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體育這十年:從“金牌競技”到“全民體育”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12 20:52:22

    ◎據國家體育總局數據,2012年至2021年,中國體育健兒共獲得986個世界冠軍,創127次世界紀錄。中國競技體育在過去十年成果斐然。

    ◎整個體育產業的發展關聯諸多行業,除了賽事,體育服務業的配套發展也同等重要,這也是優化體育產業結構的重要參考指標。據統計,2015年至2019年,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從49.21%上升到67.70%。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體育場地397.1萬個,體育場地面積34.1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41平方米,分別較2013年增長134.3%、71.2%和65.1%。

    每經記者 朱鵬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在體育場,“更快、更高、更強”是競技精神的凝練,也是衡量人類運動之美的圭臬。過去十年,中國競技體育成就了一塊又一塊耀眼的拼圖。

    中國女足時隔16年重奪亞洲杯冠軍、中國男排時隔10年再奪亞洲杯冠軍、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上刷新男子100米亞洲紀錄、武大靖在平昌冬奧會實現男子單人項目金牌零的突破……

    一連串的榮譽勾勒出中國體育過去十年的高水準面貌,與此同時,體育的價值內涵也在過去十年不斷被拓展。例如,以李寧、安踏為代表的一批國產體育公司迅速崛起,在國內體育服飾市場與全球體育巨頭們爭相競爭并逐漸確立了新的格局。

    而望向更上游,各類體育賽事在過去十年間得到長足發展。體育場館、公共運動設施也進一步得到優化。此外,新興小眾運動也能深入人心,像飛盤就已成為大眾的“新體育選項”。

    在競技場之外,“全民體育”的推動正在大眾層面構筑更具體,也更有韌性的體育活力。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超過37.2%,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已基本建立。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蘭素英 攝(資料圖)

    競技場突破不斷,中國體育健兒共獲986個世界冠軍

    賽場最強調輸贏。運動員竭盡全力拿下最高榮譽既是對自身實力的佐證,也是體育競技最迷人的部分。

    過去十年,中國競技體育突破不斷。在受疫情影響推遲一年的東京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以38枚金牌,總獎牌數88枚位居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二名。此外,蘇炳添還以9.83秒刷新男子100米亞洲紀錄闖進決賽。

    在今年初舉辦的北京冬奧會上,高亭宇摘得中國首枚男子速度滑冰金牌;18歲的蘇翊鳴成為中國首個單板滑雪冬奧冠軍。中國代表團以9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三名,創下最佳參賽紀錄。

    圖片來源:央視官網截圖

    據國家體育總局數據,2012年至2021年,中國體育健兒共獲得986個世界冠軍,創127次世界紀錄。中國競技體育在過去十年成果斐然。

    除了對成績的追求,中國運動員也在競技場上展現了更多維度的體育內核。例如蘇翊鳴對于單板滑雪的熱愛促使他走上職業體育之路并站上奧運冠軍領獎臺,讓大眾意識到競技場上除了金牌,對于體育本身的追求和熱愛同樣珍貴。

    浙大城市學院傳媒與人文學院教授、國家體育總局政策咨詢項目評審專家郭晴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在體育領域的實踐過程也對應著中國對外開放、中國經濟發展騰飛以及中國在世界舞臺不斷作出貢獻的過程。“中國體育的發展一直伴隨著中國的開放和進步。”

    郭晴提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之時中國的變化。“從開幕式可以看出,北京奧運會時我們強調‘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在開幕式展示了很多特色文化。但到北京冬奧會時,我們更注重表達一種自信、包容、國際化的形象。我們希望和全世界的體育愛好者一起玩,一起享受體育。”

    圖片來源:央視官網截圖

    郭晴認為,以北京冬奧會為代表的一批大型賽事的舉辦,帶動了國內體育觀念的多元化。“諸如冰球、滑雪、擊劍等小眾項目的流行實際上豐富了大眾對于體育運動的認知,也讓中國大眾從更多維度理解體育對人的塑造、影響,以及體育項目本身的內涵。”

    “過去我們有一些觀念認為只有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才需要去發展體育運動,但其實體育運動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關系的重塑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就像奧林匹克格言也加入了‘更團結’。體育本身既強調競爭,又強調規則,這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邏輯其實很相似。”郭晴說。

