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24 21:47:05
● 大漠孤煙,絲路綿延,列車呼嘯,曾經“有去無回”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如今萬里黃沙將變萬頃寶藏。
每經記者 范芊芊 楊煜 每經編輯 易啟江
6月16日上午10時53分,5818次列車駛出新疆和田站,開啟了喚醒“沉睡寶藏”之旅。
這一天,隨著和田至若羌的和若鐵路建成通車,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環線隨之全線通車——與現有的南疆鐵路、格庫鐵路等共同構成世界首條環沙漠鐵路線,全長達2712公里。
塔克拉瑪干沙漠被世人稱為死亡之海,其面積達到33萬平方公里,幾乎與3個江蘇省相當,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1980年,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沙漠東緣的羅布泊失蹤,成為一個難解之謎;1996年,探險家余純順也在羅布泊遇難……
蒼茫天穹下,無邊無際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讓人神秘莫測,縹緲間發散出震懾人心的奇異力量。面對莽莽黃沙,人類顯得何其微不足道。
然而,汽笛聲聲、車輪滾滾中,昭示著人類不僅正在征服亙古荒漠,而且也正在喚醒沉睡的浩瀚沙洲。
圖片來源:光明網
樓蘭古國遺址將迎來絡繹不絕的“背包客”;古絲綢之路上將再現客商的來往穿梭,只不過已用長龍般的火車取代了雙峰的駱駝;曾經令人恐懼的羅布泊,卻不斷輸送出糧食生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品”——鉀肥;周邊的礦產、紅棗、玉石等琳瑯滿目的商品,將隨鐵路馳往世界各地;而過去難以運輸的疆外大型機械設備,也將在列車的駕馭之下毫不費力地入疆……
火車站,將成為沿線縣市的經濟支點。和田地委宣傳部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未來他們將圍繞火車站布局產業,大力招商引資,在各縣市火車站建設工業園區,降低運輸成本,帶動更多的群眾就業。
大漠孤煙,絲路綿延,列車奔馳,沉睡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寶藏正在被喚醒。
世界首條環沙漠鐵路線簡介:
和若鐵路西起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東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全長825公里。其與格庫鐵路(若羌-庫爾勒段)、南疆鐵路(庫爾勒-喀什-和田段)共同構成長達2712公里的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環線。途經新疆5個地州,覆蓋南疆地區上千萬各族群眾,浩瀚沙海變通途。
此前,南疆鐵路(吐魯番-庫爾勒-喀什)已于1999年12月全線通車運營;格庫鐵路(青海格爾木市—新疆庫爾勒市)于2020年12月9日實現全線貫通運營。(上圖來源:中國鐵路總公司官方微信公眾號)
世界首條環沙漠鐵路
全線通車
無數前人證明,要穿越萬里黃沙,何其難?而要在沙漠里修鐵路,那更是難上加難,難于上青天。既要考慮修筑中如何征服風沙,更要考慮通車后能否駕馭風沙,要是火車正在飛馳,沙塵暴突然把鐵軌給淹沒了,如何是好?多危險啊!然而,和若鐵路在風沙防治方面有了創新性的措施。
王盡忠是和若鐵路工程的領導者,任新疆和若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的黨委書記、董事長,此前參與過多條環沙漠鐵路建設,被稱為“沙漠王”。
三段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王盡忠都曾參與建設。“從環的周長來說,總共2712公里,我參與了大概2212公里。”
2018年,當得知和若鐵路的初步設計已被批復時,王盡忠主動請纓調任,彼時的他已經臨近退休年齡,正在庫爾勒建設指揮部工作。
“和若鐵路的前期工作是我帶著大家做的,你突然發現那邊已經修到了和田,這邊已經修到了若羌,環塔里木盆地只剩下最后一段,這時又問自己,我為什么不把它環完呢?”談及主動請纓的緣由,59歲的王盡忠仍如當初一般激情澎湃。
