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31 16:07:31
◎上半年,北京、上海、蘇州領跑第一方陣,深圳、廣州、成都、嘉興則居于第二梯隊。
◎萬億GDP城市中,長沙、青島分別收獲2家、1家上市公司,實現了2022年新增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每經記者 張海妮 湯輝 每經編輯 文多
如果說企業如同一個個紅細胞,那它們所在的城市就是人體。紅細胞充足活躍,人也精力充沛。上市公司作為眾多紅細胞中,更大、更強、更有活力的群體,多數處于領跑的位置。透過人體中的紅細胞數量與質量,我們也就能從顯微鏡下看到一整座城市的經濟活力。
一季度時,新增上市公司數量上的前三名是滬京廣。但縱觀整個上半年,京滬雖依然穩居三甲,卻有蘇州強勢發力,與上海并列榜眼。
讓人不大能想到的是,嘉興市有7家公司上市,以“黑馬”之姿成功闖入八強。
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均有85家公司登陸A股市場?;仡櫼患径?,上海、北京、廣州分別有9家、7家、5家公司成功登陸A股,居于第一方陣。二季度,北京、蘇州、深圳發力,分別新增10家、10家、8家上市公司。
縱觀整個上半年,北京、上海、蘇州領跑第一方陣,深圳、廣州、成都、嘉興則居于第二梯隊。
二季度,萬億GDP城市俱樂部中,長沙、青島分別收獲2家、1家上市公司,實現了2022年新增上市公司零的突破,而鄭州還處于“蓄力”階段,在24個俱樂部成員中暫時掉隊。
“蓄力”中的河南省,對推動企業上市工作其實相當重視。2022年7月6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推進企業上市五年倍增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自2022年起5年內,力爭全省每年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20家,其中鄭州5年新增33家。方案還提出了相關配套激勵政策,按照IPO申報節點,由省財政給予50萬元、150萬元不等的補助。
從新增上市公司的市值看,北京不僅新增公司數量多,新增合計市值及新增公司市值均值也高——北京二季度新增10家公司,新增市值合計高達9686.95億元(新增市值為6月30日收盤數據,下同),單家公司新增市值都接近1000億元,將其他城市遠遠拋于身后。
二季度,北京新增上市公司市值近萬億元,遙遙領先其他城市。具體來看,與一季度中國移動(SH600941,股價58.20元,市值1.24萬億元)上市類似,二季度中國海油(SH600938,股價15.10元,市值7193億元)上市,也貢獻了超過7000億元市值,成為絕對主力。中國移動、中國海油接力上市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總部經濟”的特征。
截至7月29日,北京共有441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20.91萬億元。記者分析市值前30的上市公司發現,它們幾乎部是業務覆蓋全國甚至全球,總部位于北京的大型企業。從行業上看,這30家公司主要集中在銀行、石化、電力、通信等行業,關乎國民經濟的命脈。
北京總部經濟發達,與北京的區位、金融資源、交通等優勢密不可分,來自政府層面的重視同樣顯而易見。2021年2月,北京市政府印發《北京市促進總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規定》,提出從研發創新、知識產權等角度對總部企業提供支持。
北京A股上市公司市值前30名中,工程機械龍頭三一重工(SH600031,股價17.04元,市值1447億元)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三一重工起步于湖南小城漣源,后轉戰長沙,2012年宣布將總部遷往北京。在當時的公告中,三一重工表示,將總部遷往北京的原因之一是加速推動公司國際化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三一重工的兄弟公司三一重能(SH688349,股價51.30元,市值604億元),也在二季度成功上市,兩家公司的注冊地和辦公地都位于北京昌平。三一重能近年來在風電整機市場份額迅速提升,此次IPO募集56億元,將投向新建大兆瓦風機整機生產線項目等。
當然,有企業將總部搬入北京,也有企業選擇離開。國內水電龍頭企業長江三峽集團2021年遷往武漢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求婚現場,一架小巧的無人機送來了鉆戒,這種浪漫的感覺可能會維持一輩子;校慶,來一場炫酷的無飛機表演,也已司空見慣;豐收時節,一朵朵雪白的棉桃在枝頭綻放,無人機噴灑著落葉劑,等葉子落光再機械采摘,可以大幅提高棉花的品質……
按用途分,民用無人機主要應用于測繪與地理信息、農林植保、安防監控、快遞物流、巡檢等方面。
圖片來源:中無人機招股書截圖
