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14 12:52:02
每經編輯 程鵬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調整優化,新冠肺炎陽性感染者,可居家隔離、自行服藥,殊不知一些人,未按說明亂用藥,導致了更嚴重后果。
近日,深圳市人民醫院就接診了一位因混吃7種感冒止咳藥致使重癥藥物過敏的患者,該患者全身長滿膿皰。深圳市人民醫院感染內科付艷玲提醒,大家積極應對疫情,未雨綢繆的心態是值得肯定的,但無論如何,都不能自亂陣腳亂吃藥,疊加、過量、混吃藥物傷害可能更大。
混吃7種感冒止咳藥
女子全身長滿膿皰
近日,家住深圳的周女士(化名)出現了發熱、咽痛、咳嗽等癥狀。在這種特殊時期,有不舒服可不敢掉以輕心,于是周女士馬上到她家附近的診所購買了阿奇霉素、克咳平、咳特靈等7種感冒止咳藥。
將這些藥混合吃了1天后,周女士發現面部有些紅腫,還冒出好些小膿皰,但她也沒在意,覺得可能皮膚有點小過敏。第2天,情況卻沒按照周女士的預期發展。她面部的紅腫更加嚴重了,甚至眼睛都腫得“擠成”了一條縫;面部、腹部、背上以及四肢都出現了一片片紅斑,紅斑上還覆有密集的小膿皰,令人瘙癢難耐。除了皮膚上的變化,鐘女士還出現了呼吸困難、發熱的情況,甚至一度燒到了39℃。
感覺到不對勁,周女士立即到深圳市人民醫院就診,經皮膚科醫生查看,并結合了周女士之前的用藥史,醫生判斷這是一種重癥藥疹——急性泛發性發疹性膿皰?。ˋGEP),建議周女士立即住院治療。
病急不要亂“投藥”
混吃容易出現大問題
接診周女士的皮膚科鄭利雄主任醫師介紹,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由于其特殊的免疫功能和覆蓋體表的優勢,常常是藥物不良反應的“信號燈”,藥疹即是最為典型的表現形式。
周女士所患的“急性泛發性發疹性膿皰病”是其中一種重癥藥疹,又稱中毒性膿皮病。其病因主要跟藥物過敏、感染等因素有關,臨床表現為紅斑基礎上覆蓋密集針頭大小膿皰,伴有瘙癢或疼痛,嚴重者可累及黏膜或內臟系統,出現腎衰竭等并發癥,危及生命。
所幸的是,一般情況下,該病具有自限性,病程比較短,如未出現其他并發癥,當停止服用可疑藥物后,7-14天即可痊愈。周女士就診及時,停用可疑藥物后,經抗過敏治療和對癥治療,很快就痊愈出院了。
圖片來源:晶報
鄭利雄提醒,疊吃、混吃感冒藥并沒有所謂的1+1>2的功效,而有著1+1>2的風險。除了導致藥物過敏外,混吃藥物還可能導致這些藥品不良反應,碰上哪一個可能都比感染新冠還麻煩。這些損傷包括:
●急性肝損傷
感冒藥中引起肝損傷的主要成分是“對乙酰氨基酚”,也就是常說的撲熱息痛,它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非處方類藥物,許多常見的復方藥、“中成藥”中也含有該成分:白加黑、新康泰克、三九感冒靈、感康、復方小兒退熱栓、維C銀翹片、頭痛粉等等。如果同時使用兩種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藥物,容易造成對乙酰氨基酚攝入過量(>2g),從而導致急性肝損傷,嚴重會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急性腎損傷
吃藥后,藥物會通過血液循環到全身,大多數要通過腎臟排到體外。當抗生素使用過量、療程過長時會造成腎臟損傷,而解熱鎮痛類藥如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也有一定腎毒性,過量服用也可能導致急性腎臟損傷,甚至造成腎衰竭,危及生命。
●胃黏膜損傷
很多解熱鎮痛的感冒藥含非甾體類成分,如維C銀翹片、撲熱息痛、安乃近、布洛芬、泰諾等。這些藥物能夠對發熱、緩解頭痛和肌肉酸痛發揮良好的功效,卻對胃粘膜有損害,容易造成慢性胃病復發或急性發作,甚至誘發消化性潰瘍、急性胃黏膜病變,患者也會因此出現胃痛、惡性、嘔吐甚至黑便、嘔血等消化道出血的癥狀。
●神經障礙
含有氨酚烷胺類、氨酚黃那敏類等成分的感冒藥(如復方氨酚烷胺膠囊、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中含有咖啡因,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服用此類感冒藥時可能會出現失眠、不安、心動過速等癥狀。由于這些成分在體內主要由腎臟過濾,隨尿液排出,尿毒癥患者、腎功能不全代謝障礙者,若超量使用該類感冒藥,容易導致毒素堆積體內,引起代謝性腦病,出現躁動、幻覺、譫妄、精神異常等嚴重神經障礙癥狀。
關于“陽了”這件事 你需要了解的40句話
編輯|程鵬?杜波
校對|王月龍
封面圖片來源:深醫
本文轉自深醫、人民日報
【這位高手蟬聯冠軍,第二名爭奪激烈,還突然殺出黑馬】每日經濟新聞APP舉辦的掘金投資大賽熱身賽正式開賽2天了!從各位選手的表現看,已經有3名選手的收益率大于等于9%。第一名依然是開賽第1天的冠軍“每經網友11677”。大家對第二名的爭奪非常激烈,收盤后選手“Jun”位居第二名。第三名選手“梵高先森”抄底毅昌科技,成為黑馬!已經報名的粉絲們注意了,熱身賽截至12月16日,請及時參加比賽,只要收益為正就能獲現金獎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