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05 23:04:48
實現“最短路徑”直達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610686
南京日報1月5日消息,新建南京至淮安城際鐵路于1月4日在南京鐵路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召開站前工程啟動會,標志著寧淮城際鐵路江蘇段全面開工建設。
寧淮城際鐵路跨越蘇皖兩省,線路自北向南由江蘇省淮安市淮安東站引出,跨過京杭大運河,經江蘇省金湖縣、安徽省天長市、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引入在建的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鐵南京北站。新建線路長約179公里,其中江蘇段長約134公里,安徽段長約45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
全線設淮安東、洪澤、金湖、天長、六合西、南京北共6座車站,其中洪澤、金湖、天長、六合西、南京北5座車站為新建車站。項目總投資約334億元,工期預計為4年。
解讀:由于空間距離和交通等因素,南京與皖南城市的聯系緊密度更勝過省內,尤其是難以輻射到蘇北。目前,南京向北前往淮安、連云港、宿遷等蘇北城市以及山東半島的日照、青島等地,需向東繞行鎮江、揚州,通過時速250公里的連淮揚鎮鐵路串聯。
早在2019年《關于支持南京加快提升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意見》發布,當中直指南京交通樞紐功能不強和轄區腹地不足等硬傷,提出要打造1.5小時省內通勤圈。當年9月,寧淮城際鐵路黃樓至洪澤大橋段作為先導段率先開工。
寧淮城際鐵路被定位為我國高速鐵路網中的“區域鐵路連接線”,是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鐵路骨干線、長三角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蘇北地區融入南京都市圈,進一步提升省會南京首位度的重要客運通道。
當地媒體曾比喻,如果將蘇北鐵路網比作一把巨大的傘,寧淮城際鐵路便是那根無可替代的“傘柄”,將連接各市的一根根“傘骨”匯聚到省會南京這個“傘把”上。據了解,待到寧淮城際鐵路建成后,將在省會城市南京與淮安、連云港、鹽城間搭建起一條快速通道,南京、淮安兩地可實現1小時內直達,連云港、鹽城至南京間也將實現“最短路徑”直達。
南京的努力不止于此。不久前《南京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發布,南京籌劃第二機場建設——南京馬鞍國際機場被定位為軍民合用機場、都市圈第二國際機場。從區位來看,祿口機場位于南京市域南側、長江以南,而位于市六合區的馬鞍機場處于市域北部、長江以北,安徽東北地區及蘇北多市都在其輻射范圍內。
軌道交通是樞紐機場地面集疏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設施間的順暢銜接也意味著機場的輻射圈可以從市域范圍,拓展到都市圈,再拓展到城市群范圍。
北京海淀區2022年GDP突破萬億 預計增長4%
1月4日,北京海淀區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區委副書記、區長李俊杰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海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預計增長4%,全市占比25%,經濟總量和增長貢獻繼續保持全市第一。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90.5億元,實現正增長,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同口徑增長8.4%。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增長4.9%。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預計2750億元,全市占比19.6%。
武漢2022年GDP預計增長4.5% 達1.9萬億元左右
據湖北日報報道,1月5日,武漢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程用文作政府工作報告,根據報告,預計2022年武漢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5%左右,總量達到1.9萬億元左右。面向2023年,武漢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以上,城鎮新增就業22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能耗強度下降完成省下達目標。
寧德地區生產總值3580億元 增速達10.5%
1月4日上午,寧德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市長張永寧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披露,2022年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580億元、增長10.5%。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5.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進出口增長14%;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
廣州今年擬安排重大項目1722個 總投資超6.5萬億元
1月5日,廣州市召開“搶機遇拼經濟抓發展”主題發布之廣州市一季度重大項目新聞發布會。據介紹,2023年,廣州將圍繞推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和落實南沙方案、“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等重大戰略部署,聚焦綜合交通樞紐、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型基礎設施、城市更新、公共服務等領域安排項目,全年擬安排項目1722個,總投資超6.5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261億元。