    多點發力,市場規模目標瞄向5萬億元

    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把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培育扶持,開拓了發展體育產業的新思路,使體育產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在政策端的扶持下,中國體育產業在隨后幾年迅速迸發出不容小覷的潛在能量。據統計,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從2012年的952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27372億元,增加值從2012年的3136億元增長為2020年的10735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0.60%升至1.06%。

    國內以健身休閑和競賽表演為龍頭、高端制造與現代服務融合發展、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涌現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得到初步建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畢媛媛 攝(資料圖)

    酷鹿體育董事長許紹連表示,自2015年開始,中國體育產業迎來了一個發展的高峰期,大量資金涌入體育產業領域。“過去提及體育大眾第一時間會想到競技比賽,但如今體育產業的概念愈發深入人心,這是過去十年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也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對于體育產業而言,扮演龍頭角色的無疑是賽事。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的發布推動了國內賽事的進一步發展。該指導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賽事、支持引進國際重大賽事、引導扶持業余精品賽事、積極培育冰雪體育賽事、促進體育競賽與文化表演互動融合。

    指導意見表示,到2025年,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總規模將達2萬億元。此外,將推出100項具有較大知名度的體育精品賽事,打造100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育競賽表演品牌,體育競賽表演產業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據2021年發布的《“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目標是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

    許紹連認為,未來中國體育產業要全面發展,各地應該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賽事,例如青島的帆船賽事以及青海的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任何一個賽事名城的構建一定是國際賽事、國內賽事、本地賽事三方面結合的產物。”

    例如中國馬拉松賽事在過去十年已經迎來快速增長期,許多地方都結合自身城市特色舉辦了具有IP影響力的馬拉松賽事。全國注冊馬拉松賽事從2011年的22場增至2019年的1828場,賽事覆蓋全國31個?。▍^、市)。

    圖片來源:北京馬拉松官方宣傳片截圖

    而整個體育產業的發展關聯諸多行業,除了賽事,體育服務業的配套發展也同等重要,這也是優化體育產業結構的重要參考指標。據統計,2015年至2019年,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從49.21%上升到67.70%。

    許紹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他所從事的體育經紀領域為例,曾經國內只見幾家大公司的身影,但現在該領域的公司已遍布各地。“體育服務公司的存在會讓整個體育產業更有活力,它們就像毛細血管一樣。未來‘毛細血管’的價值會越來越大。除了體育經紀,包括體育健身領域在內的整個體育產業鏈都會在未來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理念持續深化,全民健身成國家戰略

    體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體育氛圍的變化,據悉,到2020年底,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7.2%,較2014年提高了3.3個百分點。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的合格率在2020年達90.4%,較上一次測試提高0.8個百分點。截至2021年底,國內獲得技術等級證書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已超270萬人。

    這一切都離不開2014年“全民健身”被升級為國家戰略。隨后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頂層設計文件,統籌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各級地方政府也將全民健身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地搭建居民身邊的15分鐘健身圈。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蘭素英 攝(資料圖)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體育場地397.1萬個,體育場地面積34.1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41平方米,分別較2013年增長134.3%、71.2%和65.1%。今年3月印發的《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相當于未來三年再新增37255個標準足球場的體育場地面積。

    許紹連認為,全民健身的前提一定是大眾通過觀看欣賞從而喜歡上一項運動,然后參與其中。“首先要有體育項目吸引全民,因為大眾并不會先天就自然喜歡某項運動。就像北京冬奧會提出的‘3億人上冰雪’,也是通過具體的體育運動來吸引大眾。從結果端來看,大眾參與的好處一是對個體身心健康有益,其次也會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 

    郭晴也提到,當前大眾在社會中能夠參與體育鍛煉的實踐機會變得越來越多。“全民健身理念的完全深入需要一個過程。理想中的全民健身環境應該是體育文化成為大眾家庭、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在許紹連看來,國家層面對于體育的重視使得中國體育的未來發展呈現出非常積極的趨勢。“過去幾年的疫情對于行業有一些影響,但從整體的發展趨勢來看,我覺得是穩中向好。大眾對于體育的認識更深,參與度也更高了。”

    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某種程度上也反襯了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現代化程度的躍升。今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完成修訂。此次修訂將原第二章“社會體育”章名修改為“全民健身”,明確國家實施全民健身戰略,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鼓勵和支持公民參加健身活動,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體育產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