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10 12:34:53
孫曉利認為,城市競爭力的核心是“人”,城市更新是城市高質量發展要求下的產物,建設宜居城市、綠色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是城市更新的最終目標,也是城市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有效路徑。
每日經濟新聞 蔡雅蕓 每經編輯 趙博淵
孫曉利
近日,由每日經濟新聞聯合賽迪顧問、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四川省土木建筑學會共同主辦,四川省土木建筑學會城市美學與設計評論專業委員會負責執行的“2022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市更新優秀實踐案例征集活動”正如火如荼進行中。
在征集到大量城市更新案例的同時,我們也在思考,中國的城鎮化發展正呈現出怎樣的特色,中國的城市面貌、城市文化有著哪些特別的品質與內涵。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專訪到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園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曉利,解讀當下中國城市更新的最新趨勢及要義。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速,人口的聚集,制約大城市發展的問題也在日益突出,如土地資源、城市發展模式、城市文化傳承等。
也由此,目前城市更新項目還主要集中在城鎮化率比較高的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但城市更新項目多為點狀分布,且功能單一。
孫曉利認為,接下來中國大城市的城市更新將進入統籌布局、多元目標、有機更新的新階段。其中部分一線城市的城市更新實踐已經進入深水區,具體表現為:從規劃引導走向制度和政策設計層面,注重解決“多元參與主體利益難平衡”“資金難平衡”“項目流程復雜、周期長、難復制”等制約城市更新項目實施的難點、痛點和堵點。
孫曉利舉例稱,在制度設計層面,上海市首創了“更新統籌主體”的概念,設立了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旨在探索功能性國有企業參與城市更新的新模式。在政策設計層面,深圳、廣州更加注重市場化主體的參與和激勵,在規劃和供地方式方面的靈活性相對更強。
目前,城鎮化發展進入新階段,城市發展中矛盾在人口規模急劇擴展下不斷凸顯和放大。城市更新不僅是對老舊建筑的翻新再造,更需聚焦為民、便民、安民,盡可能改善人居環境,改造水、電、氣等生活設施,要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也就是通過城市更新去提升城市居民的獲得感。
在具體做法上,孫曉利表示,城市更新是持續迭代演進的,新時期下,城市更新的理念更加注重將空間更新與產業轉型、消費升級、居民需求、文化傳承緊密結合,是多目標組合更新和多主體參與更新。
以北京城市更新的“勁松模式”為例,在“區級統籌,街鄉主導,社區協調,居民議事,企業運作”的五方聯動機制下,市場化主體“投資、設計、改造、運營”全鏈條一體化深度參與,在解決室外管線老化、停車管理無序、養老設施不足、配套服務不全、且物業管理缺失等一系列影響居民獲得感問題的同時,也為企業創造了精細化運營盈利空間,實現了微利可持續發展。
在城市更新背后,彰顯的是城市能否滿足人民在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等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孫曉利認為,城市競爭力的核心是“人”,城市更新是城市高質量發展要求下的產物,建設宜居城市、綠色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是城市更新的最終目標,也是城市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有效路徑。
如今,城市更新變“拆改留”為“留改拆”,“新”與“舊”的交替背后,還有城市空間形態的轉變和產業升級。
孫曉利稱,好的城市更新項目要把規劃貫穿于土地調規、開發/改造、招商、運營等各環節,不僅要在產業上提出與城市群、城市、片區的產業發展現狀數據、周邊競品的市場調研數據相匹配的方向,還要注重產業規劃與空間規劃銜接。
但事實上,中國的大城市還“年輕”,城市更新尚處于探索階段,孫曉利表示,目前城市更新工作中的主要難點在于土地獲取的不確定和資金自平衡。
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范圍內的四川各市和重慶都在廣泛開展城市更新行動,孫曉利認為,成渝兩地的城市更新均在強調“政府運作、市場主導”。在具體實施上:工作機制層面,兩地均成立了城市更新工作領導小組,但重慶進一步明確了項目實施主體及項目實施方案編制主體;政策支持層面,成都更加側重土地的兼容性和高效利用,重慶更加強調土地供給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無論成渝兩地城市更新項目如何高效推進及創新,都將有利于提升成渝兩地雙城經濟圈的城市品質,吸引高端人才,從而提升綜合能級和國際競爭力。同時,也能夠為雙城經濟圈的產業發展釋放高品質的新空間,為兩地構建協同化產業格局提供更多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