提及無人機,很多人會想到深圳的大疆。不過,成都、南京的無人機企業數量也不少。
根據《無人機產業發展指南-成都模式》一書中的數據,成都從事無人機銷售、研發、運維管理、應用服務的相關企業有約200家,其中軍品企業有30余家,民營企業規模在70人以上的企業有40余家,規模在40人左右的企業有100余家。
6月29日,作為成都無人機產業的代表公司之一,中無人機(SH688297,股價49.40元,市值333億元)在科創板完成首秀,當日盤中最大漲幅接近80%。
至此,成都兩大無人機公司——中無人機、縱橫股份(SH688070,股價52.78元、市值46億元)在科創板順利會師,比翼齊飛。其中,中無人機主要生產軍民兩用翼龍無人機,縱橫股份則以工業無人機的生產為主。
此外,成都另一家無人機行業公司——立航科技(SH603261,股價46.76元,市值36億元)也已經上市。
這三家公司上市的背后,離不開成都無人機產業鏈的支撐,具體來說,是合作伙伴及高端人才的支撐。
王利光,縱橫股份副總經理、無人機中心主任,長期從事無人機的研究,擅長無人機總體設計、機械設計。他在微型飛行器、低雷諾數空氣動力學、低湍流度實驗空氣動力學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于2017年6月入選成都市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蓉漂計劃”、被授予成都市特聘專家稱號。
王利光不是唯一一個選擇成為“蓉漂”的人。每年4月最后一周的周六,是“蓉漂人才日”。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成都10年(2011年~2020年)人口凈增加581.89萬人。這些凈流入的人口,一邊彰顯了成都的吸引力,一邊也為成都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我們公司2010年成立的時候就在成都,專注做無人機的飛控系統。”縱橫股份董事長任斌曾在分享創業經歷時提到,2015年做無人機整機的時候,投資人并不理解公司為何扎根成都。
“我跟投資人講,無人機是ICT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賦能航空產業的結果,無人機產品和技術的創新更需要潛心打磨和長期沉淀。”而他選擇扎根成都的原因,是這里有深厚的航空產業基礎,這座城市的開放性、包容性,更適合工業無人機產業的發展。
縱橫股份無人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根據Frost&Sullivan預測,到2024年,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增長至4157.27億元,2015年~2024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43.03%。此外,預計至2024年,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3208.20億元,2015年~2024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57.55%。
“航空產業的創新,就像是一場馬拉松,需要的是時間和耐力。在成都,我們一點一滴地積累,不斷思考、研發、打磨產品。”任斌表示,也是在成都,縱橫股份取得了迄今為止最重要的研發成果——研制出了CW大鵬無人機。
企業享受到的種種優渥環境背后,是當地政府的高瞻遠矚、提前布局。
早在2017年5月,成都就在《成都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從政府層面對無人機產業進行規劃。同年7月,《成都市通用航空產業三年行動計劃》中進一步提出要推動無人機在成都市國土測繪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帶動其商用無人機產業的快速發展。
2021年12月10日,成都市召開產業建圈強鏈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會上正式提出,成都將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重點打造工業無人機產業鏈,力爭到2025年產值規模達到100億元,成都無人機產業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今年4月,《成都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出爐。在“產業數字化”提出的突出發展的七大數字新興優勢產業中,無人機產業被放在首要位置。
(每經記者胥帥對此文亦有貢獻)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005642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