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24 22:20:38
◎萬華化學2022年三季報披露的股東名單中,高瓴資本旗下專注于二級市場投資的基金管理平臺HHLR Advisors新進成為前十大流通股東。
◎近日,化工巨頭亨斯邁聚氨酯事業部亞太區總裁潘律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亨斯邁在中國近30年,投資金額達150億人民幣。中國已經是亨斯邁全球第二大盈利來源,亨斯邁非常重視中國市場。
每經記者 葉曉丹 每經編輯 楊夏
萬華化學(SH600309,股價86.52元,總市值2716.51億元)2022年三季報披露的股東名單中,高瓴資本旗下專注于二級市場投資的基金管理平臺HHLR Advisors新進成為前十大流通股東。
不過,萬華化學三季報業績增收降利,并不亮眼。數據顯示,萬華化學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04.2億元,同比增長21.5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36.08億元,同比下跌30.36%。
這也引發市場對高瓴資本此次投資萬華化學的解讀,業績并不十分“如意”的萬華化學,“逐利”的資本為何熱衷投資加碼?
據了解,作為全球少數幾家、國內唯一一家掌握MDI制備技術的中國企業,萬華化學占據了全球約25%的MDI產能。
MDI是由異氰酸酯與多元醇及其配合助劑合成的聚氨酯材料。萬華化學在2021年年報中披露,聚氨酯行業的毛利率達35.07%,比上年增加0.61個百分點。在萬華化學的四個細分行業中,是毛利率最高的一個細分行業,且2021年營收規模逼近第一大營收來源石化系列。
而2022年三季報中,萬華化學表示,受全球原油、天然氣等基礎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影響,公司主要化工原料、歐洲公司能源成本同比大幅上漲,公司產品的毛利率有所下降。
高瓴資本的逆勢投資,也讓市場關注聚氨酯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
公開資料顯示,全球掌握MDI生產技術的只有科思創、巴斯夫、亨斯邁、萬華化學等少數幾家企業,屬于高技術門檻的競爭。
據澎湃新聞2021年報道,中國聚氨酯主要原材料產能占比均超過全球產能的1/3,是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材料和制品生產基地,也是世界上聚氨酯應用領域最全的地區,行業原料和制品生產、消費量持續增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2022年11月17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龐廣廉在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上介紹,跨國公司對中國投資掀起新熱潮是近幾年國內化工行業的發展趨勢之一。外資企業近年來加大擴建已有項目,并逐步提升在華產能。其中提及了知名化工巨頭亨斯邁完成上海聚氨酯(MDI)工廠二期擴建,產能擴大到年產40萬噸,接近其全球產能的1/2。
近日,化工巨頭亨斯邁聚氨酯事業部亞太區總裁潘律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亨斯邁在中國近30年,投資金額達150億人民幣。中國已經是亨斯邁全球第二大盈利來源,亨斯邁非常重視中國市場。
而在投資邏輯上,目前亨斯邁在國內的布局是以“產定銷”還是“銷定產”?
潘律民回應稱,在中國主要生產的MDI,仍以中國本土銷售為主,約20%出口。出口較多銷往亞洲國家,也有極少量出口到歐洲、美國。“因為我們的產能也有限,所以未來更多可能還是維持目前本土銷售的比例,但對于出口市場或許會做一些調配,可能考慮提高市場集中性的同時也多支援歐洲。但是我們在中國生產,以在中國銷售為主,這絕對不會做任何改變。因為我們所看到的未來增長的下游機會,都還是在中國。”
對于中國聚氨酯行業市場,潘律民認為,“雙碳”戰略的實施,為外企在華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提出的“雙碳”目標正展現出巨大的影響力,成為驅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推動中國經濟結構的深層變革。另一方面,減碳也成為了企業未來發展的必選題,為著眼于可持續發展的外資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面對“雙碳”目標,外資企業能否通過產業鏈協同和技術創新,助推中國經濟和可持續的同步發展,成為影響其在中國實現可持續韌性新發展的關鍵。據了解,目前亨斯邁的聚氨酯產品先后應用于建筑保溫材料、汽車等場景中。
和萬華化學一樣,2022年亨斯邁同樣面臨能源價格上漲等問題,如何判斷目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方面是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增加。”潘律民表示,歐洲地區是全球化工的發源地,化工產業鏈完整。2020年全球化學品銷售額達3.47萬億歐元,歐盟銷售額位列第二。鑒于當前歐洲化工企業供給不確定性增加,聚氨酯的供應鏈或對全球相關產品的供應端形成沖擊。
而另一方面,在這一背景下,他也表示,中國化工品出口量有望大幅提升,亨斯邁中國布局有助于公司自身全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歐洲的工業生產成本大幅上行,致使中歐化工產品價格差距拉大。中國在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方面的供應優勢有望持續存在,中國化工品相對于歐洲的成本優勢也將持續存在。亨斯邁在中國的布局,將使得公司的全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增強。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