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06 17:20:15
◎超過1000天的等待后,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在即。1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優化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的通知》,要求恢復辦理內地居民旅游、商務赴香港簽注,逐步有序全面恢復內地與香港、澳門陸路口岸客運和水路客運,為出入境人員快捷通關提供便利。
◎“香港準備好沒?這個問題相當于,一個專業的足球運動員,如果有3年沒有打比賽,是需要時間去恢復的。但只要大家還是喜歡足球賽,相信球員恢復的時間就會很快?!?/p>
每經記者 陳浩 每經實習記者 孔澤思 每經編輯 董興生
過去三年,新冠疫情曾讓一河之隔的港深兩地變得難以跨越。
今年是劉敏(化名)在香港的第10個年頭,2020年,她往返港深4次,總共隔離了3個多月。為避免隔離帶來的不便,2021年4月之后,她便長期待在了香港;知名網絡博主加加是一名有二十余年從業經歷的香港導游,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三年,香港特區政府為旅行社和導游發放了多輪補貼,但在沒有游客的情況下,很多導游都轉行或者找了兼職。
超過1000天的等待后,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在即。1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優化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的通知》,要求恢復辦理內地居民旅游、商務赴香港簽注,逐步有序全面恢復內地與香港、澳門陸路口岸客運和水路客運,為出入境人員快捷通關提供便利。
恢復通關在即,香港準備好了嗎?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告訴記者,香港目前主要面臨的是有關行業人手不足帶來的挑戰。他表示,由于香港旅游業冰封近3年,旅游業從業人員轉換職業或者移居他地,導致勞動力減少達50萬人,也就是缺少大約70%至80%的從業人員,即使重新招聘,短期最多只能提供30%至40%的從業人員。
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香港與內地“封關”的這三年,對香港的貿易、消費和長遠的經濟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他認為,香港旅游業的復蘇還任重而道遠。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帆 攝(資料圖)
今年是劉敏在香港的第10個年頭。2013年,家在深圳的劉敏到香港讀研究生,畢業后留港從事保險業,成了一名理財顧問。疫情前,她經常往返港深兩地,基本上每周都能回次家。疫情暴發后,2020年1月底,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將推行一系列防疫措施,進一步減少兩地人員跨境流動,包括暫停“自由行”簽證、減少跨境交通服務、關閉口岸等。
2020年,劉敏往返港深4次,總共隔離了3個多月。2021年4月之后,她便長期待在了香港。“因為疫情帶來的阻隔,我已經三年沒有和家人團聚了,這對很多在港工作的內地人影響都比較大。”劉敏說,疫情這三年,她也想過回內地工作,但考慮到積累下來的客戶和職業慣性,她還是在香港堅持了下來。
對劉敏這樣需要經常往返港深的人來說,疫情讓一河之隔的兩地變得難以跨越。而對于香港這樣的典型外向型經濟體來說,疫情則給旅游業、餐飲業、零售業等各行業帶來了影響。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此前表示,2022年香港經濟預計會出現3.2%的負增長,年度財政赤字將超過1000億港元。
知名網絡博主加加是一名有二十余年從業經歷的香港導游。加加在香港主要做“純玩團”,也會根據游客需要定制策劃旅游路線。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2003年內地游客赴港“自由行”開通以來,內地赴港旅游人數大幅增加,各種旅行社也如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香港旅游業在內地游客的刺激下經歷了一段繁榮期。
2020年初,香港“封關”,旅游業“清零”。“基本上就沒有旅游這兩個字了。”加加說。在香港,從事導游工作需要考取牌照,疫情前,香港有約5000名注冊導游。加加表示,疫情前真正全職做導游的大約有兩三千人,其中有五六百名導游做“純玩團”,其余則是主要做“購物團”。“疫情以來,純粹靠‘購物團’的那批導游,基本上都回內地了。”
加加表示,這三年,香港特區政府為旅行社和導游發放了多輪補貼,在沒有游客的情況下,很多導游都轉行或者找了兼職,比如去做保安、去檢疫中心工作。“還有一些是像我這樣還在堅持的,還是會有一些入境或者中轉的旅客,所以也還是會有一些業務。”
香港旅游發展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訪港旅客共有9.14萬人次,相較于2020年的約356萬人次,同比下降了97.4%;而在2019年,訪港旅客共5591萬人次,其中來自內地的就有4377萬人次,占比78.29%。
林江表示,香港與內地“封關”的這三年,對香港的貿易、消費和長遠的經濟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林江介紹,港商在粵港澳大灣區有很多投資,疫情期間他們不能去內地視察工廠,客戶也不能到工廠參訪。此外,香港作為購物中心,少了內地游客,光靠700多萬香港人無法支撐。
在超過1000天的等待后,香港與內地恢復通關終于迎來曙光。
1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優化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恢復辦理內地居民旅游、商務赴香港簽注,逐步有序全面恢復內地與香港、澳門陸路口岸客運和水路客運,為出入境人員快捷通關提供便利。對于入境檢疫,《通知》要求不再對自香港入境人員實施全員核酸檢測,對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
同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發布通告稱,深港口岸將于2023年1月8日起,分階段有序恢復內地與香港人員正常往來,其中第一階段恢復運行的口岸包括深圳灣口岸、福田口岸、文錦渡口岸、蛇口口岸、機場福永碼頭。
