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9 19:14:48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彭水萍
此前幾期,我們聊到了關于養老目標基金投資中,如何去讀懂不同的基金產品,那么,具體到投資操作中,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本期,我們來聊聊關于養老目標基金投資中的小技巧和那些容易踩到的“坑”。
在個人養老金賬戶開通之后,越來越多的參與者都開始出手了。但同時,看著129只養老目標基金又都不知道該怎么選了,有的投資者只看基金名稱,覺得好聽的就買了,有的甚至還看基金經理顏值,覺得看得順眼就買了,這顯然并不合適。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320040
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挑選起來就會方便且容易得多。首先,要看你是希望基金經理幫你全程做養老規劃,還是想自己擇時。如果是前者,那就選帶日期的養老目標基金,然后再與自己的退休日期匹配,比如養老2035、養老2040等,如果是后者,就選目標風險基金,你覺得現在權益市場風險高,就買穩健型產品,如果覺得現在是抄底的機會,就買平衡型和積極型產品。
其次,在進行第一輪篩選之后,每一類產品其實能選擇的就已經不太多了,接著就看你選擇的這些產品的規模,能進入到個人養老金目錄的,規模都是不低于5000萬元的,但具體到選擇上,要盡量選規模不低于1億元甚至是2億元的產品,一方面避免基金未來清盤的風險,二是基金經理在投資上也能有更多的資金去進行選擇,持倉能做得更分散一些。但規模超過百億的也不太建議,基金經理調倉靈活度會下降。
再次,看這些產品的成立日期和業績,養老目標基金從推出到現在,最長的也就是2018年至今,只有4年多時間,因此還沒有5年以上的業績可參考,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看至少有2年業績的產品,再結合今年以來的表現,如果在這幾個不同的時間維度,基金的業績都能處在同類產品前四分之一的位置,那就更值得關注。
經過這幾個步驟選出之后,可能會出現多只基金,此時不建議把所有的資金都放在一只基金上,可以采取進一步分散投資的方式,把資金分成幾份,分別投資于這些產品,這樣可以盡量避免集中持有的風險。
在養老基金的投資中,有幾個是投資者容易碰到的坑,但實際上都是可以避免的。
首先是營銷的坑,不管是銀行的理財經理,還是其他渠道的客戶經理,經常會有營銷任務,它們首先會推介自己任務范圍內的產品,投資者在聽到他們介紹時,不要輕易下決定,可以先自己通過上述方式進行篩選,看是否確實值得關注。
其次,簡單的業績比較,投資者容易把所有的產品進行業績排序,然后看哪個漲得好就買哪個,但其實不同的產品,風險等級不同,表現自然會有比較大的差異,比如你如果拿穩健型的產品和積極型的產品對比,穩健型的產品在權益市場調整時,大概率是好于積極型產品,而在處于牛市時,積極型產品大概率會跑贏穩健型產品。因此,投資者在進行業績比較時,要拿同類型的產品進行比較,不能只是簡單排個序。
再有,一只基金的費率在不同平臺,優惠幅度可能會存在不一樣,比如一只基金在銀行渠道的申購費率可能只是打五折,但在基金公司自有的直銷渠道,可能就零申購費率,雖然從單筆來看,金額并不大,但長期申購來看,如果是零費率,相當于長期多了一筆收益。
常見的還有基金經理的坑,比如看好的某位基金經理突然離職了,而這時候基金還處于鎖定期中,投資者只能被動繼續持有,對于這樣的基金,如果過往多次出現,投資者應盡量選擇回避。
另外,還有基金持倉的坑,比如有些基金公司自身投研能力比較一般,但是你發現它的養老產品配的很多都是自家的基金,而不是從全市場去選擇優秀的基金,最終表現出來的業績也很一般,像這樣的產品,存在為自家產品托規模的嫌疑,投資者同樣也要盡量回避。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113410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