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18 22:52:51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71430億元,同比增長6.1%。
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有哪些亮點?下半年還會在哪些領域發力?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對中國財科院財政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趙福昌進行了電話專訪。
對于固定資產投資為何能夠持續回升,趙福昌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個是政策的支持,一個是疫情的有效防控。首先是政策在不斷加力,一些政策出臺之后,有相應的舉措去保障政策能夠落地生效,使投資能夠切實有效地實施。其次,投資的持續回升還取決于有效的疫情防控。
趙福昌 受訪者供圖
兩大因素促投資持續回升
NBD:您認為上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有哪些亮點?
趙福昌:首先,上半年投資數據本身就是一個亮點,因為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里主要的貢獻是投資和消費,消費還處于負增長,因此投資“同比增長6.1%”應該是非常亮眼的一個數據。這對于促進經濟企穩回升,二季度經濟正增長、上半年經濟增長2.5%是功不可沒的。
其次,從結構上分領域來看,制造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制造業投資增長10.4%,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1%,都比較亮眼,這就保證了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5.4%的情況下,整個固定資產投資能夠實現6.1%的增長。這一點從分產業看的數據里也能得到印證,產業投資數據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4.0%,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0.9%,第三產業投資增長4.0%。
第三個比較突出的還是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0.2%,無論是制造業的高技術投資,還是服務業的高技術投資,增長都很高,分別增長23.8%、12.6%。事實上,高技術投資非常亮眼的特點在近兩年來一直都很鮮明。當然,這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與政策支持形成合力的結果。
另外,社會領域投資增長14.9%也是比較可觀的,其中衛生、教育投資分別增長34.5%、10.0%。這主要是由于我們加大了對衛生、教育方面的投入。
NBD:您認為固定資產投資能夠持續回升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
趙福昌: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個是政策的支持,一個是疫情的有效防控。首先是政策在不斷加力,一些政策出臺之后,有相應的舉措去保障政策能夠落地生效,使投資能夠切實有效地實施。
比如我們預算內投資大概是萬億元的規模,地方政府專項債是3.65萬億元。國務院印發的《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里提出,政策性開發性銀行要優化貸款結構,投放更多更長期限貸款;支持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行3000億元鐵路建設債券;支持航空業發行2000億元債券。近期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運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等籌資3000億元,用于補充重大項目資本金或為專項債項目資本金搭橋。這些政策都對投資的落地生效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其次,投資的持續回升還取決于有效的疫情防控。疫情不只對消費有消極影響,對投資的影響也很顯著。從數據上看,4月份上海等地疫情散發,對投資的影響比較大,5月份疫情趨穩,數據就有所好轉,到6月份疫情相對控制住,投資數據持續回升。并且,從這個角度來說,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后,投資還會進一步回升。
可從民間、外商投資發力
NBD:您認為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還可以在哪些領域發力?
趙福昌:發力點其實主要是看上半年的短板在哪里。從上半年的投資數據來看,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增速相對比較低,因此要從這里發力,一方面是要讓其有錢投資,使信貸資金能夠進到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要讓他們有穩定的預期,預期不穩是影響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的重要因素,因此就需要有相關的政策保障,包括要素的保障。如果政策到位,對投資還是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另外由于專項債規模比較大,目前專項債使用的領域已經放寬,除了用于傳統的基建項目、社會領域的投資之外,對新基建等領域的投資還可以適度超前,這可以通過政策支持持續發力,而且這也符合經濟轉型,向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NBD:要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除了穩投資外,您認為是否還需要出臺一些新的穩增長措施?
趙福昌:投資方面,目前已經出臺了很多政策,但政策落地還有一個過程,因此要加快政策的落地,使資金盡快到位,包括資本金、土地等相關要素、審批等各個方面相關政策的保障,保證政策出臺后,這些錢能盡快花出去,形成實物工作量。
除了投資要繼續發力之外,還要大力刺激消費。上半年消費還是負增長,前期促消費的政策已經出臺不少,比如對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支持等,這些政策實際上對汽車領域的支持是比較大的。
除了繼續促進汽車消費外,還應促進家電類產品的消費,因為家電產品的產業鏈比較長。另外,放寬對旅游、酒店等社會服務行業的限制。目前對于這些行業政策邊際是放寬了,但是在實際出行中可能還有一些因疫情防控等因素受到的限制。如果政策能夠真正進一步放寬,使旅游、酒店等消費潛力釋放出來,也是一個增長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