在王盡忠看來,從工程技術難點來看,和若鐵路沒有隧道工程,沿線沒有大江大河,也不存在北疆的低溫氣候,而包括和若鐵路在內的南疆鐵路建設最大的難點是風沙。
全長825公里的和若鐵路大約有65%分布在風沙段落,沿線主要地段風季長達7個月。
圖片來源: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作為中國鐵建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和若鐵路項目部經理,張剛坦言,來到工地前,他從未想到和若鐵路的沿線沙塵暴如此肆虐。“大型的沙塵暴持續時間僅有三五個小時,但彌漫性的沙塵天氣則可能會持續一周,無孔不入的沙子為施工、機械設備、交通等都帶來了難題。”
“我們管段535公里,有460公里屬于無人區。”一旦沙塵暴來襲,周邊沒有遮擋物,人很容易被風沙吹走,威脅生命安全。有的利用路基遮擋,有的系好安全繩及時臥倒,有的利用防護欄加以保護。
“有時候中午吃飯時刮了沙塵暴,硬著頭皮也得把加沙子的飯吃下去。”張剛笑稱。
而對于鐵路設計人員來說,風沙容易掩埋鐵軌影響行車安全。“沙子覆蓋鐵路把鋼軌埋掉了,火車再在上面開,就容易翻車掉道了。”王盡忠告訴記者。
為此,和若鐵路建設者創新性的采用“以橋代路”、橋墩工程預制拼裝化技術等新方案、新技術來避沙防沙,還采用植被防護和工程防護相結合的措施來防治風沙。
圖片來源: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在荒無人煙、高溫缺水的沙漠環境種樹,難度可想而知,再加上和若鐵路沿線地質條件復雜,鹽堿害嚴重,更是大大降低了樹苗成活率。
鄧斌主要負責和若鐵路全線的防治風沙工作,他和同事們協助施工方對多個標段采取樹坑換土種植等方式,與鹽堿的增長速度做賽跑,并持續補種,為和若鐵路筑起了一道綠色屏障。
圖片來源: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此外,為給予樹苗源源不斷的“生命源泉”,和若鐵路工程采用了自動化智能控制滴灌管網系統,手機便可遠程控制和監測灌溉情況。
近1300萬株梭梭、紅柳、沙棘等灌木和喬木在曾經的流沙之上茁壯成長,也為和若鐵路防沙固沙筑起了“銅墻鐵壁”。
承載了成百上千管理者、設計者、施工者心血的和若鐵路終于通車了。
王盡忠購買了5818次列車的一張車票,為自己的鐵路建設事業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張剛團隊部分同事還留在當地配合調試,鄧斌則又馬不停蹄地奔赴工地一線。
在和若鐵路建設期間,有年輕人相識、相知、相愛,有建設者操勞白了頭,三年間回家次數屈指可數,但當看到通車的那一刻,他們激動的心情是相似的。
圖片來源: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運輸費用直降三分之二
貨物運輸將發生巨變
1955年秋,一個晴朗的日子,庫爾班大叔穿上節日盛裝,帶上馕,騎著毛驢出發了。
當天,時任于田縣委書記李玉軒下鄉檢查工作,聽說庫爾班大叔騎著毛驢要上北京,立即追趕上去。“從和田到北京坐汽車都要近一個月,騎毛驢可不行。”好不容易,他才把庫爾班大叔勸回。[1]
上個世紀,這則于田縣庫爾班大叔打算騎毛驢到北京的故事廣為流傳。和若鐵路剛好經過了庫爾班大叔的家鄉于田縣,現如今,隨著新疆鐵路、公路覆蓋率的攀升,從于田縣到北京或已縮短至兩天左右。
而和若鐵路是新疆鐵路網主骨架“四縱四橫”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線新建20個新車站,其中洛浦、策勒、玉泉鎮、于田、民豐、南屯、金山、且末、瓦石峽9座車站開辦了客運業務。
圖片來源: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更標志性的意義在于,和若鐵路結束了和田地區洛浦、策勒、于田、民豐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5縣以及兵團農二師第37團(金山鎮)、38團(南屯鎮)、農十四師第225團(玉泉鎮)不通火車的歷史。
一張98元的車票便可從和田站到達若羌站,825公里時長為11小時26分。
對于沿線的當地老百姓和外來務工人員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好消息。且末縣巴格艾日克鄉科臺買艾日克村的村民斯麗木汗·吐爾遜便是其中一員,“現在火車通到我家門口,我真的太高興了,火車運行平穩,而且票價便宜,出行方便多了,真好!”