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 孔澤思 攝
根據通告,為確保通關初期口岸運行暢順,蛇口口岸、機場福永碼頭通過售票機制管控。除上述碼頭,陸路口岸通過預約系統安排每天出境旅客人數。此外,每日預約出境總數為50000人,深港雙方在旅客出境前,稽查旅客持有在出行前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
此外,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也在1月5日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1月8日起將實施首階段通關,每日最多6萬名港人從海陸空不同口岸“過關”進入內地,其中約5萬人可經陸路口岸前往內地,港澳碼頭、機場、港珠澳大橋不設人數限制。
福田口岸、羅湖口岸和文錦渡口岸早已為通關做準備。1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發現,福田口岸出境通道處已經用鐵柵欄排出了“S”型通道?,F場安保人員透露,口岸正在檢修設備、打掃衛生,近期的安保力量也有所加強。不過在地鐵站內,前往香港方向的步行通道仍在封閉之中。
福田口岸出境通道 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 孔澤思 攝
文錦渡口岸工作人員正在粉刷大門入口 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 孔澤思 攝
盡管羅湖口岸不在第一批開放的陸路口岸之列,口岸的維保工作已在有序進行中。羅湖口岸管理處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管理處最近做了水電維保,更換了破損的公共設施,設備也都在檢修,等待服務通關。羅湖口岸周邊,也有部分商家為恢復營業做起了準備。一家港資餐廳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餐廳從1992年至今已經開了30年,2020年底因疫情關店,到現在有兩年多。“店鋪正在進行設備檢修,等待通關之后的正式營業。”
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 孔澤思 攝
在一旁的羅湖商業城,除了門口的保安,整個商城內空無一人,一樓多個鋪面貼著“靚鋪招租”的字樣,大部分店鋪處于關閉狀態。“現在生意很難做,商城把鋪面的租金都免了,每個月只收1000多的管理費,我們都盼著通關。”羅湖商業城二樓一家皮具店老板向記者介紹。
恢復通關在即,香港準備好了嗎?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香港旅游業冰封近3年,導致勞動力減少達50萬人,也就是缺少大約70%至80%的從業人員,即使要重新招聘,短期最多只能提供30%至40%的從業人員。
梁海明表示,恢復通關面臨的第二大考驗是,由于3年未通關,內地和香港的民眾有兩三年未有直接溝通、交流,未來可能會增加一些溝通成本和溝通時間,這需要雙方互相諒解,以及進一步增加了解。
“香港準備好沒?這個問題相當于,一個專業的足球運動員,如果有3年沒有打比賽,是需要時間去恢復的。但只要大家還是喜歡足球賽,相信球員恢復的時間就會很快。”梁海明稱。
生于香港、長于廈門的加加,從小就經常往返于香港與內地,有時候一個星期就會往返一次。2020年初香港“封關”以后,加加已經接近3年沒有回過廈門,和他身邊的很多朋友一樣,他一直在等待香港恢復通關?;謴屯P的消息傳來,加加說,他已經買好了春節回廈門的機票。
最近幾天,找加加咨詢的內地游客也多了起來,每天有十幾個人找他咨詢如何簽注。但他也提到,那些已經轉行的導游很多都不會再回來了。“我接觸的10個人里面有五六個都不愿意回來了,通關初期可能也沒有那么多游客。今年3月份之前,香港導游可能都是嚴重缺失的。”不過,對香港旅游業的復蘇,加加充滿了信心。他說,旅游業是最脆弱的行業,但也是反彈最快的行業,預計2023年香港會迎來大量的內地游客。
但林江認為,香港旅游業的復蘇還任重而道遠,短時間內難以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在通關早期,還是有很多限制,這或多或少都會影響人們通關的意愿,大家多少還是帶有觀望的心態。”
林江表示,眼下,在疫情沒有完全結束的情況下恢復通關,關鍵要看人們對待疫情的態度;要回到2020年之前,回到那種想走就走的旅行才是最重要的,這才對刺激消費和促進灣區的融合發展有幫助。
圖片來源:每經資料圖
“香港的旅游、零售、酒店、餐飲、專業服務和金融等行業,對內地通關、內地游客來香港,可謂是早已望穿秋水。這是因為,香港2023年的經濟要想有所起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內地對香港的支撐。”梁海明認為,恢復通關對香港旅游業而言獲益最大,冰封多時的香港旅游業終見曙光,香港旅行社至少三分之一的業務來自內地游客團,恢復通關后,香港旅行社可以提升至少三分之一的生意。
梁海明表示,大量的內地游客來香港旅游、購物,能夠進一步刺激香港的零售、消費市場,從而帶動香港的經濟發展。“私人消費總額貢獻了香港地區GDP的69%,這甚至比消費大國美國的66.7%、英國的61.6%還要高。隨著內地游客前來香港消費,無疑將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
“隨著恢復通關,內地來港上市的企業將會增多。”梁海明表示,2022年全港IPO集資額逾1000億港元,按年(來看)下跌近70%。他認為,隨著內地持續優化防疫措施以及與香港恢復通關,將令金融市場的交投氣氛回升,再加上港交所將降低新經濟企業在IPO時的營收門檻,修改對科技公司的上市標準,這也將吸引更多內地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
梁海明稱,在上述上市風潮的帶動下,預計香港IPO市場在2023年將有機會出現大反彈,IPO集資額排名有望重新回歸全球三甲位置。
“香港應抓住恢復通關的大好機會,更加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進一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參與國內大循環,擴大在內地的發展機遇,并依靠國家外循環增強出口競爭力,從而擺脫經濟困境,推動經濟復蘇。”梁海明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