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03 05:45:19
每經編輯 杜宇
當地時間11月2日,美國三大股指收盤下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505.44點,跌幅1.55%;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96.410點,跌幅2.5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366.050點,跌幅3.36%。
金屬材料、軟件應用以及半導體板塊跌幅居前,世紀鋁業跌超10%,泛美白銀跌超5%,南方銅業跌超4%。大型科技股普跌,特斯拉跌超5%,亞馬遜跌超4%,蘋果、微軟、谷歌跌超3%。
特斯拉(TSLA)報214.98美元/股,跌幅5.64,最新市值6788.5億美元,市值一夜蒸發405億美元(約2952.37億元人民幣)
蘋果(AAPL)報145.03美元/股,跌幅3.73%,最新市值2.3萬億美元,市值一夜蒸發894億美元,約6517.08億元人民幣。
據央視財經,當地時間11月2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加息7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到3.75%至4.00%之間,符合市場預期。這是美聯儲今年以來的第六次加息,也是連續第四次加息75個基點。
據央視新聞,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美聯儲12月和明年1月很可能會放緩加息速度,不再保持75個基點的大幅加息步伐。但是,他補充,目前美聯儲還沒有考慮暫停加息。
美聯儲在聲明中寫道,目前持續提高基準貸款利率的目標區間將是適當的,但是也會考慮貨幣政策持續收緊對經濟和金融發展的滯后影響。
據財聯社,談及美聯儲的兩大目標,鮑威爾指出,通脹仍遠高于美聯儲2%的目標,不僅數據比預期強勁,通脹預期也仍然穩固;而勞動力市場極度緊張,職位空缺非常的高。
“降低通脹可能需要決心和耐心。雖然長期通脹預期已經回落,但短期通脹預期升勢非常令人擔憂,可能令通脹變得根深蒂固。”
鮑威爾認為,在貨幣緊縮政策上美聯儲“還有一段路要走”,并且他強調終端利率水平將高于此前預期,“我們可能最終會加息至高于我們在9月會議上預期的水平。”
而芝商所的“美聯儲觀察”工具也顯示,聯邦基金利率有很大概率將被提升至5%-5.25%,這意味著該行還需要在目前的基礎上再加息125個基點。
圖片來源:財聯社
截至本次11月議息會議結束,美聯儲今年以來已累計加息375個基點,加息力度史上罕見,但美國經濟的高通脹頑疾仍然沒有出現明顯的好轉跡象。
今年9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增長0.4%,同比增長8.2%。環比漲幅超預期,同比漲幅仍維持在歷史高位。
美聯儲密切追蹤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在9月同比增長5.1%,出現反彈跡象,連續第二個月加速上行。
分析指出,在能源價格回落的大背景下,美國9月通脹率仍然保持在歷史高位,表明高通脹已經蔓延至整個經濟領域,影響美國民眾的薪資水平和家庭開支。
據央視財經,伴隨著美聯儲激進加息以遏制通脹,美國經濟活動在多個領域出現放緩跡象——工業生產下行壓力加大,政府、私人和信貸流動性均面臨收縮壓力。
路透社近期發起的一項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受訪經濟學家預計美國經濟在未來一年內出現衰退可能性的中值為65%,較前值45%顯著上升。
FOMC聲明:
①美聯儲宣布加息7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到3.75%至4.00%之間,這是美聯儲今年以來的第六次加息,也是連續第四次加息75個基點。
②美聯儲預計,為了達到具有足夠限制性、假以時日能讓通脹率回到2%的貨幣政策立場,繼續上調利率目標區間將是合適之舉。
③最近的指標顯示支出和生產增長和緩。最近幾個月就業增長強勁,且失業率保持在低位。通脹仍然高企,反映出與疫情有關的供需失衡、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以及更廣泛的物價壓力。
④美聯儲將繼續減持美國國債、機構債券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委員會堅定致力于讓通脹回歸其2%的目標。
鮑威爾發布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31N1395389197
①放慢升息步伐的時機最早可能出現在下次會議上,最快在12月或2月的會議上就會放緩加息步伐。
②歷史記錄強烈警告不要過早放松,將保持政策路徑直到工作完成,將盡一切努力實現通脹目標,現在考慮暫停加息還為時過早。
③隨著利率走高,很難看到經濟軟著陸,經濟軟著陸仍有可能,但窗口變窄。
④通脹仍遠高于目標,最近的通脹數據比預期的要強勁,但長期通脹預期仍然很牢牢受控。最終利率水平高于先前預期;通脹下降不是放緩加息步伐的條件。
⑤勞動力市場極度緊張,職位空缺仍然很高;消費支出的增長已經放緩,部分原因是金融狀況收緊,實際收入下降;產出增長放緩也對企業固定投資造成壓力,樓市活動已經減弱。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央視財經、財聯社、公開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31N139538919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