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07 11:54:04
每經記者 魏官紅 每經編輯 張海妮
2022年上半年,光伏行業的火爆程度引發上下游產業蓬勃發展,走出了一波淡季不淡的行情。“雙碳”戰略之下,光伏產業也迎來新一輪擴產潮,不少頭部企業拋出擴產計劃跑馬圈地。
而在觸“光”即漲的風口中,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累計有近30家上市公司跨界光伏領域,它們有造紙的,有做房地產的,有搞養殖的,有賣玩具的……或是收購、設立光伏公司,或是投資新建光伏項目,或是聯手其他企業共建新公司,扎堆涌入光伏電站、光伏發電、光伏新材料、光伏異質結等多個細分領域。
在這一波追“光”浪潮里,這些跨界者是真轉型還是借機炒作?記者注意到,在諸多上市公司發布光伏項目公告后,股價幾乎都迎來了一波短期上漲,但如果將時間拉長來看,大部分上市公司股價已逐步回歸內在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跨界選手也被監管重點關注,“是否迎合熱點炒作股價”成為不少企業需要回答的問題。
比如,養豬巨頭正邦科技(SZ002157,股價5.76元,市值183億元)400億元光伏合作項目收到關注函;紡織企業江蘇陽光(SH600220,股價3.62元,市值65億元)200億元光伏合作項目引來問詢函;沐邦高科(SH603398,股價40.61元,市值139億元)多次披露光伏電池項目,公司也收到問詢函,公司不但需詳細說明涉足項目情況,還需回應是否存在利用無約束性大額投資框架協議迎合市場熱點,配合炒作股價的情形;而綠康生化(SZ002868,股價26.5元,市值41億元)的“野心”更為典型,該公司宣布擬高溢價跨界收購光伏企業后收獲五連板,監管機構隨即下發關注函質疑其是否迎合熱點炒作,短短幾天后,綠康生化便叫停了該交易……
除此之外,中南文化(SZ002445,股價2.65元,市值63億元)、皇氏集團(SZ002329,股價7.53元,市值63億元)等上市企業的跨界光伏項目也遭到監管關注。
記者注意到,這些跨界上市公司大多主營業務陷入困境,業績“爆雷”的也有不少。如何辨別哪些企業是真的想轉型闖出一片新的天地,或許仍需要相關項目落地后帶來的真實業績增長來給出答案。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09982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