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14 22:07:56
◎近日,印度央行推出國際貿易的盧比結算機制,立即生效。
◎印度此項最新宣布受到市場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進行了專訪,她指出,需要審慎評估印度推出盧比結算機制的有效性。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實習編輯 馬子卿
近日,印度央行推出國際貿易的盧比結算機制,立即生效。
印度央行指出,以盧比結算進出口貨物的發票、支付和結算,是為了促進全球貿易的增長,提高全球貿易界對印度盧比的興趣,促進印度的出口。
按照這一機制,印度和貿易伙伴國家之間的貨幣匯率可由市場決定。通過該機制進行進口的印度進口商,應根據海外賣方的貨物或服務供應發票以盧比付款,同時,通過該機制進行貨物和服務出口的印度出口商,應從伙伴國代理銀行指定的特別賬戶中以盧比取得出口收益。
記者獲悉,今年上半年,西方將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禁止俄金融機構進行美元交易等措施,導致印度對俄貿易商無法正常收到的貨款額在3月初便達到5億美元。印度央行著手與俄羅斯就締結貿易協定進行磋商,協議繞開美元推動盧布-盧比貿易結算。
印度此項最新宣布受到市場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稱“NBD”)對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進行了專訪,她指出,需要審慎評估印度推出盧比結算機制的有效性。
NBD:請問您如何解讀印度推出盧比結算機制推出的原因和前景?
譚雅玲:眼下推出本幣國際貿易結算機制,在我看來,他們更多是從貿易產品的角度考慮問題,而嚴重忽略了另一端——貨幣以及金融的系統性,對貨幣之間的結算交易思考不足。進一步說,對當前全球美元結算體系的地位認知不夠,情緒因素較濃。這也是當前新興市場較為普遍的現象。
新興市場經濟體可能自身經濟增長較快,但在實力上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
就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占比而言,其在國際外匯儲備中達到60%左右,一支獨大。當前,全球潮流和輿論導向偏于去美元化,包括美國國債拋售論等,在此場合下,大家容易出現誤判。若對金融循環判斷過于簡單,潛在風險未來爆發的可能性較大。
從盧比結算機制的推出過程來看,或許這與俄羅斯的資源要素有較大關系。相對于俄羅斯是石油供給大國,印度是石油、煤炭需求大國,其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80%。此時,盧比若參與俄羅斯去美元化結算,俄羅斯對印度的石油、煤炭出口或許將提供更多便捷。
事實上,俄羅斯的盧布令推出后,目前并未達到預期效果。美國與俄羅斯的石油交易是美元而非盧布結算,歐盟與俄羅斯的能源交易也并非全是盧布。因此,想法、現實以及執行三者之間大為迥異,同理,我們也應審慎評估印度推出盧比結算機制的有效性。
大家討論貨幣結算方式時候忽略了一個邏輯,即本幣國際化,重點不是將本幣推向國際,而是國際接不接受,多邊機構是否認可。
正因美元價格起伏漲落,印度盧比匯率波動較大。一旦美元升值,全球其他經濟體都將承壓,難以承擔穩定幣角色。綜上所述,目前所推出的本幣結算方式,難有實質性進展。
NBD:請問印度此次推出新興市場貨幣,國際化深度相對不足的盧比結算機制,與早前的俄羅斯盧布結算令、人民幣跨境結算等有哪些異同?
譚雅玲:第一,這些都是新興市場貨幣,國際化深度相對不足。
第二,一只貨幣要具備國際結算功能,其內部金融市場體系和機制應是完善的,比如貨幣進出絕對自由等?,F在看三者都不具備,至少存在資本項目管制。
第三,當前,美聯儲加息,全球市場彌漫恐慌。此時推行本幣結算,自身體系并不具備支撐內外循環的基本要求,是沒有可操作性的,反倒可能給自身增加麻煩而不是帶來優勢。
不管盧布結算還是盧比結算,一定是在本幣升值的前提下推進,才更為順利。試想,盧布短期內貶值7%,誰敢押注于它。
NBD:請問在地緣政治和各國本幣匯率承壓的背景下,會否有更多國家嘗試以非美貨幣進行儲備和國際貿易結算?
譚雅玲:逆全球化本身并非理性選擇,因為全球化既有進程決定了不可能去全球化。
剛剛發布的6月外貿數據中,盡管美國是我們第三貿易伙伴,但對其貿易當月增長達11%。中美已形成相對固定的供應鏈結構和供需循環,改變趨勢是幾乎不能的。不要用階段性現象去代替和對抗客觀趨勢。
NBD:近期有聲音稱金磚國家未來可能建立一種新的儲備貨幣,您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譚雅玲:站在當下看,這種可能性太小。金磚五國凝聚力究竟如何是討論金融合作的前提。
NBD:請問中國的外貿企業,當下應如何應對匯率市場波動?
譚雅玲:從今年的趨勢來看,第一,匯率層面,對外貿企業應是一個利好階段,因為人民幣過度升值后,開始修復性地貶值,當然,可能也并未達到外貿企業過往的盈利水準。因為人民幣水平曾經被高估過。
第二,在匯率上疊加了原材料、海運人工成本的上揚。當前,外貿企業面臨的風險不僅是匯率波動。盡管匯率回調,但其他成本上調,總體上可能是換湯不換藥,壓力依然大,更何況外貿企業還面臨一個產品周期,即需求減少,因為產品自然消耗存在一定周期。
第三,中美經貿關系對外貿依然形成壓力,美國力圖擺脫對全球供應鏈的依賴。
總體而言,還是應該把外貿企業面臨的“風險大于機遇”考慮的多一點,外貿企業對匯款市場波動的應對會更主動,而不是被動。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