且末縣素有“天邊小城”之稱,此前當地居民出門一般都是乘坐公共汽車,十幾個小時一路顛簸。后來且末機場建成通航,但動輒近千元的機票價格令不少人望而卻步。
中共和田地區委員會宣傳部(以下簡稱和田地委宣傳部)相關人士告訴每經記者,和若鐵路的通車使當地群眾出行方式更多樣。目前正在計劃開通前往疆外的火車,開通后當地群眾乘坐火車前往疆外將減少一千多公里。和田地區下轄的洛浦、策勒、于田、民豐縣均位于和若鐵路沿線。
圖片來源:和田地區行政公署網站
除了普通百姓出行便利,貨物運輸也將因和若鐵路的通車發生巨大改變,沿線策勒、于田、民豐、且末4座車站都開辦了貨運業務。
多名沿線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前無法通過汽運運輸的拖拉機等大型設備也可以運輸了,貨運量大幅提升,時間大幅縮短,運費大幅降低,運輸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以前運輸依靠汽車,途經不少檢查站,排隊使運輸效率降低,大型貨物也存在無法運輸的難題,再加上現在油價高。”且末德邦分公司負責人梁健稱,鐵路運輸將使費用降低近三分之二,時間上縮短了差不多五六個小時。
蔣德軍也有相似的感受,他在新疆且末小宛有機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小宛公司)任董事長,公司銷售的主要是當地的優勢農產品紅棗。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全縣紅棗的總產量是40萬噸左右,用快遞運輸價格是每公斤6元左右,據此測算40萬噸需要24億元,用汽車運輸的價格為每噸750元,40萬噸紅棗也需要3億元。“運費是一個天文數字,我們測算了一下,用鐵路運輸,費用將至少降低30%左右。”
圖片來源: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圍繞火車站布局產業
招商引資建工業園區
以天山為界,新疆可分為北疆和南疆。長期以來,南疆的經濟發展程度都較落后于北疆。如何讓當地產品開辟更大市場空間、帶動經濟發展,始終是決策者在思考的問題。
林果業是南疆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部分縣市中,林果業收入可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5%以上[2]。以憑借紅棗而聞名的且末縣為例,據蔣德軍介紹,不僅當地大部分農牧民家里都有紅棗地,他們主要的收入也來自于種植紅棗。
和若鐵路為當地產業的升級打開了窗口。眾所周知,時間在瓜果產品的市場競爭中起著重要作用。運輸時間一長,客戶的體驗會打了折扣,瓜果的品質和口感也會受到影響。但通過鐵路運輸,產品到達客戶手上的時效變短,費用也會更便宜。
在蔣德軍看來,外運更加方便后,可以進一步鞏固產業基礎,提高市場競爭力;無形之中也會帶動老百姓更進一步的收益。
圖片來源: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且末縣委外宣辦告訴每經記者,未來他們還將著力推進“鐵路+電商”模式,助推有機產品銷售加速“跑起來”,為且末特色有機農產品帶貨、帶流量,幫助農戶增收致富。
要想富,先修路。“小紅棗”的故事不是最后一頁。沿著和若鐵路前行,沿線的各類產品都有了“走出去”的機會。
皮薄粒大的皮亞曼石榴,被譽為“沙漠人參”的和田大蕓,商業價值極高的于田沙漠玫瑰……在800多公里和若鐵路的助力下,琳瑯滿目的特色產品將順著這條“產業走廊”,走向內地、乃至中東或者歐亞市場。
買吐送·胡普丁對此深有同感。他從小跟隨父親學習編織地毯技術,后來又開辦了一家地毯廠收徒創業。他說,有不少外商和一、二線城市的企業想和他們合作,但把產品運出去有些困難。“現在有了和若鐵路,我的產品可以坐著火車發往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們都可以感受我們中國的地毯文化,用上我們的手工羊毛地毯。”
與此同時,沿線縣市的連接也更加緊密,車站將成為產業集聚的支點。和田地委宣傳部相關人士告訴每經記者,未來他們將圍繞火車站布局產業,大力招商引資。在各縣市火車站建設工業園區,降低運輸成本,帶動更多的群眾就業。
圖片來源: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新疆旅游熱度環比上漲24%
將開通旅游專列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千余年前,岑參行走西域,筆下風光壯闊。千余年后,“背包客”接踵而至,穿越漫漫遠方。
新疆,以其獨特的人文地理風貌,吸引千萬游客長途跋涉,感受別樣景致。在這里,小毛驢的銅鈴嘀哩作響,多民族的文化融合交匯,古國的傳說隨著大風綿延悠揚。
