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21 21:03:14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實習編輯 馬子卿
8月20日,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夏季峰會上,國務院參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發表演講指出,當前,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不足,金融體系充裕的流動性向信貸市場和實體經濟傳遞不夠順暢。金融機構也面臨著“資產荒”的問題,意味著貨幣向有效投資傳導的渠道存在問題。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2022年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0%,已經降到榮枯線以下,消費和工業增加值增長不及預期。
王兆星說,穩定宏觀經濟大盤關鍵在于穩定預期,提振信心,同時要注重短期擴大有效需求和中長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
他就此提出多條建議,其中提到,金融機構應該在堅持市場化、法制化的原則下,滿足受困房企合理融資需求,保持對房地產產業正常貸款。
加強對有效投資金融支持
具體來看,王兆星提出五點建議如下:
第一,進一步擴大開發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開放性、政策性金融是逆周期調節的重要工具,具有平抑經濟周期的功能。在財政政策空間有限,貨幣政策傳導力度較難直達的情況下,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等政策性工具,對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中間的連接驅動,更好地增加對實體和有效投資的支持至關重要。
王兆星認為,一方面要擴大政策性開發性金融的資金投放,擴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夠引導商業機構提供配套金融支持,所以考慮可否根據實際需要進一步增加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的信貸投放。當然,也要注意,開發性、政策性工具應注意以市場化的方式運用,最大限度地提升使用效率。同時,引導促進更多的社會資金和商業資金跟進。
第二,精準覆蓋新市民的金融需求,促進社會消費穩定增長。
第三,加強對有效投資,特別是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
我國目前正處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階段,投資的潛力、投資的需求、投資的空間非常巨大,包括綠色轉型、“雙碳”目標,都是巨大的投資需求領域。有效投資對我國當前經濟恢復發展也有著關鍵性的作用,特別是對科技創新的投資,既能促進就業穩定增長,又能夠補短板、調結構,是增強經濟可持續增長和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動能。
金融要積極創新投融資機制,為擴大有效投資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包括做好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也包括一些新基建的項目。
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圍繞科技創新企業的不同階段特點,打造差異化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產品服務,有效運用各種金融直接和間接的融資工具來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這對當前乃至長遠都至關重要。
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
第四,要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我們且不說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且不說它是經濟壓力下行最重要的拖累,但它畢竟是國民經濟當中一個重要部門,也有一個上下游很長的產業鏈,對整個中國經濟的投資消費拉動,乃至經濟仍然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們還要高度重視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正處于新舊模式轉換重要階段,近一段時間,杠桿率過高的房地產企業,包括個別大型房地產企業出現債務危機,部分項目停工引發多地房貸停供事件,使各方對房地產業未來的發展預期和信心受到影響。
今年1~7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6.4%,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7%,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再創新低。鑒于房地產這樣一種連帶作用,要穩住當前經濟大盤,有必要穩住房地產市場,既要防止大起,也要防止“大落”的風險。
金融機構應該堅持市場化、法制化的原則下,滿足受困房企合理融資需求,保持對房地產產業正常貸款。針對居民購房意愿的下降和市場觀望情緒,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房地產政策,更好地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要積極探索房地產健康發展新的發展模式,也要不斷創新和豐富房地產金融政策的相關工具。
最近還有一種現象,個人按揭提前還貸增加比較多,使得房地產個人按揭貸款增長受此影響也比較大,我們也需要分析一下,個人按揭貸款提前還款,而且形成一個群體效應,它背后是一個什么樣的原因。
第五,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國內經濟下行會導致信用環境惡化,經濟形勢嚴峻,更多的金融風險也可能會水落石出。一旦爆發重大金融風險便會拖累經濟的穩定和健康發展,所以要全面分析研判經濟波動、經濟周期及宏觀經濟政策對金融風險的影響,及時采取控制和預防措施,妥善應對不良資產反彈,防范高風險“影子銀行”反彈回潮,強化監管嚴防資金脫實向虛,嚴厲打擊逃廢債行為和各類違法違規的金融活動,維護區域信用環境和金融秩序。
王兆星說,近期,安徽、河南發生部分小機構金融風險,包括存款兌付困難,損失很大。還有個別機構涉嫌嚴重犯罪,形成涉眾風險,造成社會不穩定。盡管它不是一個系統性風險,也不至于引起區域性系統風險,但它畢竟是一種信用風險的信號,我們還是要高度關注。
對風險明顯露頭的重點機構要堅決處理,防止風險外溢傳播,以及引發炒作和市場波動,堅決維護金融穩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