,以一張實名制就診卡為載體,搭載跨院結算、電子錢包、掛失解掛等功能,但目前并未有公開消息發布。
“京醫通”微信公眾號則顯示其認證主體為北京市醫院管理局,認證類型為政府。“京醫通”微信公眾號介紹稱,“北京通•京醫通”卡是北京市衛健委、北京市醫院管理局聯合北京銀行推出的具有電子賬戶功能的實名制IC就診卡,可作為醫院就診卡使用,并實現小額支付功能,適用于北京非醫?;颊?、外地來京就診等患者人群。按照規劃,北京通•京醫通卡將逐步替代原來各醫院自行發放的各類診療卡,實現聯網醫院間“一卡通用”。
在北京市政府采購網2017年的一則公示中,關于“京醫通預約平臺導醫服務項目”的擬定唯一服務商為怡合春天。
圖片來源:北京市政府采購網截圖
作為京醫通線上系統的建設和運營方,怡合春天是此次“京醫通”停運風波的信息源頭。
怡合春天在《停運通知》中顯得“怨氣不小”,稱北京銀行作為京醫通線上系統的出資方,一直以來將該公益項目作為其重要社會責任亮點對公眾進行宣傳,卻“一再拒絕履行出資義務”,并稱公司此前數次向政府相關部門及北京銀行反映京醫通線上系統的運營經費問題和相關風險,請各方敦促北京銀行立即著手解決系統的運營經費問題,但截至目前(文件落款日期為4月13日)沒有任何進展。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怡合春天成立于2014年9月18日,注冊資本5000萬元,目前公司股東包括法定代表人馬駿、天悅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天天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眾翰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以及北京眾誼投資中心(有限合伙)。
怡合春天主要股東 圖片來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啟信寶顯示,怡合春天擁有品牌“本木醫療”。根據本木醫療在第三方招聘平臺的信息,該公司致力于移動互聯網醫療的平臺化建設,于2014年9月啟動醫療項目,為全國醫院提供一站式的移動醫療解決方案,快速幫助患者完成從掛號、繳費、取號、就診及其他自助就醫流程。
此外,本木醫療官網顯示,企業智慧醫療服務平臺已累計為超過2.5億位患者提供服務,三甲覆蓋率60%,醫院平均服務滲透率85%,掛號覆蓋率95%。展示的合作醫院包括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朝陽醫院等49家。
圖片來源:本木醫療官網截圖
在4月20日凌晨發聲之前,“京醫通”停運風波的核心主體怡合春天持續保持沉默。
4月19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往怡合春天公開信息顯示的營業場所——北京市朝陽區僑福芳草地,但被物業公司告知該地不存在該公司。隨后,記者來到工商信息顯示的怡合春天注冊地址,該地點位于一所公寓內,注冊地址的隔壁公司稱該地點并非科技公司,并對“怡合春天”的名字感到陌生。
怡合春天工商注冊地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林姿辰 攝
而在第三方招聘平臺顯示的“本木醫療”辦公地點,記者發現了一家陌生的公司,名為三醫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醫互聯)。啟信寶顯示,三醫互聯與怡合春天并無股權關聯關系,但所留企業公開電話一致。
記者撥打啟信寶平臺上三醫互聯所留個人電話,對方表示目前不便接受媒體拜訪,隨后掛斷電話。有意思的是,19日下午,該大廈前臺指引欄中23層三醫互聯的標牌被臨時摘除了。
怡合春天在某招聘平臺上顯示的公司地址實為三醫互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林姿辰 攝
截至發稿,怡合春天的辦公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19日下午,三醫互聯標牌已被摘除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林姿辰 攝
市場上“京醫通停運風波”的進展信息暫時處于停滯狀態。相較“停運”事件帶給用戶的沖擊,其實,怡合春天的運營早已在法律層面暴露了不穩定因素,并以一位股東“出局”告終。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2020年9月披露的《北京眾誼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等與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決議效力確認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以下簡稱民事判決書),判決書確認2019年1月29日的《關于免除馬駿公司CEO職務暨聘任公司新的CEO等人事任免事項的通知》無效。
民事判決書中,雙方辯詞勾勒出了一個失敗的增資擴股案例,以及由此引發的控制權及經營權爭奪。馬駿方面闡述,中青中聯公司遲延支付1.1億元的運營資金,導致怡合春天出現了重大的資金困境,而馬駿為了怡合春天的利益一直向中青中聯公司催要經營資金,提起仲裁,中青中聯法定代表人李興錄做出決定試圖剝奪馬駿和原運營團隊對公司的經營管理權。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中青中聯為中國青旅集團公司參股孫公司。啟信寶數據分析顯示,中青中聯的實控人為北京應大信息產業研究院。2021年6月,中青中聯公司撤資,且怡合春天法定代表人變更為馬駿。
“京醫通停運后,之前掛的號還能用嗎?存的錢還能退嗎?”
盡管運營方已發聲表示“雙方協商期間,公司將保障京醫通線上系統的正常運行”,但從龐大的用戶群體視角出發,目前關注的焦點之一在于協商結束后,尚在進行中的服務能否繼續正常進行。
4月19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用戶身份撥打了北京同仁醫院西區分院的聯系電話,對方稱,京醫通是否停運還需等待北京市官方消息,目前同仁醫院正召開會議,具體辦法仍不清楚,但院方會盡力安排好患者就醫問題。對方表示,京醫通的手持卡不受平臺影響,即使平臺停運,手持卡仍可以在其他自助機正常使用。
對于用戶關于退款的疑問,京醫通公眾號則回復稱“請您到京醫通所支持醫院的建卡中心窗口進行提現,請您攜帶本人建卡時選擇的證件原件【如代辦,還需攜帶代辦人有效證件原件及就診卡原件(京醫通卡/社保卡)】”,“醫院工作時間辦理退費提現即可”。
若“京醫通”最終走向停擺,此后的就醫掛號將如何完成?目前,北京患者就醫線上掛號有兩大途徑,分別為京醫通和114平臺,114預約掛號平臺公眾號的運營主體為“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在2011年7月底開啟了“北京市線上統一掛號時代”。
根據官方平臺2011年報道,原北京市衛生局通過遴選確定由中國聯通北京市分公司承擔全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的建設、運營和維護。平臺通過電話和網站兩種方式面向公眾提供服務。
資料顯示,114掛號平臺堅持公益服務,預約服務零收費、除個別醫院、個別專業外,預約周期3個月。統一預約掛號平臺將由114自主運營,預約掛號患者只需支付市話費用,無須另行繳納服務費。
10年過去,京醫通停運傳聞漸起,而該次停運風波也為同類產品敲響一聲警鐘。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廖藏宜表示,京醫通是個惠民、便民線上就醫服務平臺,不單純是一個企業的公益項目,它的“停運”問題,主要源自其使用者付費的運營模式。而從公共產品的視角出發,若只憑企業的公益心推動,其發展必然不可持續。
廖藏宜告訴記者,目前互聯網醫療在國內的發展面臨市場熱情高漲、民眾需求迫切,但沒有找到有效盈利模式的窘境,對于像京醫通這類帶有公共服務或公共事業屬性的互聯網醫療產品,應當讓多方主體協作,各自承擔相應運營成本,促進其可持續發展,造福民眾。
“從未來趨勢看,隨著大數據時代和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未來政府方面可能要在提高患者就醫的可及性,以及服務便利性上承擔更多的責任。”廖藏宜說道。
(實習生李霞亦有貢獻)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5388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