圖片來源:新疆和田地區行政公署網站
然而,旅游資源豐富的新疆并沒有因此成為出行的熱土。此前交通的不便,難免會抬高旅客的成本、降低旅行意愿。游客來訪人數不多,也阻礙了部分地區進一步開發旅游資源。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疫情前(2019年),新疆接待游客達到2.09億人次。這個數據在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排名靠后,諸如貴州省、四川省等旅游大省,在當年的游客數量分別達到11.35人次和7.55億人次。新冠疫情暴發后,全國旅游業遭受打擊。2021年,新疆接待旅游人數降至1.91億人次,尚未完全恢復。
2022年,新疆力爭接待游客達到2.5億人次。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離不開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F在,隨著和若鐵路的開通運營,沿線縣市的古老文化和南疆美景有望煥發更強的生命力。
據同程旅行大數據,在和若鐵路開通運營后,6月17日至19日,新疆旅游搜索熱度環比上漲24%。和若鐵路對新疆旅游的帶動作用已然顯現。
新疆和田也是歌舞之鄉 圖片來源:和田地區行政公署網站
“過去,人們只能通過自駕或包車的方式前往南疆旅游,無論在時間和經濟成本上,還是在對旅游經驗的要求上,門檻都是比較高的。而和若鐵路開通后,更多普通游客可以通過火車走進南疆,一睹大漠風光。”6月20日,同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明陽向每經記者表示。
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是和若鐵路的主管單位,據其介紹,和若鐵路上新建了9座客運站房。其中,洛浦站、策勒站、玉泉鎮站、于田站、民豐站等5座車站位于和田地區,且末站、金山站、南屯站位于且末縣境內,瓦石峽站位于若羌縣內。
每座車站都結合了地域、氣候特征,做到“一站一景”,旅客出站的一刻就能與當地的特色“親密接觸”。例如,民豐站的設計便與當地尼雅遺址發現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相關,后者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路有了,下一個問題就是怎么吸引人來。趁熱打鐵,當地政府紛紛開始布局謀劃。
和田地委宣傳部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將圍繞鐵路開通發展旅游,通過云宣傳、推介會等方式,將和田的旅游資源推介出去,吸引更多的群眾來和旅游;與援疆省市對接,開通旅游專列,從民豐方向一路向西航行,帶動和田經濟發展。此外,還將加強溝通對接,爭取盡快開通從喀什或和田通往內地的火車,方便更多群眾出疆,方便內地游客來和。
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嘯風已經吹過上萬年。
塔克拉瑪干在維吾爾語中一層意思為“遠去的家園”,另一層意思為“地下埋有珍寶的地方”。
隨著和若鐵路的通車,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線形成了一個閉環,“死亡之海”變身寶藏,沿線隱藏的“珍寶”亟待被挖掘,這條環沙漠鐵路的價值極富想象力。
它是新疆內部溝通的樞紐,是疆內連接疆外,甚至中東、亞歐市場的重要通道,各地區特色產品將乘上“快車道”銷往世界各地,四面八方的“背包客”又多了一個便捷方式領略南疆風光與歷史人文。
未來,政府部門打算在鐵路沿線招商引資,鐵路建設者們打算建設更多鐵路,縮短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沿線企業則正描摹著未來商業版圖擴張的景象。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1] 騎著毛驢上北京”,庫爾班大叔的故事你還記得嗎?| 總書記講過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中國民族報
[2] 新疆南疆深耕特色林果產業 林果業“接二連三”釋放疊加效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 范芊芊 楊煜
編輯 | 易啟江
視覺 | 劉青彥
視頻編輯 | 張軼
排版 | 易啟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