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29 21:53:42
每經編輯 王月龍
個別西方媒體稱中方調整疫情防控政策表明中方抗疫理念發生變化,不再重視人民生命安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今天(2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有關說法完全違背事實,違背科學,純屬別有用心的抹黑之辭。
汪文斌指出,疫情發生以來,中方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盡最大努力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三年來,中方有效應對了全球五波疫情流行沖擊,避免了致病力相對較強的原始株、德爾塔變異株等大范圍流行傳播,極大減少了重癥和死亡,也為疫苗、藥物的研發應用以及醫療等資源的準備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中國疫情流行和病亡數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人均預期壽命從77.3歲提高到78.2歲。
汪文斌表示,在抗疫斗爭中,中方始終堅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因時因勢調整優化防控措施。隨著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力和毒力明顯減弱以及我國醫療救治、病原檢測、疫苗接種等能力持續提升,中方將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將工作重心由防控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這既是科學防控的及時、必要之舉,也是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戰略、長遠之舉。隨著防控措施的調整優化,中方相關部門積極擴充醫療資源,建立分級分類診療機制,提高藥品產能供給,調集一切資源保護患有基礎病的老年人、孕產婦和兒童等重點人群,千方百計降低重癥,減少死亡。有關努力和成效等具體情況,連日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都做了詳細介紹。
汪文斌表示,三年來,中國的防控措施因應疫情形勢不斷調整變化,但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一點始終沒有改變。相信我們秉持這一理念,通過全國人民團結努力,一定能夠早日戰勝疫情,迎來更好的未來。
針對少數個別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進行額外的檢疫措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今天(2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始終認為,各國防疫措施應當科學適度,對各國公民一視同仁,不應影響正常的人員交往和交流合作,我們希望各方秉持科學原則,攜手保障各國人員安全往來,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國際團結抗疫和世界經濟復蘇貢獻力量。
據澎湃新聞消息,12月29日,在工信部召開的疫情防控重點醫療物資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當前,人民群眾對退燒藥的需求非常旺盛,社會上十分關心此類藥品的供給問題。請問工業和信息化部在退燒藥的生產供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目前生產情況如何?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表示,解決正常用藥是當前醫療物資保供的重中之重。針對前期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藥品需求短期集中的情況,工信部立即動員全系統和相關的原料、制劑生產企業,迅速部署,壓實責任,緊抓快干,增產擴能,全力保障這兩類重點解熱鎮痛藥的生產供應。
王江平表示,主要開展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組織重點企業穩產增產。迅速印發了關于迅速增產擴能,全力做好重點解熱鎮痛藥生產供應的通知。建立了重點企業的白名單,指導企業增加排班、調整產線、轉產擴能等措施,開足馬力24小時滿負荷生產,千方百計提高兩類解熱鎮痛藥的生產供給能力。
二是實行藥品生產情況的日調度機制。各地工信部門幫助企業增產擴能,每天統計匯總這兩類藥的產能、產量以及原料藥的保障情況。
三是加強對重點企業服務。派出督產特派員,協調解決企業在用工、物流、要素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打通重要藥品穩產增產的各種堵點,保障企業生產不斷、供應穩定。
目前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兩類解熱鎮痛藥的產能產量大幅度提高。目前日產能已經達到了2.02億片,產量達到了1.9億片,與12月初相比翻了超4倍。從12月1日以來,全國累計生產的這兩類解熱鎮痛藥達到了24.88億片,主要的生產大省包括山東、湖北、山西等,其中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的混懸液等最高日產量也達到了112萬瓶,主要生產大省包括上海、江蘇、廣東等地。另外兒童用的氨酚黃那敏等產品的日產量已達到了1570萬袋,有力地保障了各方面的用藥需求。
四是加強對重點地區的藥品調配供應。各地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防疫藥品的生產和調配工作,充分發揮省級聯防聯控機制的作用,支持企業迅速穩產擴展,做好本地藥品的生產和調配。在這個基礎上,根據疫情達峰的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堅持全國一盤棋,加強跨省的調配,做好重點醫療物資的生產保供。
王江平表示,截至12月28日,累計向重點地區跨省調撥了布洛芬1.74億片,對乙酰氨基酚6000萬片,抗原檢測試劑超過5.5億人份。總體來看,我國醫療工業基礎堅實,產能產量充足,能夠滿足全國的用藥需求。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國內醫療物資生產企業的產能不斷釋放,產量快速提升,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強統籌調配,精準投放,相信人民群眾反映的“買藥難”問題將會逐步得到緩解。
編輯|王月龍 杜波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