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工信部: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 截至6月底已建成5G基站170萬個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26 21:39:33

    ◎十年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6.98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業供給體系質量大幅提升。工業產品供給的數量、質量和檔次都有了全面提升,世界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四成以上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旭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工信部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7月26日,該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舉行第一場,主題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夯實實體經濟根基”。

    工信部規劃司司長王偉在介紹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情況時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十年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6.98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

    此外,我國制造業體系完整優勢更加凸顯,按照國民經濟統計分類,我國制造業有31個大類、179個中類和609個小類,是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的制造業。

    “產業鏈配套能力全球領先,具有強大的韌性和發展潛力,這種體系完備、配套完善、組織協作能力強的優勢在我們應對新冠疫情等外部沖擊過程中得到了充分彰顯。”王偉強調。

    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工信部

    新能源汽車產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

    王偉在發布會上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業供給體系質量大幅提升。工業產品供給的數量、質量和檔次都有了全面提升,世界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四成以上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節能冰箱、全自動洗衣機、變頻空調、汽車等中高端產品已走進尋常百姓家,顯著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品質。

    他舉例說,比如汽車,我國汽車保有量從2010年的0.78億輛大幅增長到當前的3.1億輛,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量已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在續航里程、操控性能、充換電便利度、智能化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品牌和價格上也有了更多選擇。

    再比如手機,2021年我國5G手機出貨量達到2.7億部,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5.9%,和十年前相比,今天的手機無論是外觀、性能還是使用體驗都有了質的飛躍。

    同時,形成了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先進制造業集群等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發展載體。目前,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已有445家,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比重已超過三成,這些基地和集群在增強我國制造業供給能力和產業鏈韌性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另外,我國制造業的生產模式也發生了深刻變革。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勢,制造業向智能、綠色、服務方向升級取得了顯著成效。

    具體而言,數字化方面,2021年,我國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3%和74.7%,較2012年分別提高30.7和25.9個百分點,一批智能示范工廠加快建成,智能制造應用規模全球領先,石化、鋼鐵、建材等行業已擁有一批制造能力和智能化水平獨步全球的領先企業。

    綠色化方面,通過持續努力,我國已初步形成綠色制造體系,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十二五”“十三五”分別下降28%和16%,2021年又進一步下降5.6%。

    此外,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的步伐明顯加快。從創新投入看,我國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達到10.3%,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

    從創新體系看,我們已布局建設2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地方共建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建設125個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共性技術供給能力大幅提高。

    從創新成果看,規上工業企業新產品收入占業務收入比重從2012年的11.9%提高到2021年的22.4%,大國重器亮點紛呈,“蛟龍”潛海、雙龍探極、C919試飛、“嫦娥”攬月、“北斗”組網、“九章”問世,一大批重大標志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制造業不斷攀上新的高度。

    工作人員正搭建5G基站 圖片來源:新華社

    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

    制造業的數字化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任愛光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工信部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以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開展了3方面工作:

    首先是推進技術創新攻關,以人工智能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為抓手,發現和培育優秀企業,競爭產出一批優秀產品,聯合國家藥監局開展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專題揭榜工作,調動行業資源和積極性,構建研發-產業-應用“快車道”。組建智能傳感器、智能網聯汽車等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強共性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鼓勵高校、企業組成聯合體開展協同創新。

    其次是促進賦能應用落地,批復建設8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部省協同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加強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產業服務能力。積極挖掘并開放一批應用場景,以用促研推動智能技術產品落地應用與迭代。組織開展AI精準賦能中小企業活動,編制《人工智能賦能中小企業技術產品供需目錄》,促進智能化轉型。

    此外,打造融通產業生態,建設一批5G基站、工業互聯網平臺、算力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支持建設并開放行業數據集,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引導鼓勵國內開發框架開源開放,推動建立軟硬一體、上下游聯動的產業生態體系。強化標準引領,加強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組織編制《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30項智能制造國家標準。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積極進展。”任愛光說,一是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不斷加速,培育成長出一批傳統行業+AI的典型企業,推廣應用一批智能化升級的典型案例,導出形成AI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

    智能制造領域,智能技術的應用極大提升了產品檢測效率和設備利用效率。智慧醫療領域,智能技術有效減輕醫護人員工作壓力,提高醫療裝備的診斷準確性與服務便捷性,目前,國內已獲批40余張AI影像醫療器械三類證。

    二是智能產業實力持續提升。任愛光提到,據測算,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企業數量超過3000家。智能芯片、開源框架等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要突破,智能芯片、終端、機器人等標志性產品的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三是新型基礎設施布局逐步完善,通過以建帶用、以用促建,截至6月底,已建成5G基站170萬個,培育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150家、連接工業設備超過7800萬臺(套)。全國建成多個算力中心、數據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行業數據集建設數量與質量不斷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先導區作用,通過揭榜掛帥等手段,加速推動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融合應用,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示范推廣。”任愛光說。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能源汽車 人工智能 工信部 5G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