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12 16:56:32
存量時代的“城市更新”不同于以往的“舊城改造”。它在某種意義上更是我們與城市生活、城市文化和城市現實問題“對話”的過程,不僅具有工程屬性,更有鮮明的社會目標和人文價值取向。
每經記者 石普寧 每經編輯 唐元
“城市公共空間的塑造顯然不是一個單純的空間問題,而是一種城市理念。城市作為多種功能的復合空間,要求我們的城市規劃和建設要從過去僅僅關注工程設計向整體空間的一體化設計轉變。”
在1月6日舉行的“2022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市更新論壇”上,重慶設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千里稱。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徐千里長期從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及設計工作,曾主持解放碑—朝天門大道品質提升、成渝金融法院建筑群保護更新和活化利用、重慶北碚南京路片區城市更新等項目設計。作為一名建筑設計和城市文化學者,他特別強調城市更新的人文關懷意義。
在他看來,存量時代的“城市更新”不同于以往的“舊城改造”,它在某種意義上更是我們與城市生活、城市文化和城市現實問題“對話”的過程,不僅具有工程屬性,更有鮮明的社會目標和人文價值取向,在重新塑造社會生活秩序、煥發城市活力的同時,也重新定義了城市發展。
因此,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和要求下,推動城市公共空間和城市風貌的整體提升,目的是使城市回歸其基本屬性,全面回應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不斷優化城市環境品質,引導一種能夠傳遞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演繹多元化生活體驗的城市發展取向。”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稱“NBD”):目前,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已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在你看來,存量時代城市更新的思想邏輯和價值取向應該是什么?
徐千里:從某種意義上說,存量時代城市發展建設的方式更加接近城市發展的本質和規律。因為城市就如一種有機體,就整體而言,它們總會經歷從初建到發展、成熟,再到衰落——從而需要改造和更新的歷程。
過去人們通常認為,城市更新的主要目的是改變、提升城市的面貌和空間形態,但實際上其作用和意義遠不止于此。存量時代的“城市更新”不同于以往的“舊城改造”。它在某種意義上更是我們與城市生活、城市文化和城市現實問題“對話”的過程,不僅具有工程屬性,更有鮮明的社會目標和人文價值取向。
新一輪的城市更新,在對于過去“大拆大建”式開發建設模式及其問題深入反思的基礎上,更加突顯出理性的觀念和思維,以及城市的本質和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比如,在近年的城市更新中城市公共空間所受到的日益廣泛和深入的關注,就顯示出存量發展時代人們與城市深度對話、互動的趨向。這一趨向反映的,是城市屬性的回歸,是城市人性、倫理和價值的回歸。
NBD:“回歸”是你在多個場合以及文章中強調過的關鍵詞。這種向傳統和地域文化的“回歸”,對于今天的城市和建筑發展有何價值與意義?
徐千里: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面對生活環境遭受擠壓,建筑意義日漸淪落的困境,人們的確是在尋求恢復城市、建筑與生活關聯的途徑,許多人不約而同把目光投向歷史和傳統,投向地域文化,這并非偶然。
當我們置身于富有特色的歷史城市或傳統街區中,總會被那些親切、溫暖、充滿生機和情趣的生活場景所吸引,被某種強烈的場所感所打動。在那些傳統城區和古老市區“溫暖而有趣”的氛圍背后,一定具有某種有機的組織和值得借鑒的成份。所以,當代建筑才呈現出了某種向傳統和地域文化“回歸”的趨向。
這種“回歸”作為對當代城市、建筑反思后的一種探索,其目標不應僅僅局限于新老建筑形式的協調或延續,也不只是為了建立起某種延續、協調“文脈”關系的城市景觀,而是一種更高層次意義上建筑與城市、建筑與人的生活整體關系的探索。
事實上,如果我們對于城市的傳統和地域文化有了更加切實的理解,對于它們與當今生活的關聯便可以得到更深刻的認識和更全面的把握,相關的創作思維便有可能突破傳統、地域或現代等概念的閾限,而指向城市、建筑更為根本性的目標或者本質。
重慶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NBD:面向過去的城市傳統和地域文化,又要如何與當今生活關聯起來?