江蘇實施生產性服務業十年倍增計劃
近日,經江蘇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江蘇省生產性服務業十年倍增計劃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年營業收入增速力爭高于全省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兩業融合標桿引領示范典型、高質量發展領軍企業、高質量發展集聚示范區創建數量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占比超過70%;到2030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到6萬億元左右,比2020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長一倍,實現倍增目標,積極助力構建優質高效的江蘇服務業新體系。
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初步設計正式獲批
平陸運河集團4日晚間介紹,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初步設計日前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批復,為實現項目全線持續性建設奠定堅實基礎。根據初步設計成果,平陸運河全長從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的135公里優化至134.2公里。初步設計明確,項目的施工工期為52個月,工期從2022年8月底起算,預計2026年12月底主體建成。工程總概算為727.19億元,控制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估算范圍內。
圖片來源:南國早報客戶端
住建部部長:對購買首套房要大力支持 首付比、首套利率該降則降
據央視新聞消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住房城鄉建設工作千頭萬緒,和人民群眾利益相關,要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必須要在精準上下功夫。首先問題要找準,目標要瞄準,政策要用準,因城施策、精準施策,提振市場信心。
對于購買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該降的都要降下來。對于購買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以舊換新、以小換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給予政策支持。對于購買三套以上住房的,原則上不支持,就是不給投機炒房者重新入市留有空間。
同時,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給和長租房市場的建設,讓新市民、青年人能夠更好地安居,讓他們放開手腳為美好生活去奮斗。用力推進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著力化解房企風險,提高住房建設標準,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合力整治房地產市場秩序,讓人民群眾放心買房、放心租房。
報告:我國城市建筑碳排放呈現自北向南、自東向西遞減分布狀態
近日,中國建筑節能協會、重慶大學在線發布《2022中國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系列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建筑與建造能耗總量為22.7億噸標準煤,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45.5%。2020年全國建筑與建造碳排放總量為50.8億噸二氧化碳,占全國碳排放的比重為50.9%。2020年全國建筑運行碳排放總量為21.6億噸二氧化碳,占全國碳排放的比重為21.7%。
通過城市級建筑碳排放核算與分析,研究發現,城市建筑碳排放在南北方和東西部之間差異較大。2020年全國城市建筑運行碳排放匯總值為20.6億噸二氧化碳。我國城市建筑碳排放呈現出明顯的自北向南、自東向西遞減的分布狀態。
此外報告披露,城市建筑碳排放量與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關系密切,在人口規模、用能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城市公共建筑碳排放與城市第三產業GDP相關性更強,城鎮化率和人均GDP越高的城市,其人均建筑碳排放越高。城市間建筑碳排放分布不平等弱于經濟分布不平等。
2022年四季度全國平均招聘薪酬10558元 北上深廣杭領跑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企業招聘薪酬整體在波動中上升,第四季度全國平均招聘薪酬10558元,同比增速4.4%。
分城市看,在智聯招聘監測的全國38個核心城市中,四季度北上深廣杭薪酬水平仍領跑。北京以13930元招聘月薪位居榜首,上海(13832元)次之,深圳(13086元)、杭州(11963元)和廣州(11710元)薪酬水平排名仍然保持前五。
本季度長三角的蘇州、南京、寧波、無錫、合肥,珠三角的珠海、東莞、佛山,以及廈門、武漢、成都、重慶、長沙等城市招聘薪酬也較高。東北地區城市薪資總體偏低,哈爾濱(7408元)、沈陽(7614元)、長春(7645元)等城市招聘薪酬缺乏競爭力。
報告分析發現,2020-2022年,38城市招聘薪酬季度平均同比增速為6.6%。從各城市平均增速排名來看,蘇州處于首位,近三年招聘薪酬平均同比增速為9.2%;上海排名第二位,平均增速9.1%;南京排名第三,平均增速8.6%;無錫、合肥、寧波、杭州平均增速分別為8%、7.5%、7.4%、7.1%,都高于38城的平均水平。
三年中,長三角地區經濟展現較強活力,帶動薪資水平持續走高。此外,深圳、廣州、東莞等珠三角城市以及西安、長沙、成都、北京的招聘薪酬增速也高于38個城市平均增速。東北地區城市薪資上升則相對緩慢,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的季度平均同比增速分別為3.2%、3.9%、4.3%、4.6%,招聘薪酬對于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