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10 20:04:54
◎8月9日晚間,兒藥龍頭葵花藥業披露2022年半年度報告,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49億元,同比增長7.01%;歸母凈利潤4.01億元,同比增長30.56%。
◎葵花藥業上半年研發費用4661.23萬元,在公司收入中占比2.07%,同比增加0.80%,不僅較上年同期2.36%的增速走低,也顯著低于同業公司健民集團、康緣藥業今年同期88.43%、28.01%的研發費用增長率。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楊夏
8月9日晚間,葵花藥業(SZ002737,股價18.75元,市值109.50億元)披露2022年半年度報告,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49億元,同比增長7.01%;歸母凈利潤4.01億元,同比增長30.56%。
其中,作為公司發展兩翼之一的健康養生品持續發力,營養保健品收入同比增長22.62%,取代中藥產品成為葵花藥業產品的增長擔當;作為公司第一核心戰略的兒藥不甘落后,葵花藥業擬設立全資子公司完成“現有品種和技術的提檔升級”。
不過,“重營銷、輕研發”的風格在葵花藥業發展前路上懸下一個問號。半年報顯示,葵花藥業廣告及業務宣傳費、研發費用在公司營收中占比分別為15.30%和2.07%,研發費用上半年同比增長率為0.80%,較同業公司差距明顯。
1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葵花藥業方面,公司以不便回復為由婉拒采訪。
作為以中成藥為主導的醫藥集團企業,兒童用藥是葵花藥業的主賽道。
從收入看,公司今年上半年中藥、化藥制劑和營養保健品產品收入在葵花藥業的營業收入占比仍依次遞減,且中藥產品以超七成的收入占比繼續擔任公司收入主力,但其銷售增速不再為全產品第一,取而代之的是營養保健品。后者上半年收入7473.9 0萬元,同比增長22.62%。
葵花藥業202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構成 圖片來源:公司2022年半年報
從盈利能力考量,今年上半年,葵花藥業中成藥和化學制劑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60.34%和59.86%,分別同比增長2.48和0.18個百分點,公司醫藥行業毛利率59.05%,同比增長0.83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變化不大。
而作為占公司營業收入或營業利潤10%以下的產品,葵花藥業的營養保健品板塊值得關注。
作為單獨項目,“營養保健品”在2017年半年度報告中首次出現,2018年半年報至2021年半年報中顯示的產品收入同比增速依次為611.98%、-7.17%、-27.66%、22.78%,截至目前已經連續兩個半年度維持20%以上的增長。
今年上半年,葵花藥業擬以自有資金向格樂瑞(無錫)營養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格樂瑞”)2000萬元,持股比例10%。
半年報顯示公司目前已完成首期出資1500萬元。而格樂瑞的主要業務為食品、制藥、生物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食品的生產、銷售(含網上銷售),貼合葵花藥業的營養保健品板塊。
此外,隨著國家藥監局6月“對具有臨床價值、患者急需的兒童用藥優先審評審批,開通兒童藥綠色通道”的積極發聲,作為兒藥龍頭的葵花藥業也有意鞏固自己在優勢賽道的競爭力,并在7月底的公告表示“兒童用藥是公司第一核心戰略”。
該公告顯示,葵花藥業擬出資5400萬元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北京葵花醫藥研究有限責任公司,“致力于國內外優質兒童制劑技術引入、兒童仿制制劑研發、公司兒童用藥領域現有品種和技術的提檔升級”。
最新出爐的半年報中,葵花藥業“重營銷、輕研發”的風格雖然依舊持續。
具體而言,葵花藥業上半年研發費用4661.23萬元,在公司收入中占比2.07%,同比增加0.80%,不僅較上年同期2.36%的增速走低,也顯著低于同業公司健民集團(SH600976,股價43.42元,市值66.61億元)、康緣藥業(SH600557,股價13.88元,市值80.01億元)今年同期88.43%、28.01%的研發費用增長率。
此外,在今年上半年的半年度報告中,葵花藥業未提到公司未來的研發方向和研發工作推進內容。
而在營銷方面,葵花藥業投入頗多,上半年僅廣告及業務的宣傳費為3.44億元,雖同比下降5.49%,在公司收入中占比15.30%。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葵花藥業通過與地方衛視合作地方春晚,集中海量曝光,完成品牌形象年輕化迭代,并投放問診平臺-春雨醫生,集成患教服務;同時,公司聚焦單品,打造以產品為核心的“芪斛楂成長季”、以品類為核心的“小葵花健康包”等主題活動,從公益角度推行“葵花護肝月”主題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手握“小葵花”兒藥和“小葵花”成人藥兩大品牌的龍頭公司,抓住“流量密碼”,將流量轉換為“留量”是葵花藥業如今躋身行業前列的競爭力之一。
不過,目前國內兒科藥研發生產在臨床試驗推進和定價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隨著近年來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落地,新企業持續涌入兒藥市場,行業競爭愈發激烈。
未來,“重營銷、輕研發”的策略能否支撐葵花藥業收入、業績的持續增長,仍待時間作答。
(實習生胡濟釗對本文亦有貢獻)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