徐千里:以山城重慶為例,由于地形地貌的特點,歷史上的重慶城依山而建、江水環繞,青山入城、城在山中,“山、水、城”深度融合,而支撐這種空間邏輯和城市風貌生成邏輯的,正是這種特別的城市空間所承載的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說,這種傳統和地域性是與時代生活息息相通的。
20世紀90年代以后針對重慶中心城區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對于山地城市來說特別重要和突出的可達性、融通性、便捷性,也影響了城市的活力。對此,我們需要發揮立體城市和復合空間的優勢,運用適應山地城市特點的城市設計方法,最大化降低因山地地形地貌因素而產生的負面影響。
近年來,隨著重慶的城市軌道交通等公交系統建設的加速成網和共同推進,不僅為推行TOD等城市發展策略和模式奠定了基礎,也悄然改變了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休憩、出行方式。例如,重慶特色慢行系統“山城步道”不僅成為市民休閑的重要去處,更解決了社區居民與軌道或公交站點最后幾百米銜接的問題,成為步行及公共交通接駁的重要通道。
NBD:正如你剛才提到的“山城步道”,在新一輪的城市更新中,城市中步行空間的營造又重新成為關注的熱點,你認為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徐千里:我們曾經更加關心城市中那些更具標志性的建筑和場所,而對于像街道這樣隨處可見的普通平凡的城市空間往往并未給予應有的關注和研究。我們應該認識到,每座城市獨特的地域特征和精神氣質一定會在其街道和人們在街道上的活動中表現出來。
在重慶的城市更新中,街道功能與活力的復興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這是一個重要的進步。比如,在重慶啟動的新一輪旨在提升解放碑-朝天門城市片區公共空間品質的城市更新項目中,目的就是在這個重要的已建成城區內充分考慮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特別是步行行為的需求,以整體提升該城市片區公共空間的品質。
對重慶熟悉的朋友應該知道,該區域內的羅漢寺是渝中區一個很重要的寺院。過去,它門口的空間人們無法接觸;現在,我們把這個空間打開,使之成為了一個非常富有魅力的城市廣場。廣場建好以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特別是很多小朋友喜歡到這里來玩。
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案例。事實上,該項目的定位目標是對標世界級的城市核心區步行空間的理念和經驗,把解放碑到朝天門及相關城市區域建設成為一個功能齊全、環境優雅、行人友好的現代步行都市社區,打造成為重慶面向世界的第一張名片。
解放碑—朝天門大道品質提升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NBD:2022年初,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設立成渝金融法院的決定》,這是繼上海、北京之后,我國成立的第三家金融法院。從城市更新的角度來看,該項目呈現出什么特點?
徐千里:重慶渝中半島近年來通過一系列城市更新行動,不僅極大提升了城市形象與環境品質,而且營商環境和城市活力得到顯著改善。
組成成渝金融法院的建筑群地處重慶繁華的城市核心區,同時又是一個復雜的山地環境之中。要在如此逼仄、多樣的空間里布局一座現代化金融法院的復雜功能,猶如“螺螄殼里做道場”。
項目范圍內的建筑群,由五座建于不同年代的既有建筑和一座新建筑組成,不僅需要整合、統籌原本獨立的建筑空間與功能流線,協調新建與既有建筑的關系,還需要針對歷史建筑保護的不同等級和限制條件,處理相關技術問題,均構成設計的難點和挑戰。
例如,1935年落成的美豐銀行在過去80余年歷史中,曾經歷過四次不同程度的修繕和改造;由于之前幾次修繕和改造未能遵循原真性原則,使建筑原有的歷史信息流失較多,給此次修繕保護增添了難度。
為此,項目設計采取了一系列策略,通過確定功能定位、整合功能布局、梳理復合立體流線、優化空間結構、協調各建筑之間以及該建筑群與城市環境間的形式和色彩關系等,重塑這一歷史地區的新形態,延續歷史建筑新生命。我們并沒有刻意地讓建筑群形成某一個方面特別重要的立面,其實它和整個城市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成渝金融法院建筑群保護更新和活化利用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NBD:談到螺絲殼里做道場,不少地方的城市更新實踐都提到要用“繡花功夫”。這背后體現出了怎樣的城市更新理念?
徐千里:在近年的城市更新中,“微更新”理念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認同。微更新是一種可持續的設計立場和設計態度,體現了對城市歷史的尊重,而城市微更新的意義在于通過適度的設計干預,充分保留城市記憶,避免大拆大建,讓市民所熟悉的城市片段變成環境更優美、體驗更美好的場所。
在近年大量的城市更新實踐中,不論設計的項目及類型怎樣,我們所面對的設計任務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建筑、景觀、市政、設備等不同專業的工作邊界變得日益模糊,但指向的目標卻更加明晰,而且各專業在方案設計階段就要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協同工作,工作的內容和方式都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建筑設計,而是更加接近城市設計的理念和思路。
存量時代與城市對話的城市更新,在重新塑造社會生活秩序、煥發城市活力的同時,也重新定義了城市發展。因此,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和要求下,推動城市公共空間品質和城市風貌的整體提升,目的是使城市回歸其根本屬性,全面回應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不斷優化城市環境品質,引導一種能夠傳遞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演繹多元化生活體驗的城市發展取向。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